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大學生價值自覺能力的培養

才智咖 人氣:4.55K
試析大學生價值自覺能力的培養


  論文摘要:在社會轉型、價值多元的背景下,大學生常常面臨價值取向異化、價值衝突等問題,這不僅限制了大學生的自我發展,也給高校德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培養大學生價值自覺能力,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價值教育的重要實踐環節,對當代大學生自身能力發展及高校德育實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關鍵詞:價值多元;價值衝突;價值自覺
  
  隨著社會不斷髮展,價值多元時代已經到來。全球化帶來的多元價值並存與衝突已成為當前時代的特徵。傳統高校德育中的價值教育不再適應當前大學生內在的精神需求,價值實踐中各種價值觀念的劇烈衝突導致了價值理解困難、價值標準失衡、價值選擇焦慮等問題,不斷暴露出原有的以盲目、被動、守舊為特徵的價值自發狀態的弊端。在高校德育改革過程中,培養大學生價值自覺能力是克服價值自發狀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由之路。

  一、價值自覺:多元價值時代高校價值教育的必然選擇

  中國教育現代化的歷程反覆證明,教育需要理性精神,更需要信仰和價值。一方面,需要科學理性加強科學教育提高生產力水平,改善物質生活條件;另一方面,為了克服現代社會的精神危機,更需要構建信仰與價值系統,培養崇高的精神追求,倡導價值教育。高校德育承擔著價值教育的主要任務,然而,長期以來高校德育中的價值偏向問題使高校德育名重實輕,難以應對多元價值形勢下社會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高校價值教育仍然停留在價值自發狀態。
  價值自發是指價值主體缺乏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不假思索、盲目地、被動地為某種價值所支配的狀態,有本能決定的傾向,往往不能預見其活動後果,是價值追求的低階階段。當前高校價值教育正處於價值自發狀態,對全球化、多元價值與社會轉型等時代環境和社會背景缺乏理性認識,教育活動中簡單憑藉感性認識盲目追求眼前的、區域性的、形式的、功利性的目的,忽視長遠的、整體的價值追求。由於缺少主動的瞭解和分析,對學生價值認識的困惑、理解的偏頗和選擇的焦慮等情況錯誤估計和忽視,仍然堅持守舊的價值傳統,單純進行說教和灌輸,導致價值教育方法陳舊、實效性低。高校價值教育的價值自發狀態不但制約了學生的成長,還影響了高校自身的發展。高校價值教育只有從價值自發狀態走向價值自覺狀態才能擺脫困境。
  價值自覺是指“人們在正確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基礎上,積極、主動、深思熟慮和理性地追求功利與真善美的統一,追求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追求有利於人的健康、全面發展的價值”。價值自覺是在價值追求過程中建立在價值自發之上的必然發展,是綜合各種價值關係和後果、權衡近期價值與長期價值、區域性價值與全域性價值、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等後,全面深刻地理解價值本質基礎上的成熟的價值追求。
  價值自發狀態使高校教育功能逐漸弱化,為了吸引生源、獲取經濟利益,拼命擴建校園,而不是將財力、物力投注於科研能力和教學條件上。同時,高校擴招以來,隨著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加,高學歷犯罪率也急劇攀升,高等教育的教育功能和本質價值受到了社會的質疑和責難。由於高校價值教育的缺失,導致許多大學生價值判斷、選擇等能力低下,使他們畢業之後難以適應複雜的社會,從而出現信仰失落、道德淪喪、生命意識淡漠等問題。而價值自覺不但能克服價值自發狀態產生的消極影響,還能主動、靈活、創造性地實現價值主體的主體性和自由性。另外,高校價值自覺還能科學地預見某種價值觀念對學校和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通過教育活動和危機干預積極應對。
  在多元價值時代,價值自覺是高校價值教育的應然追求,是突破價值自發的實然存在狀態的必然選擇。高校只有充分認識當前的社會背景,加強價值教育的理論研究,對價值教育進行準確定位,才能應對時代的挑戰。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自覺教育的梗阻現象透視

  大學生價值自覺教育是高校價值教育的重要目標,但在開展過程中卻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使教育自身被工具化、功利化,退化了其應有的教化價值。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透視大學生價值自覺教育中存在的梗阻現象。
  1.知識教育的價值遮蔽削弱價值理解
  我國將價值教育劃入了道德教育之中,德育課程的獨立將滲透於知識教育中的價值教育抽離出來,而知識教育的霸主地位導致了對價值的遮蔽。高校為了提升就業率,單純重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對學生的道德、價值觀的教育。在傳統的一元價值主導時代,價值領域強調統一性,知識教育培養的學生的價值取向易於趨同。但在多元價值時代,大學生在知識領域往往要面對多種不同的價值衝擊。由於缺乏相應的價值教育,他們在評判同一事物是否有價值及其價值大小上可能大相徑庭,當他們接受其中的某些價值觀後,可能難以理解另外一些價值觀,無法自覺理解不同價值的內涵。
  2.道德教育的價值失真阻礙價值判斷
  我國高校價值教育中的課程知識是“國家主導型”,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色彩,而經濟至上、科技理性的流行,使道德教育不重視個體的生存與生活價值,造成教育中人的價值失位。儘管高校歷來重視道德教育,但以自上而下的價值灌輸為主要形式的教育過分地突出政治價值而忽視對生存價值和生命價值的教育,導致道德教育的價值失真,從而使大學生遇事缺乏價值判斷能力,或隨波逐流,或漠視主流價值。同時,高校德育將道德品質與生活實際分離,忽視生活本身的價值,對價值標準盲目拔高,偏執地將道德與生命價值、物質財富對立起來,造成價值觀與大學生的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高校德育的價值失真背離了價值教育的原初目的,阻礙了理性、合理和自主的價值判斷,喪失了價值自覺判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