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胃癌根治術中發生脾損傷的原因和處理

才智咖 人氣:2.81W
探討胃癌根治術中發生脾損傷的原因和處理
摘要: 目的 探討胃癌根治術中發生脾損傷的原因和處理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1990年1月~2007年12月胃癌根治術中發生醫源性脾損傷病例的資料。結果 728例胃癌切除術中發生脾損傷42例,Ⅰ級31例,Ⅱ級8例,Ⅲ級3例。37例保脾成功,其中用遊離大網膜或明膠海綿填塞縫合25例。全部治癒出院。結論 胃癌手術尤其是經腹近側胃切除和全胃切除術易發生脾損傷。胃癌切除術中發生的脾損傷多為Ⅰ、Ⅱ級損傷,用遊離的大網膜或明膠海綿填塞縫合是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 胃癌;醫源性脾損傷;止血法

醫源性脾損傷主要是指在手術中由於醫生操作不當造成的脾損傷。一旦發生損傷就不可避免地導致手術時間延長,失血增加,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嚴重者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切除脾臟,甚至危及生命。我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共行胃癌根治手術728例,出現醫源性脾損傷42例,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42例脾損傷皆為胃癌手術時發生,男32例,女10例;年齡34~82歲,平均58歲。佔同期胃癌根治性手術的5.7%(42/728),其中全胃切除192例,脾損傷24例(12.5%);遠側胃切除476例,脾損傷11例(2.3%);近側胃切除60例,脾損傷7例(11.6%)。按第六屆全國脾臟外科學術研討會的脾臟損傷程度分級標準,Ⅰ級31例,Ⅱ級8例,Ⅲ級3例。
1.2 損傷因素 剖腹後探查時因脾周圍粘連撕破脾臟2例,切除大網膜左側部時損傷8例,結紮脾胃韌帶脾側斷端時撕裂脾臟 1例,不當的深部拉鉤2例,吸引管戳傷1例,放置切口保護器不當1例,其餘均為遊離脾胃韌帶時損傷27例。其中脾周圍有粘連2例,患者高齡、脾退行性變、質地變脆有關者4例。
1.3 脾損傷處理方法和結果 本組醫源性脾損傷的發生率為5.7%。37例保脾成功,其中單純電凝止血3例,電凝加醫用生物膠止血6例,用遊離大網膜或明膠海綿填塞縫合25例,大網膜或肌瓣介導電凝止血4例,脾下級部分切除1例。5例全脾切除,均發生於1997年前。本組病例均於術中發現並及時處理,無手術死亡,術後常規放置脾窩引流管,無術後再出血及腹腔感染,痊癒出院。
2 討論
2.1 胃癌根治術中醫源性脾損傷的原因 既往(20世紀90年代)大部分文獻報道胃切除術中脾損傷率為0.27%~3%[1~3],查閱近10年國內文獻,胃癌手術中脾損傷率為4.3%~6.4%[4~6],本組5.7%,胃癌手術需切除大網膜、清掃淋巴結,胃的切除範圍大,是胃癌手術脾損傷率相對較高的原因。尤其是全胃切除和經腹近側胃切除,脾損傷率比遠側胃切除高得多。本組全胃切除和經腹近側胃切除分別為12.5%和11.6%,而遠側胃切除僅為2.3%。這主要因為全胃切除時,胃體上部及胃底的顯露和操作更困難,對脾施加的拉力往往更大所致。本組資料表明胃切除時脾損傷大多發生在遊離脾胃韌帶(27例,64%)和切除大網膜左側部(8例,19%),這和術者的.有關區域性解剖知識欠缺及操作不當有關,脾臟內側前方與胃大彎之間為脾胃韌帶,其上端往往較短,使脾上極與胃底大彎側十分靠近,手術分離切斷此韌帶時易損傷脾臟。脾下極前方和脾門間的大網膜內有條索狀的束帶稱為脾網膜束帶,當向右、前或下方牽拉胃或大網膜時,該束帶成為著力點,易造成脾下極或脾門撕裂。如術者對脾損傷缺乏足夠的警惕,操作粗暴,用力過大,則極易造成脾損傷。當老年患者脾臟發生退行性變脆性增加,包膜變得更薄弱時,更易發生脾損傷。深部拉鉤如放置不當或用力過猛,就會損傷脾臟,本組有2例,主要為麻醉效果欠佳,腹部肌鬆不滿意,腹腔暴露不清,助手盲目牽拉所致。本組還有1例是放置防止切口種植轉移的切口保護器環口所致,2例探查時發生,這都和術者動作粗暴有關係。 2.2 醫源性脾損傷的處理 無脾切除適應證的胃癌切除術中發生的脾損傷,其處理原則和創傷性脾損傷有共同之處,都應當是止血保命第一,保脾第二,儘量保脾。失去脾臟的成年人,終生處於對感染敏感性增加的危險中,脾切除後凶險感染髮病率雖然僅0.5%~1.0%,卻有極高的病死率[7,8],這已得到了大家的公認。本組行全脾切除的5例病例均發生在1997年前,也反映了我們對脾臟功能和脾損傷認識觀念的轉變。Pachter等[7]認為胃手術所致的醫源性脾損傷多為Ⅱ級以下,Ⅲ級少見,Ⅳ級損傷一般不可能出現,因此,除了病理性脾臟,術中脾損傷絕大多數可以保脾止血。術中根據脾臟損傷分級採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對於一般的小出血點及脾包膜小面積撕裂傷直接電凝省時省力,效果良好,該法是把電能轉換成熱能,將電凝刀頭靠近組織,利用刀頭噴出的火花使組織凝固變性達到止血目的,同時可加用蛋白膠封閉創面,效果良好,本組共有9例使用該方法成功止血。有文獻報道[5]脾葉或脾段血管損傷時出血量一般較大,此時單純電凝效果不佳,可採用肌瓣或大網膜介導電凝止血法,此法最早應用於處理直腸癌根治術中骶前出血,將肌瓣或大網膜壓迫在出血處,減少血流,再利用介導組織的緩衝降溫使破損的血管緩慢凝固達到止血目的。本組採用該方法病例較少,為4例,止血成功。對於大多數的Ⅰ、Ⅱ級脾損傷我們都採用了縫合修補的方法,首先如無脾周圍粘連,須用棉墊填塞脾窩,托起脾臟,方便操作,我們發生過因操作不當而進一步加重脾損傷的例子,然後用可吸收帶針腸線在裂口處做兜底U形或8字縫合,將明膠海綿或大網膜填塞、襯墊,在其上再打結,打結時鬆緊適度,既能對受傷部位產生足夠的擠壓力,又不會切割脾組織。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網膜作襯墊,其支撐力比被血浸溼的明膠海綿大,並且有創面的組織都能釋放凝血活素,可促凝血,其效果要好於明膠海綿。本組25例均採用該方法,取得成功。本組還有1例脾損傷做了脾下極部分切除術,該病例為拉鉤暴力致脾下極動脈損傷及下極近1/2橫斷傷口,控制脾蒂,脾下極動脈結紮脾下極部分切除後創面用氬氣刀燒灼止血,用蛋白膠封閉創面,最後用大網膜覆蓋縫扎,止血成功。但目前該手術風險高,應慎重。胃癌手術時,脾損傷失血危及患者安全、妨礙手術的進行或止血、觀察花費很長時間都是不允許的。因此,應選擇簡便、省時、可靠的止血方法,保證患者安全和胃癌手術的順利進行。及時發現脾損傷是正確處理的前提,胃癌手術中發現不明來源的出血一定要檢查脾臟,關腹前應把檢查脾臟列為手術的常規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