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音效教學的策略論文

才智咖 人氣:1.41W

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音效教學的策略論文

摘要:積極調動國小低段學生喜歡音樂、學習音樂的興趣,是教師應有教學手段。特別是獨特教師的教學風格、合理課堂教學正規化、適當的遊戲,開展音效教學讓學生在遊戲中感受聲音,在情境中體驗聲音,在課餘中欣賞聲音,給學生創設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創造音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創造音樂的興趣。本文嘗試探究運用低段“音效教學”的三步驟課堂正規化,第一步為“感受體驗”,第二步是“探索想像”,第三步是“創造表現”。試圖運用這個課堂正規化,使教師能靈活有序地進行低段音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專注力,提高課堂表現慾望,拓展音樂視野,培養創造力。最後達到更好教學效果。

低年級音樂教學中音效教學的策略論文

關鍵詞:音效;感受;探索;表現;創新

一、反思教學———直面困境

作為一名一線音樂教師,筆者常為學生不認真上課而頭痛,更傷腦筋的是一些學生連起碼的課堂紀律都不能遵守。孩子們都是愛音樂的,但為什麼我們有些音樂教學卻不受孩子們的喜愛呢?喜愛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最大的困惑就是連學習音樂的興趣都沒有在學生的心中豎立起來,那麼任何所謂的“音樂學習”對學生來說都沒有意義。這是什麼原因呢?現在有許多學生感到音樂書上的歌曲比較老土,他們不喜歡,經常會問我能不能教一些他們喜歡的流行歌曲。

二、改變教學———變靜為動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十分短暫,要使有意注意能夠持久,必須經過外界多次反覆刺激。因此,教學中要通過各種刺激對學生的腦子進行振盪,使之對所學課題,留下深刻的印象。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以聽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音響匯入音樂的學習,根據理解“課標”中提出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種聲音的目的和意義主要是:

1.引發學生對聲音的興趣,培養學生對音響變化的敏感。

2.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究、動手和參與。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很好地把握音效教學課的目的和意義,能圍繞上述三點來組織教學和展開教學,從實現教學目的出發,調控教學程序,就會增強這節課的教育實效性。課題組成員從這個主旨出發,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著重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蒐集素材,開發音效資源

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有情節有形象的樂曲。把學生們已知和未知的樂曲銜接在一起,通過兩者對比,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感受音樂,去描述樂曲的旋律所描繪的音樂形象。分門別類———音效資源歸類根據表單中所收集的教學內容,我們發現這些資料中的音效內容可分為自然音響與合成音響,比如說《火車開啦》這首歌曲: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開啦,咔嚓咔嚓火車跑得多麼好……“咔嚓”聲就是在模擬火車開動的聲音,那麼學生在演唱歌曲的時候就能很可以自然地發出了火車開動的聲音;又比如說欣賞器樂曲《小拜年》,學生聆聽樂曲後都能夠感受到熱烈、歡快地氣氛。如果,我們在樂曲的開頭加上一些鞭炮聲或者鑼鼓聲,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渲染出一種過年熱鬧、喜慶的氣氛。

(二)模擬音效,激發學習興趣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在教案設計時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興趣愛好,抓住音樂描寫的重要元素,通過學生或唱、或模仿、或創造性表演,使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音樂。

1.尋一把開啟聲音世界的“鑰匙”

(1)發現教材中的音效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聲音材料,使學生在傾聽聲音、傾聽音樂、演唱歌曲、使用樂器、瞭解聲音的特性,並由此創造出多種多樣的聲音。豐富的聽覺經驗是進行探索音響與音樂教學的前提,因此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們通過各種活動豐富聽覺經驗。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聽覺經驗以後,他們才會在創造活動中選擇最恰當的樂器和最恰當的演奏方法去表現聲音、表達感情。(2)挖掘生活中的音效探索音響是屬於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各種聲音現象的教學活動,我們讓孩子們聆聽生活中的自然聲音,其最終目的是要過渡到聆聽音樂。如果音樂教師能夠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幫助孩子們通過各種聲音遊戲的活動,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培養他們對聲音的敏感與興趣,使他們養成細心傾聽聲音、傾聽音樂的習慣,久而久之,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也會得到培養和提高。

2.留一段開拓聲音世界的樂曲

(1)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

教學過程,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習中應該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音樂作品的表現形式上,我們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選擇適合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表演。低年級的學生體驗、探索的慾望都很強烈,模擬、表現聲音讓他們也感到很新鮮。因此,給他們創設一個空間,讓每一名學生都有一個展示的機會。如果課堂上採用的是自由、民主、平等的學習方式,那麼學生就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

(2)挖掘豐富的創造潛能

在學生與音樂兩者之間,音樂是施教的手段,挖掘學生具有個性的創造潛能才是根本。教師的任務不是來“教”音樂,而是與學生一起來學習、來研究、來創造的`。在教學中,其實有很多讓學生髮揮潛能的機會,我們應該把思考、討論、行動的機會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出隱藏著的創造潛能。

三、反思效果———收穫頗多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活動,促進了全組音樂教師更好地對目前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課題組成員一次次否定或修改教學計劃,一次次調整教學手段或方式,一次次研究課堂教學元素,可以促進教師研究自己,分享別人成長的經驗,積累反思素材,在實踐中自覺調整教與學的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在實踐中提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主體活動水平的策略,提升了音樂教師的專業水平。集團樂學杯比賽中,筆者在上了《嗩吶配喇叭》的課後,這樣反思自己:“在課的設計上除了表演環節,還加入了民族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這個環節應該是這節課的亮點,在解決這個環節時,我採用了陳建建老師的把每一件樂器的節奏和演奏方法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演繹,等學生掌握後再進行合作演奏。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後面自編創編音效,為歌曲伴奏時效果就可以達到理想中的要求了。”後來評委之一西湖區首席教師王老師評價:“斯老師課堂教學進步非常大,作為年輕教師,愛學習,勤實踐,常反思,以課題引領自己的教學,不斷努力,非常棒!”近兩年來,課題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勤於發現問題,勤於筆耕,提升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研能力也增強了,有幾篇音樂教育教學論文在音樂刊物中發表,如:《談一年級新生音樂學習習慣的培養》《書聲琅琅+歌聲朗朗》《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孩子的審美意識》《在音樂教學中發展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等。

四、結語

在國小低段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知識,並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賞析、想象和思維能力,需要通過音樂欣賞體驗實踐,使得學生的內心情感更加豐富。在學習音樂時,可以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最終確保學生提升音樂審美能力,進而感受音樂,然後發揮其創造力和想象力,並表現音樂。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

[2]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曹理,崔學榮.音樂教學設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美]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5]魏煌侯,錦虹.蘇聯音樂教育———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體系兒童音樂學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李旦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曹理等.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