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育人論文

才智咖 人氣:1.56W

摘要:“音樂育人”觀點的提出,讓教育工作者站在了更高的層次上研究和探索音樂教育。中國傳統音樂在中國大學生德育教育中育人的意義非常突出。實際上音樂教育具有幾種作用:激發潛能、改善性格以及整合人格。而在所有音樂類別中,由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中國傳統音樂在音樂“育人”功能上格外突出。傳統音樂的影響形式有間接性和隱蔽性,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一點點影響著大學生的意識,進而影響其人格的形成,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在大學生音樂育人的教育工作中,中國傳統音樂相較之下更高效、更有特色、更有針對性地影響著中國大學生們。

音樂育人論文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音樂育人;高校素質教育;德育功能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形式,也是高雅的藝術行為。能夠給人一種美的力量,是人類精神的財富和文明的標誌。音樂的型別多樣,人們對不同型別的音樂,感觸也呈現出不同感知。優美的音樂能給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動力,讓人感受到正能量地傳遞。在現今的大學音樂教育中,資源分佈不均、課程被其他專業課替代、授課結構單一等問題依然很普遍。音樂教育作為大學素質教育的一種手段,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其內在的“育人”功能也隨著音樂教育的深化而逐漸的突顯出價值。針對大學生的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思想道德的方面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校音樂素質教育“德育”功能進行研究,結合教學實踐,論證大學生德育的滲透。文筆稚嫩,見解膚淺,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正。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國家音樂藝術教育的水平是這個國家人文發展水平的主要代表之一,伴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音樂藝術的追求也逐漸地增大了需求與高度。中國傳統音樂在近些年被逐漸重視起來,在一些古老傳統的音樂文化被重新講解重新詮釋的時候,中華民族整體的音樂素質,尤其是大學生的音樂素質也隨之被重視起來。用中國傳統音樂教學,能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美以及如何通過自身努力來創造美。以中國傳統音樂為媒介,可以在培養大學生的高尚情操的同時使中國傳統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

(二)研究的現實意義

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的成才教育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將國樂中蘊含的中國文化融入音樂情感體驗之中,讓大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樂理知識以及一些正確的音樂方法,有利於大學生群體在思想意識方面的進步。雷華在《求真尚美明德教化———對高等院校普及高雅音樂的思考》1一文中曾經說到:“高雅音樂與通俗音樂是兩種並存的藝術形態,兩者都體現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只是由於創作者和欣賞群體的不同,才有了滿足不同需要的不同的形式。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可以塑造人格美、才能美和行為美,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兩種藝術形態相互借鑑與滲透,它們並非相互對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取長補短,並在不同歷史階段甚至可以進行有條件的轉換。”

二、中國傳統音樂育人的內涵與特點

(一)中國傳統音樂育人的內涵

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音樂藝術品種非常豐富。這是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音樂善於抒發人的情緒,表達人的思想,與人的生存與成長緊密相連。音樂是聲音符號,它是一門通過聽覺來影響大腦神經的藝術。節奏和旋律是音樂中基本的兩個要素,中國傳統音樂分為聲樂、器樂兩個大部門。愛樂是人的天性,也是人類的共性。音樂實際上是帶有個人特色的,每一曲音樂的創作都體現著作者當時的心情以及思考,更體現著當時年代的背景。中國傳統音樂中就蘊含著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優秀品格,這些傳統音樂中帶著時代的印記,也帶著中國人的優秀血脈。正如開篇所說,音樂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意識,從而影響人格,從發覺大學生興趣和潛力開始,在不斷地日積月累的影響下,講中國傳統音樂中蘊含的優秀內涵提升為一種心理品質。這種品質在形成之後具有穩定而持久的特點,像毅力、耐心等影響人的一生。對於大學生的音樂教育除了以培養一些優秀的人格從而激勵大學生學習為目的之外,更是以其本身作為大學生反映情感以及價值觀的一個途徑為目的,通過釋放情感,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用有組織的樂音構成特定的精神內涵,從而反映現實生活,同時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音響結構形式。

