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音樂的基礎與前沿分析

才智咖 人氣:1.18W

隨著音樂分析方法的多元化開拓與創新,探究新的音樂分析理論已成為當今作曲技術理論學術研究 的一大風向標。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序列音樂的基礎與前沿分析

 摘要:20世紀以來,音樂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各式各樣的創作手法的出現、變化和沒落表現得十分錯綜複雜。這是音樂文化進步變化勢必經歷的過程,是音樂型別越來也越多樣化的表現。,其中勳伯格和他的創作是音樂語言在此發展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也是影響範圍最廣存,生命力最頑強的音樂。勳伯格對現代主義音樂帶來有意義的探索和啟迪。當序列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交融時,中國作曲家也不斷開始運用序列音樂的思維與創作手法去創作音樂。本文介紹序列音樂的結構和技法特點,並以《涉江採芙蓉》為例,簡述這種跨時空、跨民族的文化在中國的發展影響。

關鍵詞:序列音樂;勳伯格;涉江採芙蓉

一、表現主義的先鋒人物——勳伯格

1.1表現主義起源於繪畫、文學領域,以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壓抑、悲觀為題材,並以主觀誇張的手法表現。表現主義音樂是隊晚期浪漫主義音樂的極端發展,幾張強烈的情緒與極其不和諧的音響顛覆了傳統審美概念。代表人物:勳伯格和他的兩個學生貝爾格、韋伯恩。表現主義的作品的來源是作曲家內心深處的情感,它與傳統古典音樂所表現的情感背道而馳。在傳統音樂裡,主要表現現實世界的真、善、美,亦或者對現實的歌頌。而以勳伯格為代表的表現主義音樂,則是完全否定傳統,用音樂表現自己內心的痛苦、壓抑。以此告訴聽眾現實世界的殘酷與醜陋。如果音樂表現的不再是”美麗“,以痛苦為核心所創造出來的音樂必將不能被大眾所接受,不符合人們一般的審美習慣。

1.2表現主義特點也就是勳伯格音樂的特點是:無調性(包括自由無調性和序列化的十二音技法);旋律片段化並稜角尖銳;和聲音響尖銳;力度變化突兀;節奏不規整:結構自由。勳伯格創作的早期作品呈現的是半音音樂手法,之後的是表現主義的無調性手法,二音體系及其十二音作曲法是勳伯格第二個創作時期時所作。所謂十二音作曲法,是作曲家在創作時選用固定的十二個半音,這十二個半音地位平等,在作曲時,依次按照順序使用這十二個音。在使用時,原則上當所有音依次出現後,才能再次重複使用,這樣是為了構成作品的無調性,但實際應用情況中並沒有如此嚴格。

二、十二音作曲法

十二音作曲法是序列化的無調性作曲法。先用12個半音構成一個音列,整首樂曲就建立在這個音列的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之上。音列可以橫向呈現為旋律,也可以縱向呈現為和絃,一個音列中的各音可分散在不同聲部,也可在不同聲部同時出現不同音列。原則上一個音出現之後,在其他是一個音尚未依次出現之前,不得重複使用,但實際創作中並不一定嚴格遵守。此外音列中各音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八度中,時值及音色、力度也都可自由選擇,因此仍有極大的自由度,在理論上有無窮可能性,在聽覺上也完全感不出音列的限制。相反,由於運用了模仿、卡農、主題動機的貫穿及發展等技法,聽者仍然能夠感受到熟悉的傳統音樂邏輯。

三、序列音樂在中國的發展

3.1中國第一首序列音樂《涉江採芙蓉》,作曲家羅忠鎔在創作時,運用的是中國古代的五言詩作文字來創作的曲調。作曲家羅中鎔對所有序列素材的設計和解決都十分嚴謹,所以從多樣性和靈活性方面來看,這首作品仍然還是比較原始的。《涉江採芙蓉》是成方整性二段體曲式,歌詞一共有8句,歌詞前兩句與後兩句分別為樂曲的第一、二段,四個樂句的.形式不同,但是卻依據一定的序列串聯在一起。

3.2在兩個不同的樂段裡,樂段弱起第一個音和最後的尾音都為升F音。《涉江採芙蓉》的歌詞是五言體古詩,音樂的走向都是依據詩詞的聲調進行,雖然每個音的音高是不變的,然而節奏是不一樣的,是變化的。作曲家按照五言詩的格律特點安排節奏,每句的節奏基本上是根據“XX-XXX”的節奏型進行。雖然作曲家羅忠鎔運用序列音樂的寫作方法來表達古代詩詞作者所想要表現的真摯感情,並且在寫作技術上不是簡單的機械排列,而是在這結構簡單,篇幅短小的作品,加入了細緻入微的人物感情,再現了古代詩詞的風格和韻味。《涉江採芙蓉》總計有二十九個小節,古詩中的四個樂句,分別依次為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顯而易見,這是運用了十二音作曲技法。

3.3與十二音作曲法不同的是,十二音作曲法的作品是無調性的,作曲家在創作《涉江採芙蓉》時加入了調性元素,使整個十二音結構的序列具有明顯的民族化的、通俗化的特徵。作品的部分旋律運用了旋律序列和五聲性序列,其中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的音列在作品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作品具有十分明顯五聲風格,這是由於其多采用五聲序列。E宮、降B宮、F宮在四種類型的序列在作品中起關鍵的作用功能。引子部分前5個音與結尾部分的後個5音都屬於E宮調,並且手音與結束音都是升F音,由此可知,升F音在作品中升F商調式的作用十分突出。

3.4《涉江採芙蓉》的主旋律和伴奏使用的是“分割法”,前奏部分則使用“縱橫法”。羅忠鎔用這種序列方法,將原型與逆行按照原樣展現,使聽眾對這一序列有個最初的印象,接著引出主題部分的完整序列。間奏處則又使用了“重疊法”,即讓原型和逆行互插。此外,在整首作品的所有序列裡,每一部分並不是完整再現的。例如在作品第九小節中,就缺少第7音。《涉江採芙蓉》是我國第一首序列音樂作品,它的創作實踐證明,西方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激發是可以與中國元素相結合的,在這之後,我國相繼產生了許多優秀的同類型作品。可以說《涉江採芙蓉》開闢了我國序列音樂作品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