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詩歌看古代女子體育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才智咖 人氣:2.83W

【摘 要】筆者運用文獻資料的研究方法對唐代女子體育文化傳承的重要媒介——唐詩進行了分析研究,深入瞭解到唐代所流行的女子體育活動專案,反映出唐代女子體育發展的特點及其興盛的原因,從而為促進唐代女子體育的研究、弘揚傳統體育文化和發展我國現代女子體育運動提供借鑑意義。
【關鍵詞】唐代 詩歌 女子體育

從唐代詩歌看古代女子體育發展特點及其原因

        唐代是我國曆史上最興盛、最繁榮的朝代,這一時期疆域遼闊,國勢富強,社會相對穩定,封建經濟高度繁榮,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物質和精神文明。而唐朝精神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產物——詩歌,進入了其發展的輝煌時期,產生了眾多的詩人和數以萬計的詩歌作品。其中,許多詩歌以體育活動為創作內容,以其獨特的風格為我們反映了唐代體育活動的發展面貌,尤其是以女子體育運動專案為題材的詩歌,更是在各種詩歌流派中大顯光彩。在整個封建社會中,唐代女子的體育活動,可謂最為興盛,這一時期無論是在種類上、形式上、規模上都在我國女子體育運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頁。本文試圖從唐代體育詩歌的角度來對古代女子體育運動進行分析,以對唐代女子體育發展特點及其興盛的原因做更多方面和深入的探究,從而為弘揚傳統體育文化和發展我國現代女子體育運動提供借鑑意義。
        一 唐詩中女子體育概觀
        唐代女子體育出現繁榮景象,專案之豐富、參與人數之多,都是先前其他朝代所無法比擬的。在體育史上也有:“惟有‘大唐三百年’,是中國古代體育最輝煌的時期”之說。
        1.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包括蹴鞠、擊鞠、步打球、綵球戲等。這一時期較為盛行的球類活動形式以蹴鞠和馬球為代表。此外,步打球、拋球、踏球等球類活動形式,也是這一時期常見的體育活動。
        (1)蹴鞠,又名“踏鞠”,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足球運動,也是唐人最熱衷的體育活動。唐時,鞠由原來的實心皮球發展成為充氣球,使得其分量輕、彈性好,從而增加了這種球類運動的趣味性和普及性。隋唐以前,蹴鞠主要是作為一種軍事手段,最初由男子參加,至唐代,隨著婦女地位的提高,也流行於女子中間。唐朝詩人王建的《宮詞》中有“寒室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金與錢”之句,韋莊的《長安清門》有“內宮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這些都形象地描繪了宮女在寒食清明節參與蹴鞠活動並得到賞錢的情形。蹴鞠活動也並不僅僅是在宮廷貴族之間流行,在民間也十分普及。唐人康駢在《劇談錄》中描述到一個民間女子踢球的本領勝過男子的故事。“王超他日因過長安城勝業坊北街時,??有一三鬟女子,......值軍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數丈,於是觀者漸眾。”從這足以見得在唐代民間女子中,蹴鞠活動開展的程度已相當可觀。
