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作業成本法的實行路徑論文

才智咖 人氣:2.27W

物流企業有個很明顯的特徵是在企業整個會計核算中沒有存貨,其物流服務是企業主要的產品,而這種產品通常體現為無形性和多樣性的特點,物流服務這種產品根據每個客戶對運輸目的地、時間、運輸貨物種類的不同,通常也體現為物流服務的非重複性特點,企業在與客戶簽訂合同時,幾乎不會出現完全一樣的服務。對於這樣的差別化無形產品如何進行定價,是物流企業非常關心的問題,如果仍然採用傳統會計成本核算方法,很難滿足產品的無形性和多樣化要求,而作業成本法採用作業動因分析法,將成本核算深入到作業層面,物流成本按物流作業進行分類,把企業物流活動消耗的資源按資源動因計入各項物流作業中,有效解決客戶之間的成本差異特點,能更為合理地制定出服務的價格,解決無形物流服務定價難的問題。

物流業作業成本法的實行路徑論文

作業成本法在物流企業中的具體運用

某生豬原料供應物流企業設有倉儲部、運輸部、裝卸部、貨代部、配送部、行政部,該企業2011年8月份簽訂了甲乙兩份不同的物流服務合同,合同均規定將30000件的生豬原料從A地運往B地。其中,甲合同規定:30000件生豬原料一次性從A地運到物流公司,然後每三天分送3000件送至B地;乙合同規定,30000件貨物分三次送到物流公司,然後每天送1000件到B地。

第一步:確認和歸集企業發生的各種資源耗費該物流企業資源耗費包括工資、燃料、輪胎、保養修理費、養路費等。該物流企業8月份間接費用合計數經過統計一共發生100000元,其明細科目分別為運輸部15000元、貨代部1800元、倉儲部30000元、裝卸部12000元、配送部38000元、行政部3200元。

第二步:選擇資源消耗的動因資源消耗動因是分配作業所耗資源的依據,作業的資源動因往往不僅僅只有一個,應該選擇與實耗資源相關程度較高並且易於量化的資源動因作為分配作業成本、計算成本的依據,比如:人工小時、機器小時、機器準備次數、產品批數、收料次數、物料搬運量、訂單份數、檢驗次數、流程改變次數等,養路費和燃料消耗的動因可以選擇所運輸貨物的重量或者里程,裝卸人員工資與裝卸件數有關,可以作為動因,包裝作業可以選擇包裝物品的件數等等。根據資源消耗的動因計算出動因係數以及單位成本動因費用分配率,如表1所示。

第三步:將間接費用按單位成本動因分配率和作業進行歸集分配根據統計出來的動因總數和各個作業單位成本動因費用分配率,計算出各個作業應該承擔的間接費用,然後加總計算出每份合同應該消耗的總的成本。其計算公式為:分攤成本=某作業成本(庫)分配率×被某產品耗用作業動因數量,計算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同樣數量的某一貨物,在同一時間內、始發地與到達地不變的情況下,服務合同乙的成本高於服務合同甲。這種成本資訊較真實地反映了兩份物流合同的成本水平,因為合同乙需要的物流服務更加複雜,所以消耗的服務作業更多。

作業成本法在物流企業實施的對策

(一)正確識別物流作業、合理選擇物流成本動因。物流企業作業成本劃分是作業成本實施的關鍵步驟,在作業成本劃分時應該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則,作業劃分不可過細或者過粗。作業劃分過細將會加大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增加成本核算的難度,使作業成本法難於應用;如果劃分過粗很難體現作業成本管理的先進理念,所以作業劃分取決於企業的成本大小、核算人員素質、企業成本核算的目的等多方面因素,在綜合考慮各因素後適度劃分作業。對於成本動因的選取,物流企業同樣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同時還要考慮獲取成本動因資料的難易程度、成本動因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的偏差、成本動因對行為的影響等多方面因素,建立合理的物流成本動因。

(二)建立有效的物流資訊系統和計算機管理系統。由於物流企業的物流鏈包括運輸、倉儲、裝卸、包裝、配送等一系列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會涉及不同的作業,這麼龐大的作業資訊的採集和歸集必須建立配套的計算機跟蹤和控制系統,有相應的軟體工具對物流作業進行管理,建立作業資料庫系統,否則如此多樣化的作業資訊,如果缺少計算機系統的輔助支援,計算起來工作量將非常大,難以發揮作業成本法核算的優勢。所以,在物流企業中能否有計算機支援系統,能否設計出符合作業成本法成本動因歸集和跟蹤的計算機軟體,是作業成本有效實施的關鍵。

(三)建立與作業成本法相配套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作業成本特別是對高個性化服務的物流企業來說,在物流鏈發生的每個環節,都會產生不同的作業,決定了物流企業的作業成本鏈將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對其管理除了計算機輔助管理外,還需要配合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對物流管理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供應鏈是以核心企業為中心,使用者需求為導向,通過控制前饋的'物料流和反饋的資訊流及資金流,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到終端使用者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模式(馬士華等,2000)。我國2001年釋出實施的《物流術語》國家標準(GB/T18354—2001)中對供應鏈管理定義為: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並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在作業成本法管理中應該應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建立起運輸、倉儲、裝卸、包裝、配送到客戶連成一體的網鏈結構,同時配合物流企業生產的特點重構供應鏈管理體系,建立貫穿於供應鏈全過程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實現供應鏈與計算機系統的有效配合。

(四)培養適合作業成本法應用的高素質人才。作業成本在作業確認和成本動因選擇上通常具有一定主觀性,也就是說,作業劃分是否妥當是作業成本計算結果準確與否的關鍵,不同的人、不同的作業劃分會產生不同的計算結果。所以,對於物流企業的成本核算人員來說,除了應該具備財務人員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外,還應該具有較高的物流成本分析和管理能力。同時作業成本核算法在物流企業中對計算水平要求較高,相關的人員還應該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軟體開發應用能力。可以說高素質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對作業成本法的發展至關重要。

(五)作業成本法應在物流企業中循序漸進地逐步展開。作業成本雖然在國外物流企業中已經成功引入,但是對於我國大部分物流企業來說,作業成本法尚處於起步階段。由於作業成本法在物流企業中應用時,對計算機資訊支援系統、企業人員素質等要求較高,而我國除少數資訊化程度較高、管理比較先進的大型企業外,作業成本全面實施的條件尚不成熟,所以作業成本法全面實施和普及勢必困難重重。因此,建議作業成本應該逐步展開,先行在大型物流企業中應用,對於中小型物流企業來說,可以先在部分環節應用作業成本法,選擇重要的作業進行作業成本核算,最後逐步推廣。這樣,能更有效地發揮作業成本法的作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運用作業成本法能不斷改進物流作業完成的效率和質量水平,在各個物流環節上儘量減少浪費和資源消耗,使物流企業不斷建立最有效的物流鏈,處於不斷改進的環境中,在降低企業成本的同時,逐步提高企業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