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責任心的幾點思考

才智咖 人氣:2.82W
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責任心的幾點思考
        責任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漫長而反覆的過程。專家認為:人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內在趨勢。孩子幼兒階段所表現出的各種主動嘗試的願望,正是一種責任心的萌芽。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在有責任感的氛圍下快樂成長,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責任心的培養,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
        一、教師對幼兒責任心的培養
        1.將“責任心”的培養滲透到一日生活中。幼兒園一日活動有很多環節,只要教師稍加留意,幼兒園任何日常活動都有可能成為培養幼兒責任心的有效渠道。比如:讓幼兒遊戲結束後認真收拾玩具,放回原處;戶外活動結束後,記著把自己拿出去的玩具帶回活動室;畫畫結束後,收拾自己用過的桌子,將廢物放入紙簍,將剪子、畫筆、漿糊等物品收好,放回原處或者交給老師;輕拿輕放桌椅;看到髒物主動撿起放回垃圾箱,損壞物品主動告訴老師……當然,教師要對孩子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予以及時肯定。
        2.發揮榜樣的力量,提高幼兒的責任意識。教師在培養幼兒責任心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榜樣的示範作用。很多時候成人的身教比言教對幼兒的影響更大、更有效,正如孔子說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幼兒園,教師是幼兒的模仿物件,如果工作中教師做事虎頭蛇尾、丟三落四、不守承諾、推卸責任,幼兒便“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另外,教師還有必要為幼兒選擇好的榜樣,這個榜樣最好是身邊的人或同班小朋友。
        3.通過開展活動提高幼兒自我服務能力,促進責任行為。責任心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培養出來的,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恆,幼兒首先要學會對自己負責才能談及對他人負責。因此,我們開展了“能幹的我”主題活動,孩子們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了自己整理衣服書包、自己洗漱、自己洗襪子、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鋪等,提高了自我服務能力。
        4.適當的獎懲措施,鞏固幼兒的責任行為。孩子尚處於成長髮展之中,是非判斷能力差,對一些事情表現出沒有責任感也是正常的,因為許多時候他們不太清楚這樣做會有什麼不好。所以為了強化孩子的責任意識,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品嚐一下做事情不負責任的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自然後果的懲罰,就會提高警惕,下次就會很小心、認真。當然,幼兒一旦做出了責任行為,教師就要及時給予獎勵,使幼兒獲得積極反饋,從而使責任行為逐漸鞏固。獎勵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質上的。許多國內外心理學家指出,塑造兒童的良好行為,應儘可能多用獎勵,少用懲罰。因為獎勵可以使幼兒悅納自己,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能有效地增強責任心。
        二、家長對幼兒責任心的培養
        1.有意識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鍛鍊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要檢查他完成任務的情況,使他認識到自己對家庭、家庭成員所應盡的義務,比如疊被子、洗衣服、打掃衛生、幫助爺爺奶奶做事等,從小培養孩子認真做事和樂於為他人做事的責任心。如果孩子遇到困難,家長可在語言上給予指導,但是一定不要包辦代替,讓孩子有機會把事情獨立做完。        2.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責任心的培養,是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對待學習、工作的認真態度、堅持性和責任感將成為孩子良好的學習榜樣。讓孩子信守諾言,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父母要為孩子做出遵守諾言的榜樣。無論作出什麼許諾,都要儘可能地實現,如果不能實現的話,一定要向孩子說明。告誡孩子不要輕許諾言,一旦許諾,就必須遵守。要積極支援孩子參加學校的`公益勞動和集體活動,培養孩子對集體的責任心。
        3.堅持正面教育,多鼓勵、表揚,少指責、批評。孩子責任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另外,因為孩子畢竟年齡小,好奇心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這些特點往往會妨礙他把一件事自始至終認真完成,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恆、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4.父母的教養態度和行為對孩子責任心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可適當地讓孩子瞭解一些父母的憂慮和難處,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嬌慣、過度保護孩子,孩子成年後就會缺乏對社會和他人的責任心;而讓孩子絕對服從的教育方式只能培養出唯命是從、毫無主見、不敢負責的人。 
        三、家園共育對幼兒責任心的培養
        幼兒責任心的培養是一項艱鉅而複雜的工程,只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必須與家長聯合起來共同行動。
        1.教師和家長要經常進行溝通。針對幼兒在幼兒園裡表現出的各種行為要及時向家長了解和彙報,家長也可以將幼兒在家中的某些行為表現向老師彙報和諮詢,這樣家長和教師才會做到交底清楚、心中有數。
        2.教師和家長應該協同制定培養方案。可針對幼兒的特點及其家庭情況制訂出一套符合該幼兒實際情況的培養方案,根據這樣的方案對幼兒進行培養才會做到有的放矢,幼兒的責任心也能夠較快地發展起來。
        3.教師和家長在教育思想上應保持一致,不能有互相矛盾的事發生。如果教師和家長在對幼兒的教育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會對幼兒產生極壞的影響,使他們無所適從。幼兒園應經常開展一些與家長的交流會和座談會,讓教師和家長共同探討適合幼兒發展的教育方式與方法,從而取得意見上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