(二)中國傳統音樂育人的特點及影響

中國傳統音樂蘊含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感染力極強,在音樂育人過程中運用傳統音樂一是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上學習效率。當代大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接觸遠不及西方流行音樂,而大多數大學生在有機會接觸中國傳統音樂後,大多都是新奇且崇敬的,所以使得中國傳統音樂在育人教學中有一定的優勢。二是可以潛移默化的將中華文化融入到學生的人格中。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感染力極強的語言方式,長時間接觸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音樂,意識中會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再加以老師在音樂內涵上的講解及引導,學生很容易就成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識人格的人。

三、高校中國傳統音樂育人的實施

(一)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欣賞課、講座的開設

學習音樂的重要方式是欣賞與品鑑,是大學生接觸音樂的最直接的途徑。從欣賞、品鑑中國傳統音樂上講,大學生是可以並且應該養成欣賞音樂的習慣的。除了一些優秀的中國傳統音樂以外,也是不能摒棄西方流行音樂,在現代生活中將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流行音樂共同品鑑能得到更加深刻地認識。在欣賞中國傳統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要感受成品音樂的美感,更要挖掘其創作時運用的音樂手段及使用樂器。培養學生養成感受與鑑賞音樂的習慣以及在欣賞音樂中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使用創造性思維的習慣,使大學生們在欣賞中國傳統音樂美感的基礎上,講審美能力、鑑賞能力和相當水準的評析能力帶入其中,通過對音樂的分析完成對自我人格的分析,從中得到德育上的進步。在中國傳統音樂育人這一點上,除了注重當今大學生對與中國傳統音樂的感受、鑑賞,將一般的感性理解提升為一些結構性理解之外,最需要注重的就是最後能否達到將這些感知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在感受、鑑賞中國傳統音樂的過程中,不斷地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不同情感層度上的音樂旋律或節奏,而在生活中遇到相似感情時,通過隨意性的創作或是潛意識中的模仿將情感通過音樂表達出來,從而使得大學生可以達到自己為自己塑造音樂人格的程度,這才是音樂育人的真正目的'。欣賞中國傳統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育人”的基礎,所以對於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播和普及是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大學是一個人三觀逐漸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學生有著強大的求知慾,並且在這個階段大學生的人格有非常強的可塑性。作為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在這個階段中應該有意識地給大學生們創造更多的接觸優秀中國傳統音樂作品的機會,給他們一些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展示舞臺,這對塑造他們的高雅的情操、優良的性格人格以及健康的審美觀會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而中國傳統音樂往往都是流傳下來的優秀音樂作品,這對於大學生來說是必須的更是急需的,所以開設音樂鑑賞課在大學生中的實踐是非常及時且有效的。

(二)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名家或文藝團隊的講座以及演出

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期且長期地邀請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名家到校進行講座,或是邀請優秀的中國傳統音樂的演出團隊到校進行演出。首先,名家們對於音樂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專業的文藝團隊對於中國傳統音樂的表現更具有感染力。在大學生德育思想形成的過程中,如果定期接受名家對於中國傳統音樂的講解,不斷地接受專業團隊演繹的中國傳統音樂的薰陶,那麼學生有很大的機率可以學會通過音樂來排解、釋放情緒。比如通過聽一曲二胡名曲《賽馬》摒除自身不求進取的想法,像賓士的馬兒一樣鼓勵自己上進,或者是通過聽一曲琵琶名曲《春雨》平復自己心中的燥亂或是不安穩的心態,使得自己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以及學習。這些都可以使得大學生學會用音樂表達自己甚至改變自己。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就是一項很有成效的中國傳統音樂育人的實踐。天津師範大學的雙週音樂會更是極大地響應了這一活動號召。它通過每兩週一次的專業團隊到校演出或是由校內各學院組織學生參加的專業比賽,給學生們接受中國傳統音樂薰陶的機會,給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臺,從而培養了學生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同時也使他們的德育品格得到了提升。

