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治療小兒結腸息肉21例體會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46W

【關鍵詞】

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治療小兒結腸息肉21例體會教育論文

小兒結腸息肉;內鏡;高頻電凝

小兒結腸息肉較為少見,我院2007年2—10月對21例小兒結腸息肉採用內鏡下高頻電凝切除術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1例患兒系本院2007年2—10月住院患者,年齡2.5~13歲,平均6.2歲,病程1天~7年不等,以便血為主要症狀。

1.2 器械

電子結腸鏡為Olympus CF-XQ240型;高頻電發生器為德國速靈ARC2000氬氣刀。

1.3 方法

(1)常規腸道術前準備,全麻下進行。(2)操作要點:遵循結腸鏡操作常規,儘可能行全結腸檢查。進境時要少量合理注氣,使息肉充分暴露,圈套器套至息肉蒂部,然後回拉、上提,使圈套器儘量離開腸黏膜。一般電凝指數調至2.5~4.5檔,電切指數調至2~3檔,先電凝致組織發白,再行電切,每次通電時間為3~4s,見到組織發白時逐漸收緊圈套器,應一邊通電,一邊收緊圈套器重複上述步驟,直至切下息肉。巨大或分葉狀息肉則分段切除。小的廣基或無蒂的息肉可將圈套器的頭端輕壓息肉,然後通電進行電灼,息肉發白、壞死即可。息肉切除後,可用三爪鉗抓住息肉隨腸鏡一起退出體外,或讓患兒從肛排出,然後送病理檢查。

1.4 術後處理

術後酌情應用止血藥物,觀察1~2天,注意觀察便血及腹痛等情況,臥床休息3天,術後2周內進食無渣半流質飲食,避免劇烈運動。息肉在24h排出者送病理檢查。

2 結果

2.1 小兒結腸息肉發生情況

21例共發現息肉23枚,16例為單發息肉,3例為多發;息肉最大徑<1.0cm者8枚,1.1~2.0cm者11枚,2.1~3.0cm者4枚,息肉大多呈鮮紅色,表面光滑或呈顆粒狀,類似楊梅或桑椹,部分表面可見糜爛、出血。

2.2 手術結果

21例共切除息肉23枚,未發生出血、穿孔等嚴重併發症。

2.3 病理診斷

病理檢查16例,其中幼年性息肉12例(80%),炎症性息肉3例(15%),腺瘤性息肉1例(5%)。

3 討論

本院自2000年開展小兒結腸鏡檢查以來,已成功地開展小兒結腸息肉高頻電凝切除術治療,由於電子結腸鏡影象更清晰,操作更靈活、方便、安全,手術成功率相應提高。

我們認為小兒結腸鏡檢查時,主要以循腔入鏡法進行操作。

(1)嚴格掌握適應證,急性腸道症患兒需控制炎症後再行鏡檢及電切手術。手術者需由內鏡操作經驗豐富者擔任,且與助手配合默契,同時術前瞭解病情及有關資料,做到心中有數,術前做好腸道準備,保持視野清晰;

(2)進境時,即做好高頻電切除準備,一旦發現小的`廣基或無蒂的息肉樣隆起直接用電凝電灼法立即切除,可避免出血,且可避免退鏡時尋找息肉困難;

(3)嚴格掌握高頻電發生器的效能及操作技術;

(4)由於小兒年齡小,不配合治療,因此需在全麻下進行;

(5)必須在直視下進行操作,操作應輕巧仔細,切忌粗暴進境以免造成損傷和穿孔;

(6)套住息肉後勿移動病人或切忌過猛牽拉息肉,以防勒斷蒂部出血;

(7)應緩慢收縮圈套器,切忌過猛過快,尤其對細蒂者;

(8)對較大息肉逐塊切除者,應先用電凝電流,至電凝區域性變灰白,再用混合電流切下息肉;

(9)息肉切除術後囑家屬切忌活動過度和進多渣飲食,可進食流汁飲食或低渣飲食;

(10)應囑家屬密切注意患兒的大便情況,如有便血應隨時就診。總之,結腸息肉診斷首選結腸鏡檢查,高頻電凝切除術是治療小兒結腸息肉的一種創傷小、簡便、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