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脾胃藏象理論發展歷史初探

才智咖 人氣:3.05W

論文關鍵詞:脾胃 藏象 發展

關於中醫脾胃藏象理論發展歷史初探

論文摘要:本文從文獻角度,對脾胃藏象理論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對秦漢時期、晉隋唐時期、宋金元時期及明清時期有關脾胃藏象的理論和辨治經驗,作了整理、歸納。同時闡述了各歷史時期醫家對脾胃藏象認識的不同觀點。

脾胃藏象理論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科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是在漫長的醫療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古籍中有關遠古活動就有許多傳說和記載:“上古之世,民食呆蔬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脾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目,燧人氏。”《韓非·子五蠹》說明遠古時候,由於食物粗劣和生食,“傷害腸胃”而多腹疾。、

1奠基於秦漢時期一脾胃藏象理論初步形成

1.1古代與的滲透對藏象學說的影響從先秦到兩漢,是中的大發展和奠基時期,是遠古樸素唯物主義和辨證法與家的醫療實踐相互滲透,影響和結合的過程。

陰陽學說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範疇,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藏象學說以陰陽學說來說明人體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診斷和治療等內容五行學說是古代先賢長期直觀經驗的抽象概括。藏象學說充分利用其合理的部分,對人體進行歸類,形成人體內外的統一觀,按照同構系統的類比關係,把臟腑、形態、情志與季節、氣候、方位、時間相聯絡。便於從中找出它們之間的一致性。《素問·金匱真言論》:“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用同構系推演,口病屬脾病,lJ璣肉病也從脾論治。脾病可用甘味藥,可見五行理論可以有助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醫藏象第一步是認識臟腑,起子解剖。命名原則是取類比象,即《易·繫辭》之“遠取諸物,近取諸身”。

1.2《內經》、《難經》脾胃藏象理論初步形成《內經》這部鉅著奠定了中醫基礎理論。《內經》中雖未有專篇論述脾胃,但有關脾胃的解剖、生理、病理、症狀、治療等論述,均已散見在各篇之中,內容極為豐富。《內經》有脾胃的色澤、屬性、功能的記載,並從肌腠、顏色紋理的緻密與粗疏來推斷脾臟之大小,《素問·五臟生成篇》日:“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黃當脾,甘。”說明中醫藏象學已開始有形態學基礎。《難經》中有關於脾胃解剖形態的記載,而且其中有明確的描述,並附有圖形,但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其形態、解剖位置方面的認知程度尚不深刻,也欠精確。關於胃的解剖位置主要著眼於胃的受納功能,如海如府,無所不容,但尚無確切定位。

《內經》還認識到脾胃功能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同時認識到脾胃功能的盛衰,直接關係人體生命以及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素問-玉機真髒論》“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從而認識到脾胃在五臟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內經》還認識到脾胃的盛衰強弱與人體健康休慼相關。人體只有依賴脾胃運化精微與轉輸糟粕的功能,方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