(三)中傳統音樂相關社團的組建

組建民樂團等蘊含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社團,並且給予校方支援,給這些社團一些參與學校音樂活動展示的機會,給他們提供一個戰士的平臺。以民樂團為例,可以在納新時讓有演奏基礎的學生加入進來,通過平時的定時排練以及演出機會,鍛鍊社團成員的舞臺表現力以及正確情緒的表達。在提高演奏技巧的同時著重強調情感的表達,促進社團往更專業的水平發展。根據學校活動的情況、其他藝術類社團的合作情況以及大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形式的接收情況,可以將一些中國傳統聲樂歌曲、中國傳統舞蹈與中國傳統民樂相結合。這樣的“育人”方式既發揮了社團成員們的特長,又使得中國傳統音樂更能讓大學生接受。培養一系列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較高水平社團在校內不定時進行演出,也可以提高中國傳統音樂在大學生中的群眾性。高等院校的音樂教育除了傳統的音樂知識的講座、學習等,也應該調查並採用大學生普遍接受地方式進行傳播以及普及。上文中提到,在一些情感充沛的時候,大學生往往會隨意的、無意識地通過模仿或是創造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衝動,而大學生的這種音樂衝動應該得到表現。中國傳統音樂育人教育就是需要大學生的無意識的創造性思維,需要大學生學會用音樂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音樂育人就是要把學生這些點點滴滴的音樂思維及表達彙集成音樂的海洋。如果大學皎月工作者可以在社團建設中引導社團成員通過改編一些名家作品,將屬於大學生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加入到中國傳統音樂作品中,使得中國傳統音樂作品成為表達大學生這一階段的情感的作品,並且可以在大學社團中以音訊或視訊的方式傳遞下去,經過每一屆大學生的改進,為每一屆的大學生展示帶有大學生特色的傳統作品,這才是將中國傳統音樂“育人”的研究真正做到了實處。

(四)群眾性中國傳統音樂相關活動的開展

構築文化平,建立一些中國傳統音樂學習相關的基礎性設施。在校園廣播或一些群眾性較強的平臺上加大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豐富節慶文化,以傳統節日和重大節會活動為契機,加大中國傳統音樂作品所佔節目的比率,將其通過與現代的燈光視訊等高科技業務相結合的方式展現給大學生。舉辦音樂廳文化,以音樂廳為載體,積極邀請優秀的文藝團隊到校進行演出,在通過微信平臺推送以及在校園內張貼海報等形式大力宣傳並採取搶票形式觀看演出的情況下調動大學生群體的積極性。建立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展覽室,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常年向校內學生免費開放。中國傳統音樂中最多地涉及合奏、音樂感覺這些在音樂育人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因此中國傳統音樂育人教育應增加其群眾性,面向全校同學開展義務的相關音樂理論教授課堂或舉辦露天式的開放式嘗試舞臺都是德育教育實踐中大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音樂育人教育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實踐是有必要的、急需的且有效的。中國傳統音樂育人是一種有效的方式,能通過音樂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釋放自身的不良情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品格。通過中國傳統音樂“育人”,除了能加強當代的大學生群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悟意外,因為能激勵當代大學生群體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對社會有貢獻的新鮮力量。所以這不僅僅是大學生自身需要的,也是我們是社會,我們是中國傳統文化所需要的。我國的大學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及其成果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更決定著大學生成材後對於社會的影響。傳統音樂的影響形式有間接性和隱蔽性,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一點點影響著大學生的意識,進而影響其人格的形成,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在大學生音樂育人的教育工作中,中國傳統音樂相較之下更高效、更有特色、更有針對性地影響著中國大學生們。所以教育工作者們在高校的中國傳統音樂“育人”德育教育工作上,更應該努力鑽研,不斷找尋更適合大學生、更適應時代新發展的教育方式。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在優秀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將優秀作品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通過不斷地實踐與改進,將大學生群體引入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中,使大學階段德育教育地位越來越突出,從而使得大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在今後的每一個時代新發展中發揮其通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接受的優秀薰陶及培養,成為真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雷華.求真尚美明德教化———對高等院校普及高雅音樂的思考[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9,(03).

[2]傅仲斌.普通高校音樂自主學習教學基本模式的實踐[J].樂府新聲(瀋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04).

[3]王耀華,杜亞雄.中國傳統音樂概論[M].福建教育山版社,2004.

[4]李文娟.論普通高校公共音樂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從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體驗音樂情感[J].大眾文藝(理論),2009,(22).

[5]張桂玲.淺談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01).

[6]王巧.音樂欣賞及其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09).

[7]伍雍誼.中國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8]和雲峰.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9]範淑娟.高校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