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長江三角洲區域旅遊帶的建設構想

才智咖 人氣:2.32W

摘要:本文對長江三角洲地區旅遊發展所具有的優勢和機遇、區域旅遊合作的基礎等方面進行分析,闡述了加強區域旅遊合作、構建區域旅遊合作帶的框架構想,並提出了建設長三角地區區域旅遊帶的具體對策。

淺論長江三角洲區域旅遊帶的建設構想

關鍵詞:長江三角洲;區域旅遊帶;合作;對策


  
  長江三角洲,地跨江、浙、滬兩省一市,包括上海等16個城市。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快速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已成為我國三大經濟圈之一。同時,該地區憑藉自身良好的經濟、區位以及資源優勢,旅遊業發展也如火如荼。新世紀,區域經濟一體化、更為便捷的交通體系和世博經濟等新的資源條件和發展要素,又給長江三角洲地區旅遊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因此,加強對長江三角洲區域旅遊合作的研究,構建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旅遊合作帶,對進一步促進該地區旅遊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旅遊經濟的互動發展有著非凡的意義。
  
  一、長江三角洲區域旅遊帶建設的實施基礎
  
  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許多城市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城市,城市之間的旅遊合作正在逐步加強。從區域整體看,蘇、浙、滬的旅遊資源和產品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和互補性,區域旅遊資源的獨特性和互補性產生強近鄰正效應,從而延長旅遊者停留時間,增強對遠端客源地的吸引力。加強旅遊合作,共同打造長江三角洲區域旅遊的金三角,能使區域旅遊經濟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從而增強對全國的輻射和對世界的吸引。同時,區域旅遊合作的良性運轉又會進一步帶動區域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推進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在這種格局下,各市應積極融入長江三角洲,擯棄“孤芳自賞”式的旅遊發展模式,通過大旅遊、大產業、大聯盟的聯動發展模式,進一步加強城市間的合作,充分發揮區域合作的優勢,共同推進長江三角洲旅遊業的發展,另外,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繁榮發展的經濟基礎、豐富悠久的文化底蘊以及長期以來的心理認同,是建設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旅遊合作帶的基礎,也使該區域旅遊合作帶的實施成為可能。
  
  1 豐富、互補的旅遊資源成為旅遊合作的基礎
  長江三角洲地區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了該地區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兩省一市共有25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佔全國18.1%;國家4A級旅遊區(點)48個,佔全國17.8%。江浙滬三地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上各具特色,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上海大力挖掘都市旅遊資源;浙江大打休閒與“山水旅遊”品牌;江蘇力推園林和水鄉文化。蘇浙滬地緣相近,文化相通,旅遊資源的整體氣質比較協調,因此,該地區旅遊資源的豐富性和整體協調下的互補性成為區域旅遊合作開展的基礎。
  
  2 經濟優勢推動區域旅遊業的深化發展
  經過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以上海為龍頭、蘇浙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人民生活最富裕、科技與文化最前沿的地區之一。多年來,該地區以僅佔全國1%的土地面積、5.8%的人口,創造了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進入21世紀,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基本完成了經濟起飛早中期階段的主要任務,逐步進入工業化中後期階段,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日趨合理。因此旅遊業深化發展的前景廣闊。
  
  3 完善的交通體系提供了旅遊合作最必要的條件
  長江三角洲地處我國沿海中部,扼長江人海口,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於一身,區位條件十分優越,交通便利。
  航空方面,本區域內有包括上海浦東、虹橋、南京祿口、杭州蕭山等8個機場;京杭大運河穿過區內11座城市;滬寧鐵路、滬杭鐵路和杭甬鐵路以及新開通的蘇北鐵路幾乎能連線區域內所有的城市。公路交通方面,長江三角洲正形成以上海為中心、以網格狀為特徵的高速公路交通體系。到“十一五”期末,上海將有10條高速公路60條車道、11處48條車道的幹線公路與江浙地區連線。滬寧城軌、京滬高鐵和滬杭磁懸浮的建設更使長江三角洲都市圈中心城市可以“2小時互通”。完善的交通體系大大加強了各城市間的.聯絡,為長江三角洲區域旅遊合作的發展提供了最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