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貨幣發展的金融風險及對策

才智咖 人氣:1.24W
我國電子貨幣發展的金融風險及對策
隨著全球數字資訊化和金融電子化的迅猛發展,一種全新形式的“貨幣”——既非紙幣又非硬幣,在20世紀80年代悄然出現,緩慢但又異常堅定地擴大其影響,人們對它也有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這種“貨幣”就是被媒介稱為革命性未來支付手段的電子貨幣。在網路技術進步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兩駕馬車共同推動下,電子貨幣正在動搖傳統支付手段的支配性地位。
  
  一、我國電子貨幣的種類
  
  (一)非金融機構類電子貨幣
  電信、公交、廠商等企業和學校是這類電子貨幣常見的發行機構,IC卡是這類電子貨幣最常見的形式。非金融機構類電子貨幣的主要特徵是要求客戶預先儲值,即發行機構預先收取客戶現金,然後發行等值的、可在客戶消費結算時從中扣減金額的電子貨幣。由於是發行機構預收客戶現金,客觀上使其電子貨幣成為了遊離銀行之外的另類“存款賬戶”,對銀行儲蓄,尤其是活期儲蓄形成分流。
  (二)金融機構類電子貨幣
  金融機構類電子貨幣是目前我國最為規範的電子貨幣。商業銀行和信用卡公司是其主要的發行機構,此類電子貨幣產品有具有透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和一般存款支取轉賬功能的借記卡及電子支票。
  金融機構類電子貨幣最大的特點是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參與,並將電子貨幣的發行和使用納入進自身的監管體系,體現了這類電子貨幣規範性的一面。但電子貨幣的支付與傳統通貨(現金、轉賬、支票和匯票)的支付有著較大的差異,特別是銀行機構類電子貨幣,在藉助銀行網路和計算機網路的條件下,可以在瞬間實現鉅額資金的轉移,這種大量資金突發性轉移無疑會加劇銀行業務、金融市場,甚至是社會經濟的波動。
  
  二、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狀況
  
  金融電子化建設是我國1993年開始實施的“金卡工程”的重點。自實施“金卡工程”以來,電子貨幣正在我國得到廣泛地應用。截止2003年,我國累計發行銀行卡和IC卡等電子貨幣18.69億張,其中各類銀行卡5.69億張,各類IC卡13億張,全國人均持卡近1.5張。一個全國性的跨銀行、跨地區的'銀行卡資訊交換網路已經初步建立。然而與電子貨幣發行機構和人們接受電子貨幣的熱情相比,人們實際使用電子貨幣支付結算則稍遜一籌,顯得較為清淡。
  造成這一強烈反差的原因是大多數人仍然在傳統的支付結算習慣和使用電子貨幣支付結算新型方式間徘徊,對電子貨幣的安全性心存疑慮,對使用電子貨幣支付結算採取較為保守的觀望態度,一般只在小額交易中如:公交車費、家庭水電燃氣費等方面使用電子貨幣支付結算,享受電子貨幣的好處——省卻繳款等待、找零麻煩等;而大額交易仍然沿用傳統的方式支付結算,以迴避可能存在的風險。但在全球數字化浪潮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今天,目前處於從屬地位的電子貨幣,在我國也將會隨著開展電子商務的客觀需要,以及人們數字資訊化觀念的轉變和持卡消費意識的提高而得到較大地發展。
  
  三、我國電子貨幣發展的金融風險分析
  
  電子貨幣的出現和推廣應用,在帶來諸如方便、快捷和實現低成本交易等巨大好處,以及促成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的同時,金融風險也伴隨電子貨幣悄然而至。
  (一)電子貨幣的安全風險
  電子貨幣的安全性是指對於電子貨幣所有者所有權的保障程度。電子貨幣與傳統通貨相比,所具有的成本低(儲存成本、流通成本、使用成本)、高效率和靈活性等巨大優勢,都離不開一個基本的假設:電子貨幣是安全的。離開了這一基本假設,即電子貨幣的安全性若不能得到保證,那電子貨幣的所有優勢不僅蕩然無存,而且它還會成為金融動盪和社會不穩定的罪魁禍首。
  電子貨幣的安全性涉及到社會的公信心,特別是對國家金融體制的公信心。因而電子貨幣的安全性自然也就成了推廣應用電子貨幣各國共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