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從傳統民俗文化中汲取語文教學營養的有效途徑

才智咖 人氣:6.38K

論文關鍵詞:民俗文化 教學資源 實踐能力

淺談從傳統民俗文化中汲取語文教學營養的有效途徑

論文摘要:在多元化文化發展的趨勢下,面對當今世界複雜多變的文化潮流,傳統民俗文化的開發、利用問題又回到現代文化的陣地裡。在新的課程改革下,利用傳統民俗文化,開發語文課程資源,讓學生從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角度重新感悟民俗文化,讓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走進生活,走進語文課堂,走進語文世界,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使中華傳統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得以光大。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傳統文化智慧。”語文作為文化載體之一,決定了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離不開語文。在西方文化不斷衝擊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今天,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歷史使命,探尋語文教學的新思路、新渠道,深入研究民俗文化,豐富語文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讓學生在祖國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得以光大。

一、利用傳統民俗文化,開發語文課程資源

1.經典詩文背後氤氳著傳統民俗文化的氣息

通過閱讀《江南》,可以瞭解江南水鄉人們親水採蓮民俗風情,通過理解《敕勒歌》,可以明白塞北草原遊牧民族騎馬縱歌的生活習慣。我們語文教材所選的詩、詞等古代作品中,不僅積澱著豐富的古代文化知識,也積澱著豐富而深厚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在傳授語言文字知識,進行人文教育的同時,認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從而自覺地接受優秀的傳統文化。

2.名家文本里面薈萃著傳統民俗文化的精神

“語文的文本價值與學生獨特體驗的完美結合。”如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已不僅是物質層面的鴨蛋、精神層面的鴨蛋,它更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它承載著作者自我的精神,更承載著一個民族應有的精神。只有用文化視野和生命的歷程去解讀它,人才能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一刻,學生的情感在民俗的薰陶中得以昇華。端午的鴨蛋,就是一卷精神的膠片,上面承載著作者對童心的復甦、故鄉的緬懷和對民俗風情的追念。

3.山光水色中間流連著傳統民俗文化的影子

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中,山偉岸、水奔騰,草木有情,蜂蝶有意。利用好這些蘊含在文字、景色背後的人類幾千年來賦予“物”的特殊含義,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樹立良好的道德修養。

4.故事傳說背後掩藏著民俗文化的精髓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更多經典的、優秀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等進入到國小語文教材。這些不僅是國小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且往往蘊藏在豐富的民俗文化知識,它使孩子求真、向善、尚美,使孩子瞭解悠久燦爛的華夏文化。

二、利用傳統民俗文化,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教授曾說:如何對待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文化問題,還是一個關係民族的'命運與走向的問題。當前,外來文化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多,在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等“洋節”的不斷衝擊下,傳統民俗文化在學生的思想中日益淡化,作為語文教師應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

1.開展豐富多彩的節日慶祝活動

比如舉行一些“元宵節——我和花燈有個約會”;“清明——追尋英烈的足跡”、“端午——走進屈原的世界”等活動,對於發掘和弘揚民俗文化,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蒐集身邊的民俗風情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這正是說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民俗風情。如參觀名勝,收集對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誦讀欣賞”中介紹了一些膾炙人口的對聯,教師可以在講授了文字中對聯知識之後,要求學生收集體現家鄉文化特色的對聯。這樣,學生既能鞏固文字知識,又加深了對家鄉民俗文化的瞭解。家鄉的西楚霸王項羽故里,泗水古國遺址、嶂山森林公園等名勝古蹟,均有反映家鄉歷史、展現家鄉文化的對聯。

3.開發鄉土資源

在用好文字資源的基礎上,教師應努力開發與語文教學有關的鄉土資源作為拓展,把民俗文化教育由小課堂帶入大社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家鄉,親近家鄉,培養深厚的鄉土情結。開發鄉土資源,當以活動為載體。在明確活動目的、細化活動要求的基礎上,教師要放手由學生具體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國是一個世界文明古國,民俗文化資源博大精深,是我們語文教學當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民俗文化走進語文課堂是大勢所趨,弘揚民俗文化是時代的強烈呼喚,也是語文教學的迫切需要。為此,我們應該堅記魯迅先生所說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民俗文化教育,努力將民俗文化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讓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走進生活,走進語文世界,走進語文課堂,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開滿民俗文化之花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李臣之.校本課程開發:實質策略與條件,教育導刊,2000年第12期

[2]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