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學中學生自覺能力的培養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W

學生在學習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發揚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基本素質,貫徹終身學習思想的根本。因此,歷史教學的任務,不僅在於傳授歷史知識,而且要注重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使他們的主動性、自覺性得到充分發展。那麼如何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我個人認為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歷史教學中學生自覺能力的培養論文

一、在閱讀中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

自學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只有在課堂內外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和積極的態度,才能取得良好的自學效果。

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我通常用創設問題、情景的形式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獨立思考問題,來達到調動學生自學興趣的目的。例如:七年級歷史教材第一冊中的第16課《絲綢之路的開闢》一課教學中,我以“張騫出使西域”這節內容來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漢初的西域指的是哪些地區?漢武帝派張賽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麼?張騫通西域的條件是什麼?張騫通西域的經過怎樣?在路途中遇到了什麼困難?張騫通西域的意義是什麼?張騫通西域的事蹟體現了怎樣的精神?通過學習這節內容,同學們應該學習張騫的什麼精神?通過設定這樣一系列的針對教學重點的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去總結,然後得出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和張騫通西域的事蹟所體現的精神。他的精神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

二、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獨立性是自學能力的核心,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可以明顯的提高自學效率。例如:七年級歷史教材第2冊中的第24課《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小說和藝術》一課教學中,我先提出三個問題:1、我國的四大名著是什麼?2、明清時期繪畫以什麼畫為主?清朝中期出現了著名的畫家是誰?他畫的什麼最負盛名?3、京劇的形成在什麼時期?京劇臉譜有哪些顏色?不同的顏色分別有何寓意?提出問題之後,讓學生自己去認真閱讀課文,然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綜合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在練習鞏固培養學生自覺探求能力

練習是教學過程中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通過學生獨立的練習,對培養學生把所學的歷史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的能力及學生自覺去探求知識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我的做法是在每課結束後佈置一定量的練習,要求學生在平時收集關於歷史知識的相關資料。七年級歷史教材第一冊中的第3課《神奇的遠古傳說》後,要求學生收集一些有關炎帝、黃帝和蚩尤傳說中的神奇故事;講完第15課《漢武帝“大一統”》後,要求學生收集一些有漢武帝的歷史資料,然後評價漢武帝的政績等等。這樣鍛鍊了學生自學能力,也檢驗了學生的自學效果,對激勵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和對歷史課的興趣有顯著的幫助。

四、養成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事實證明,學生在掌握了較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有顯著的幫助。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有意養成學生自學習慣。

1、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練習獨立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使學生對新課有大概瞭解,對於不能理解,有疑難的地方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課,提高了聽課效益;課後及時的複習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練習效率,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2、養成愛思考,愛質疑的習慣。

我啟發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要善於發現疑點,敢於提出自己獨立的見解,教會學生質疑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自學的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智慧潛力。

3、養成博覽群書的習慣。

單單從課本中獲得的知識是有限的。因此,我常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與歷史有關的報刊和課外書籍,通過電視、網路收集歷史知識。這不僅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一直把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當作教學目標,使學生的素質和學習成績有很大的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使他們在今後學習過程中真正的成為知識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