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討論法在社會醫學教學中的設計論文

才智咖 人氣:2.36W

摘要:探討在社會醫學教學中應用小組討論法的目的及設計要點。通過基於小組分析、討論的小組討論法的應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過程,有效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鍛鍊了創造性思維。

小組討論法在社會醫學教學中的設計論文

關鍵詞:小組討論法;社會醫學;教學設計

社會醫學是高等醫藥院校中醫學及相關專業開設的一門主幹課程,其所弘揚的現代醫學模式,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醫學觀、健康觀,在整個醫學教育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為了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運用各種學習形式與方法進行學習,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掌握本課程相關知識與技能,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小組討論法,效果良好。

1小組討論法在社會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目的

社會醫學主要研究社會因素與人類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係及規律,制定社會衛生措施,保護和增進人群身心健康與社會活動能力,提高生命質量,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小組討論教學法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有利於其自學技能的獲得,有利於培養高素質人才教育目標的實現[2]。課堂教學中針對具體案例,模擬情景設定小組專項任務,組織學生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醫學相關理論及研究方法,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1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學生學習被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學習積極性和效果。小組討論法以學生為主,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熱情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課堂氣氛活躍,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有促進作用[3]。

1.2強化學生學習體驗,促進課堂知識內化

小組討論法要求學生在課堂討論前做好充分準備,比如閱讀教材、查閱資料、撰寫學習筆記,討論過程及結果的形象生動性都強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隨著討論的進行,教材上的知識悄然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能力和技能,並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清晰、更深刻的理解。

1.3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小組討論法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不斷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情緒控制和抗壓能力、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縮小個體差異,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4]。這些能力的提升對於學生畢業後儘快適應工作崗位大有裨益。

2小組討論法在社會醫學教學中的設計要點

2.1合理設定討論小組

小組討論法要求小組成員圍繞主題儘可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因此小組規模應適當,一般控制在10人左右。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性別等分組。教師對學生缺乏基本瞭解時,可通過學生的自我評述或者參照從前的成績進行初步分組,經過一定時間的瞭解後,再重新分組[5]。

2.2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討論主題

雖然小組討論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並非所有教學內容都適用。應根據社會醫學各章節教學目標,選取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及當前社會醫學熱點問題實施小組討論法。教師應善於從習以為常的現實中挖掘新事物、捕捉新現象,讓學生去討論[6]。討論主題要明確、具體,教師要指明討論方向,並使學生認識到討論的核心、價值所在。對一些容易理解或只需一般瞭解的內容,則以教師講授為主,不安排討論。例如在講解健康危險因素時,選擇案例“惠特妮休斯頓之死”作為主題來討論,學生經過熱烈討論,得出長期的心理問題、不良的行為生活方式(吸毒、酗酒等)、家庭暴力等健康危險因素導致了惠特妮的悲劇。通過討論,學生對不良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危害有了進一步認識。又如,在調查問卷設計一節,教師預先給各組一份調查問卷,由各組學生對問卷的規範性、信度、效度進行討論,從而有效提高其問卷設計、評價能力。

2.3設定明確的討論目標

每場小組討論都需要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這些學習目標是學生必須完成的。好的小組討論目標應該能促進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團隊協作[7]。討論目標應提前告知學生,以便其做好充分準備。如在慢性病防治一節,可選擇糖尿病防治這個討論主題,設定討論目標,安排分組討論:(1)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健康危險因素?(2)糖尿病有哪些社會危害?(3)糖尿病患者應如何做好自我管理?(4)分別制定糖尿病的三級預防措施。學生根據這些具體討論目標做好課前準備,如查閱糖尿病危險因素、三級預防等方面的資料。

2.4認真做好總結

在小組討論結束後,各組成員對本組成員的發言進行總結,並以書面形式彙報或在課堂上作公開發言。教師應對討論的`主題進行深入分析,並對各組討論結果進行評價,包括分析步驟的恰當性、決策依據的充分性、結論推斷的邏輯性、思維的創新性等。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安排小組成員互評打分,與教師對小組的評分相結合來評價小組討論效果。

3小結

在社會醫學教學中,通過基於小組分析、討論的小組討論法的應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有效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促進了理論知識的內化,鍛鍊了創造性思維。教師通過課後總結、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相長,有利於其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盧祖洵,姜潤生.社會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蘇維,郭明晶,李志鵬.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比較[J].現代預防醫學,2000,27(4):536-538.

[3]宗安民,李熾民,康惠生,等.關於醫學生學習模式選擇狀況調查結果淺析[J].醫學教育,1994,132(6):23-27.

[4]羅斌.高校無領導小組討論教學法探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0(6):166-169.

[5]郭嘉.高校小組討論式教學中應注意的細節[J].繼續教育研究,2007(2):128-131.

[6]範燁.小組討論的主題設計[J].外語界,2001(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