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

才智咖 人氣:3.97K

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主要渠道和最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教學方式。化學教學本身並不只是傳授概念和規律,而是通過一系列教育教學手段,全面提高學生的智慧,使學生能夠掌握和運用一些化學原理和實驗手段,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為將來能夠獨立地、創造性地進一步深入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化學實驗,運用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智慧。

化學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聯絡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學教學源於生活,又為生活、生產實踐服務。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離不開化學。因此,化學教育只有密切聯絡生活、生產,樹立應用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應用,在應用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提高學生創造性地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結合教學內容聯絡日常生活和生產方面的問題,通過探究活動來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如在學習“化學肥料”這一課題時,由於碳酸鉀是一種鉀肥,它存在於草木灰中,便可告知學生它還具有清潔功能。佈置學生回家做一個實驗,用草木灰清洗一些廚房用具,並寫出實驗報告,回校後相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有的同學是用潮溼的`草木灰洗刷餐具,效果很好;有的同學是將草木灰放入水中,攪拌一段時間後進行過濾,用濾液清洗廚房用具,效果也很好。在交流過程中同學們提出了很多的問題,如同學們提出:草木灰為什麼有清潔功能?草木灰能否消毒?通過討論,同學們的思維一直處於積極的狀態,體會到取得成就的喜悅。在此基礎上教師告訴學生這種做法古人早已用到了,即將草木灰放到水中,利用灰汁洗浴、印染等。這樣使學生認識到了化學源於生活,同時又能為生產生活實際服務。

二、用探究實驗代替驗證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驗證實驗是學習新課後的實驗,有很多缺陷,如: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不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與驗證實驗相反,探究實驗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實驗前學生不知道實驗的現象和結果,這就要求他們認真、正確地操作,仔細地觀察,忠實地記錄誰不認真誰就不能獲得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學生髮展智力,培養能力。探究性實驗不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還要求把觀察實驗的過程和抽象思維的過程結合起來,要求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的分析方法,通過巨集觀現象,認識到微觀世界的本質變化,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探究實驗的教學過程,不是簡單地、直接地讓學生去驗證書本上的結論,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當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覺去發現新知識,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全身心參與整個教學活動時,就達到了能力與素質的提高。例如,筆者在講“氫氣的實驗製法”時,事先準備瞭如下幾組實驗:鎂與稀硫酸反應;鋁與稀硫酸反應;鋅與稀硫酸反應;鐵與稀硫酸反應;、鋅與稀鹽酸反應。讓五位同學到前面來依次分別做這五個實驗,然後讓同學們共同討論:在實驗室條件下製取氫氣選哪組實驗最合適?為什麼?在經過討論和爭論之後,同學們得出共同的結論:用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最合適。從而不僅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氫氣的實驗室製法,而且也使學生們學會了對比實驗和優化實驗的方法。

三、讓學生參與實驗,培養獨立操作的能力

化學實驗是最直觀的教學手段,它模擬人類認識事物的實踐過程,符合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自然規律,因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最成功的教學手段。另一方面,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徑。為了更有效地加強實驗教學,筆者把教材規定的實驗做了如下的改進和變通:

1、演示實驗本來是由教師在課堂做並指導學生觀察的實驗,在初學時,這種實驗必須由教師親手去做,它對以後的學生實驗有示範的作用。到了…定階段,在學生做了幾個分組實驗之後,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將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好奇心強,富有參與精神,很樂於自己動手做實驗,而且每次實驗的成功都給他們帶來無比的欣喜。一部分學生在前面做,下面的同學也彷彿自己在做實驗,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個課堂的教學融為一體。動手做實驗的同學由於在全體同學面前做實驗,注意力特別集中,收效特別好。這不僅創造和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鍛鍊了他們大膽、細心、勇於表現的良好品質。

2、將分組實驗改為個人實驗。能使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而且獨立進行。這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懂得:做任何實情都要目的、有計劃,還要有堅持切實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自學策略的輔導,有效地促進學生形成自學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從而更好地學好英語。教師自己的素質也要不斷提高,努力完善自己,適應新課程,融入新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