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國中政治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

才智咖 人氣:4.84K

摘要:作為教育者任重而道遠,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有賴於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只有在教學中轉變傳統教育觀念,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方法,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以迎接新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本文從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辨別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幾個方面展開闡述。

談國中政治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自主學習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在一定方向的指導下,通過獨立閱讀教材進行感知和思考來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學習過程。國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原理、結論與典型事例相結合,通俗易懂,可讀性強,這就為課堂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條件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主動進取的精神,求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學生獨立閱讀是自主學習的中心環節

教師要在平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培訓,提出學習要求,創造自學條件。比如向學生提供自學提綱,或要求學生找出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劃出不理解或有懷疑的問題,還可以出思考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和思考。對資訊較好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做自學筆記。教師要通過指導閱讀教材,指導引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在學生獨立閱讀時,教師還應巡視課堂,關注全體學生,瞭解學習情況,進行必要檢查,收集學生疑難,對自主學習好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2、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保證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也是區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它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小組討論就是在學生個人自主學習、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抓住各種感興趣的“熱點”,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圍繞討論題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其他人傾聽,形成資訊的多向傳遞,暢所欲言,民主討論,取長補短,集思廣益。通過討論,讓學生辨別是非,做出選擇,得出結論,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地讀書、思考。教師在討論中要巡迴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程序,及時引導,注意發現對立面,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二、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能力是指善於全面、深入、正確的認識事物特點的能力。以于思想政治課來說,就是在學習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各種複雜的事物和現象,並抓住其實質,正確認識事物。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觀察獲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為進一步獲得更多的理性知識打下基礎。觀察能力的特點,主要在於觀察事物,有效地感知。在教學中,讓學生走出課堂,通過調查、參觀訪問,多接觸實際,使學生儘可能運用感官,這是培養觀察能力的主要途徑。

三、辨別能力的培養

辨別能力是指能夠用全面的、聯絡的、發展的觀點對各種事物和現象進行比較鑑別,分清是非、辨別真假的能力。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大量運用比較的方法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課中的許多原理、概念,有的非常相似,有的密切相關,有的僅一字之差。學生在學習中極易混淆,難以掌握。只有運用比較的方法,逐步提高辨別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可進行各種社會形態、各種事物、各種行為的比較;可進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比較;可進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比較;可進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區分事物、辨別是非,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踐能力是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社會實踐,接觸大自然和社會,動手、動嘴、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首先要意識到學生興趣的培養是實踐能力培養的前提,實踐能力是興趣的'結果。要從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由原來機械的單向性教學向互動的交往性教學轉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實踐的興趣。

要以“書本中心”、“課堂中心”轉向學生課堂內外相結合,發揮學生的愛好、特長,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品質。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逐步由課堂中心向課外活動延伸,要通過開設活動課,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

五、創新能力的培養

21世紀將是創造性教育的世紀,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和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我們應努力追求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思想政治課要優化教學過程,必須改變單向灌輸,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他們只是一個被動的受體,這樣的方法不但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壓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而且助長了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瞭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把“考”的重點放在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上。啟發、引導學生善於把不同知識重新組合解決問題,善於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開拓思維,大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