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問題及對策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5W

摘要:本文作者針對目前出現的世界範圍內的糧食危機,簡要分析了糧食安全的概念,糧食危機產生的原因和現狀。進一步提出面對目前的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糧食安全問題及對策的論文

關鍵字:糧價上漲糧食安全

引言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糧食安全問題關係到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近年來全球糧價飆升,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世界銀行相關報告顯示截止今年二月底,過去三年裡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181%,食品價格上漲83%。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目前新的糧食危機正在形成已達成共識,面對糧食危機針對糧食安全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分析並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糧食安全的概念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的物質資料,糧食的生產和分配問題一直備受關注。1996年11月,《世界糧食安全羅馬宣言》和《世界糧食首腦會議行動計劃》中重申:“只有當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在物質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來滿足其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事物喜好時,才實現了糧食安全”。可以看出糧食安全包括:(1)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食品;(2)最大限度地穩定食品供應;(3)確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都能獲得食品。

二、世界糧食問題的現狀

世界糧食計劃署於2008年4月22日發表宣告說,糧價上漲就像一場“沉默的海嘯”,世界糧食計劃署正面臨著成立45年來最大的一次挑戰。自2008年3月27日,作為國際米價標杆的泰國,其B級大米出口報價從每噸580美元漲到每噸760美元,,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讓米價暴漲了30%,隨後4月17日,泰國大米再次爆出1000美元/噸的天價。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佐利克向全世界發出警告,國際糧價上漲將使貧窮國家的1億人口更加貧困,而就在糧價節節上升的同時,全球糧食儲備降低到了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國際公認的安全儲量是至少滿足全球70天的需求,而如今的全球糧食最多還能維持53天。

三、糧食危機產生原因分析

引發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可以從需求供給角度來分析,這一輪全球糧價上漲的實際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條:

一是全球糧食總產量因嚴重自然災害而降低。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災害嚴重。嚴重自然災害頻繁給世界糧食生產造成巨大損失。而且,近年來世界糧食主要出口國減產量更多。二是全球糧食消費量因經濟復甦而增加。隨著全球經濟復甦、世界人口增加,各國GDP增長和居民收入提高,民眾有能力消費更多的糧食和食用植物油。對肉蛋奶魚等動物蛋白食品消費量快速增長,從而導致消耗更多的飼料糧。

三是燃料乙醇異軍突起消耗大批糧食資源。出於應對“石油價格暴漲”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戰略目標,替代性生物清潔能源備受青睞。燃料乙醇是生物清潔能源的一大品種,一些國家利用大量玉米等糧食生產燃料乙醇。導致糧食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促使世界市場糧食價格上漲。

四是生物柴油迅猛發展消耗了大量植物油資源。生物柴油是生物清潔能源的另一大品種。歐盟是利用菜子油、大豆油等作原料生產和消費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區。由於歐盟各成員國對生物柴油生產的投資迅速增加,因而生產能力迅猛擴大。這自然會導致植物油料供應緊張。

五是全球糧食儲備量猛降。一方面,全球糧食總產量下降;另一方面,糧食消費量增長。兩種相反的作用必然導致全球糧食儲備量下降。迄今,全球糧食儲備量已減少到30年來的'最低水平,給世界糧食安全籠罩上陰影。

四、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對策

面對世界性質的糧食危機,中國在開放市場條件下,需要採取以下措施來應對糧食安全問題:

(一)調整和優化糧食生產佈局,努力擴大優勢產區發展糧食生產。根據我國現有的自然條件和各地比較優勢,加大對糧食優勢產區的投入力度。重點加強這些地區良種引育、農技、農機、資訊等服務體系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糧食增產奠定牢固的物質基礎。

(二)主攻單產,穩定增加糧食總產。在穩定基本糧田和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科技興糧戰略,依靠科技進步,轉變糧食生產方式,努大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大力調整糧食生產結構,積極推進糧食向優質化、專用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提高糧食質量。

(三)加大優良品種和種糧技術的推廣,建立科技支撐的長效機制,是今後中國糧食生產發展的必由之路。把科技因素作為增產糧食的重中之重,努力轉變農業生產增長方式,建立科技支撐的長效機制,最終依靠科技進步解決好中國的糧食問題。

(四)加強基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投入,增強糧食生產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增加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立糧食生產基礎設施投入的長效機制,關鍵要加大對連線田間地頭的小型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五)嚴格耕地保護,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發展糧食生產,關鍵是建立起耕地資源保護和有效利用的長效機制。建立耕地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長效機制,把耕地減少控制在最低限度,協調好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矛盾,不斷改善和提高耕地質量,為提高糧食產出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六)建立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的長效機制。糧食生產面臨著自然與市場雙重風險。建立糧食生產抗風險的機制,提高種糧農民抵禦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通過制度創新,建立風險規避和損失補償機制。健全糧食期貨市場。規範市場交易行為,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作用。

參考文獻:

[1]肖瑛,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糧食安全問題,(J),財會研究,2008(3)

[2]王文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治標更要治本,(J),統計與決策,2008(4)

[3]王靜玲,糧價波動與國家糧食安全問題,(J),生產力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