臨床帶教對新畢業護生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7.24K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高等護理教育的發展,護理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及健康教育為新世紀護生角色轉換提出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臨床帶教對新畢業護生的影響

【摘要】面對目前日益嚴峻的醫患關係,新畢業護生快速由學校學生進入臨床護士的新角色將對這一棘手問題帶來極大的緩解。而有經驗的臨床帶教護士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醫患關係;學生;臨床帶教

隨著人們的觀念不斷更新和法律意識的逐漸提高,醫患矛盾和“醫鬧”的出現頻率也隨之增加。如何保證高效的護生臨床帶教工作,使護生能快速的從學生狀態進入臨床護士的角色將會使臨床工作更加順利和和諧的進行,也是避免和減少醫患矛盾事件發生的有效手段。然而對於剛剛畢業的護生來說,他們即“滿腹經綸”卻又缺乏臨床實踐,是典型的眼高手低易發群體。因而幫助他們快速實現“學生”到“護士”角色轉變,為未來的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是臨床一線護理帶教老師的重要責任。

一、新畢業護生自身素質和麵臨現實衝擊(realityshock)

由於我國護理行業的工作現況和就業承認度的影響,目前我國各大醫院的護士多位大、中專畢業生,大、中專護生由於各種原因,其理論基礎參差不齊,因而自身素質高低不一。而且護理教學過程中經常缺乏相關法律知識和意識的教學和培養,為將來的醫患矛盾埋下了隱患。Kramer[1]提出了現實衝擊理論:新護生進入臨床崗位後,工作的不確定性、獎懲機制的不同、代溝等原因,使得新護生在校園形成的價值觀與臨床工作的價值觀產生了衝突,從而降低了臨床工作的積極性,進而出現了離職等現象。

二、新護生角色轉變的影響因素

影響新護生角色轉變因素主要包括:

①缺乏溝通能力。Ellerton等[2]研究顯示不少新護生認為自己缺乏與患者和家屬有效溝通的能力;Godinez[3]認為,新護生在工作的前3周面臨的困難之一是如何獲取必備的溝通技能。而在臨床工作中有豐富經驗的帶教老護士對提高新畢業護生的溝通能力發揮了極大地引導作用。

②缺乏支援感。Johnstone等[4]認為,支援作用對新護士的成功轉變有重要作用,當新護士進入科室輪轉時,帶教老師和新畢業護生本人是最好的支援來源,而科室同事對新護生的不友好態度將阻礙支援作用的發揮,提倡科室應給予新護士各方面的支援。Cantrell等[5]認為,同事支援有利於減輕現實衝擊帶給新護生的工作壓力。

③法律意識淡薄。如未經患者同意,帶教老師在進行導尿、灌腸、人流手術配合或進行會陰部的檢查時未經患者同意讓同學圍在病床旁觀看操作過程即侵犯了病人的隱私權;又如:護理人員在執業時因擅離職守、耽誤患者的救治時機、違反技術操作常規、因病人無錢護理人員拒絕搶救或不積極參與、工作拖沓導致病人傷殘或死亡等。

④部分護理理論知識比較好的實習護生,由於其理論知識可能較某些臨床帶教老師的還要好,所以其在實習過程中有時會產生對帶教老師的否定心理;護生的操作技術不熟練、生硬,患者一般難以接受,而且很容易產生不滿,比較容易引發醫療糾紛。尤其是在實習的中、後期,大部分護生由於有了一定的臨床實踐基礎,經常脫離帶教老師的監督,自行進行護理操作和獨立執行醫囑,更容易造成差錯的發生,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三、臨床帶教護士的培養及管理

3.1臨床帶教護士(教師)的素質對帶教的影響

臨床帶教護士是新畢業護生的直接指導者和進入臨床工作的啟蒙老師。帶教護士的溝通、語言表達能力、知識層次的高低、教學經驗豐富與否、人際交往力等綜合能力將對帶教產生不同的效果。若帶教護士對學生管理不嚴,不僅會影響臨床帶教質量,還會給護生的臨床實習形成一道屏障。臨床護理帶教教師應以護生為主導。而不能隨便吩咐護生、隨便支使護生做些與工作、學習無關的事情,將護生當作一般勞動力使用。當護生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時,不但要大膽放手讓其獨立操作,還要進行嚴格的指導監督以減少安全隱患和錯誤率。

3.2提高臨床帶教護士(教師)素質的對策

3.2.1首先要重視帶教老師的篩選工作,選擇高度敬業和有奉獻精神,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高素質、高層次、高技術,且最好是有護師以上技術職稱的護士做帶教老師。還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訓練新畢業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啟發其思維能力和提高其綜合素質。在這方面帶教護士應起到言傳身教及潛移默化的作用[6]。而且集中帶教必不可少,集中帶教內容要聯絡書本並結合臨床,而且集中帶教要包含目的、程式、技巧、注意事項等步驟。

3.2.2同時利用崗前教育,激發護生主動追求知識、熱愛專業,還要樹立護生的服務意識,加強護生言溝通能力,而且還要及時瞭解護生心理動態,對有情緒的護生要及時、有效的進行心裡溝通。逐步完善帶教評價體系,實行護生及臨床帶教老師的雙向評價體系,在對護生進行教育的同時,還要了解護生對帶教老師的要求和期望,以便了解學生心目中帶教老師的標準,進而不斷完善臨床教學工作體系。加強出勤考核,嚴格按照三級管理報告制度,對於缺勤的護生,護理帶教教師、帶教科室護士長要及時向護理部反饋,護理部及時與護生校方溝通以確定護生缺勤的原因,以保障護生在院實習期間安全及實習的出勤率。對於護生的臨床實踐操作,帶教護士不但要敢於放手以增加實習護生的動手機會,還要嚴格做到放手不放眼,嚴格把好技術和安全關;對於臨床護理文書更要多好示範、指導聯絡,嚴把質量關。最後,從護理部到科室帶教老師的管理中,建立完善的帶教管理體系,培養護生主動與病人溝通交流,建立良好護患關係,努力掌握人際溝通技巧,同時制定教與學的評價方式:老師對護生、護生對老師、病人對護生的三方教學評定,既可反映護生整體能力,又可減少片面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新畢業護生快速適應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