        (2)擊鞠,又稱“擊球”、“打球”,即馬球運動,是騎在馬上以球杆擊球入門的一種競技形式。在唐代,擊鞠十分盛行,上到唐皇,下到士兵,都把它作為一種經常性的活動,除在皇室、軍隊、官吏、民間的男子中流行之外,也受到一些女子的喜愛。很多女子也和男子一樣揮杆擊球,只是女子擊鞠時因擔心力量不足,受到傷害,故坐騎多用驢代替馬,稱為“驢鞠”。在唐代宮廷中,宮女一般在節日時常被組織起來,進行比賽,陪皇帝、貴族消遣。張籍《寒食內宴二首》“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和凝《宮詞百首》“兩番供奉打球時,鸞鳳分廂錦繡衣”等詩句反映了宮女們進行馬球比賽的盛況;女詩人魚玄機在《打球作》中有“堅圓淨滑一星流”之句,抒發了自己騎馬擊球時的感受。此外,後蜀花蕊夫人的《宮詞》中說:“自教宮娥學打球,鞍初跨柳腰柔”,這種景象在名曰《婦女打球圖》的唐鏡中得以佐證。
        (3)步打球,又稱“步打”、“步擊”,由擊鞠發展而來,相對馬球而言,對抗性要小得多,是一種拿球杆徒步擊打的球類遊戲。唐代宮廷中每年的寒食節,都會組織宮女進行徒步打球的遊戲。《全唐詩》卷302 王建《宮詞一百首》裡寫到“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爭跪拜,上棚先謝得頭籌。”唐代女子積極參與這種步打球,在唐時期的壁畫中,也有對其休閒情景的生動描繪。
        (4)綵球戲。在唐代,有一些流行於女子中的球戲,謂之曰:“拋球”“踏球”等等。“拋球”是指彼此用手拋接綵球,李白的《宮中行樂詞》中寫道:“素女鳴珠佩,天人弄綵球”、溫庭筠的《寒食節日寄楚望》中有“彩索拂庭柯,輕球落鄰圃”、韋應物的《寒食》中生動描述了“彩繩拂花去,輕球度閣來”等詩句,這些都生動地描繪了唐代女子玩綵球的情景。所謂“踏球”,是從蹴鞠演變而來的,是在滾動著的大木球上作各種舞蹈動作,因這種運動形式是由少數民族傳入中原的,故又名為“胡旋舞”。“胡旋舞”的表演多為女性,宮女及嬪妃經常以這種舞蹈來取悅皇帝,唐玄宗以“踏球”作為宮女們的體操,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促使了宮女們參加這項體育活動。
        2.節令體育活動
        唐代的節日眾多,異彩紛呈。一些節日的活動內容本身就是體育活動,如寒食(清明節)蹴鞠鞦韆,陽春拔河踏青,端陽龍舟競渡以及重陽登高覽勝等。在這些節令體育活動中,不乏有唐代女子的身影,為此詩人們留下了不少吟誦的詩篇。
        (1)鞦韆,又稱“千秋”,是在木架上懸接兩繩,下栓橫板,玩者在板上或站或坐,兩手握繩,使其前後擺動。鞦韆是一種鍛鍊勇氣、膽量的體育遊戲活動,並且在歷代都為女性所喜愛。到了唐代,鞦韆運動更是以其悠閒自得、閒致優雅深受婦女的歡迎,不僅是在宮女中流行,民間也很普及,鞦韆架上,仕女們的身姿輕盈如燕,裙裳上下翻飛,隨風起舞,妙麗無比。盪鞦韆多與寒食節相聯絡,清明時節,氣候漸暖,特別適合這類運動。據《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唐玄宗甚為喜歡觀看嬪妃們盪鞦韆,感覺盪鞦韆時有如天上仙女,這篇被稱為“半仙之戲”的文中生動描述了宮女們玩鞦韆時的熱鬧場景。在唐詩中亦有很多關於女子盪鞦韆的記載,如劉禹錫的《同樂天和微之春秋》中“鞦韆爭次第,牽拽彩繩斜”的描寫,活靈活現地勾勒出少女們盪鞦韆的情景;王維《寒食城東即事》一詩中有“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之句,說明了當時盪鞦韆的技藝之高。杜甫的《清明二首》中認為:“萬里鞦韆習俗同”,可見當時在清明節各地人民尤其是婦女兒童中,盪鞦韆這項活動已相當普及。
        (2)拔河,始於唐朝,初為民間鬥力之樂,後引入宮中,盛行於宮廷。《資治通鑑》中記載,唐中宗李顯曾在玄武門外組織拔河比賽,與近臣及皇后一起觀看宮女拔河,並且當時每次進行比賽,參加人數多達千人,規模非常大,這項活動的參與者主要是宮女。
        (3)踏青。春天出遊踏青,早在先秦時已成為各地風俗。春秋時孔子就喜歡春天和弟子一同出遊,休閒娛樂,放鬆心情。唐代時,春遊踏青更是蔚然成風。劉禹錫《竹枝詞》中記載:“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