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護理

才智咖 人氣:1.92W

先天性心臟病是常見的心臟病,既往外科手術是其唯一的治療方法[1], 但外科手術創傷大、危險性高、住院時間長、費用高、術後留有疤痕使患者留下終生痕跡[2].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護理

【摘要】目的探討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護理措施與臨床效果。方法對需行介入治療的65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進行全面詳細的護理,包括術前心理護理與準備、術中護理及術後的護理觀察。觀察護理效果。結果65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手術成功率為100%,患者3~5d治癒出院。結論嚴密、細緻的術中監測與觀察,良好的術後護理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併發症、獲得手術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護理

先天性心臟病是威脅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見病,以前往往採用開胸的手術方法治療,創傷大,住院時間長。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心血管診斷治療的進步,先天性心臟病實行介入治療,根據X線顯影,在體外操作各種導管進行治療,具有創傷小、風險低、術後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併發症少、安全性高、無手術瘢痕等優點,介入治療廣泛地應用於臨床。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男22例,女43例,年齡7個月~55歲,平均年齡9歲,房間隔缺損23例,室間隔缺損28例,動脈導管未閉12例,其中房室間隔均缺損者2例。15例患者於靜脈麻醉下進行,50例患者於區域性麻醉下進行。

1.2護理方法

1.2.1心理護理術前患者出現焦慮、擔憂心理[1],為解除患者及家屬的思想顧慮,護理人員向患者解釋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優點、可靠性,介紹與治癒好的患者聊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護士熱情積極地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向患者解釋手術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消除患者及家屬顧慮。

1.2.2術前常規檢查術前做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拍胸片、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出凝血時間、乙肝系列檢查。術前常規備皮,做藥物過敏試驗,病情許可酌情沐浴、更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並記錄,如體溫升高應進行治療,待體溫正常後3d再做手術。同時觀察穿刺部遠端搏動情況。術前<1歲嬰兒、成人術前4h禁食水。靜脈麻醉者術前8h禁食水。

1.2.3術中監測患者進入手術室後,使其仰臥於導管床上,吸氧,建立靜脈通路,用生理鹽水維持通路,連線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儀。術中密切觀察心率、呼吸、血壓、氧飽和度,靜脈麻醉者使其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密切觀察心電監護,觀察術中心律失常情況,如出現房室傳導阻滯等隨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2]。

1.2.4術後護理術後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氣道通暢,預防誤吸引起窒息,吸氧並進行心電監護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密切觀察生命體徵情況,密切觀察是否有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動過緩,注意有無心包填塞表現。術後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滲血或出血,肢體動脈搏動、顏色、溫度、感覺變化情況。穿刺部位用繃帶加壓包紮,穿刺側肢體制動12h,術後臥床24h,12h後使穿刺側腿伸位,平臥位與左側臥交替,指導家屬按摩腰背部和肢體,預防靜脈栓塞。如無出血,24h解除加壓包紮繃帶,下地適當活動。

1.2.5併發症觀察與護理如發現室間隔缺損封堵術後出現殘餘分流,若分流量大、流速快、有可能溶血,密切觀察有無醬油色尿,化驗尿是否有紅血球,若出現溶血迅速報告醫生處理。室間隔缺損者術後有可能出現房室傳導阻滯,注意心電監護,發現房室傳導阻滯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房間隔及室間隔缺損術後可發生封堵器脫落,密切觀察心臟雜音變化,報告醫生檢查處理。

1.2.6出院指導術後3個月保持心情愉快,適當休息,逐步增加活動量,遵醫囑出院後1、3、6個月定期到醫院檢查。繼續服用腸溶阿司匹林抗凝,注意用藥劑量,定時複查肝功能。觀察有無面板、牙齦出血,需要時進行凝血功能檢查。出院後6~12個月定期複查心臟B超、做胸片。

二、結果

65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手術成功率為100%,術後3~5d出院,隨訪18個月,無封堵器移位、無房室傳導阻滯、無溶血現象發生。

三、小結

介入療法是先天性心臟病首選的治療方法,隨著科技的進步,介入治療方法的提高和器械的改進,逐漸提高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效果,做好心理護理及術前術後護理工作,優化服務態度,提高護理質量,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是獲得手術成功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張琴,王麗,高雪萍.冠心病介入前後心理護理.新疆中醫藥,2014,32(1):37-38.

[2]戴慶研.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介入手術圍術期護理.黑龍江醫藥,2014(6):1505-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