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與財務會計理論契合的經濟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2W

加拿大著名的經濟學家t先生在他編寫的《會計學原理》中提道:“企業不應當單純依靠生產功能獨立存在,而應當作為一種公司的管理的手段出現”。那麼公司的管理與企業的本質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關係呢?筆者將企業的本質概括為不同的資源要素所組成的一個不完備契約組合,這些不同的要素從經濟學的角度可歸納為財務成本、人力資源、組織成本與社會資源這四個要素。公司管理就是確保這一不完備契約組合的各項制度有效的建立和執行(王仲兵,2005)。那麼,財務會計學理論與公司的運營和發展究竟有什麼內在關聯呢?怎樣才能將財務會計學理論、管理公司、以及企業的本質融合到一起呢?本文將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公司管理與財務會計理論契合的經濟論文

企業本質與公司管理

公司不完備契約組合中各個資源要素使用權的轉讓形成了公司契約組合中的原始契約,而原始契約的核心理論之一就是保本理論,即在各項投入要素增值保值最大化的過程。然而,由於公司初始契約本身存在不可預測性、不完全性等特徵,依據阿巨集-博爾頓模型,如果無法預期複雜的投資行為而無法明確各權責,那麼可以通過適當的調節控制權的配置來達到管理企業的效用最優,即根據企業的不同狀況,將公司管控權適當的分配給管理層、投資人,或根據情況制定相機政策。然而,獲得了管理公司的權利並不意味著這項權利能夠有效落實,這就需要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來予以保障。因此,一個優秀的企業應該能夠做到優化配置各個資源要素管理公司的權利,不同本質的企業,其資源要素在公司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因此,企業本質就是公司管理的邏輯出發點,是探究如何更好地發展企業的理論基石。

企業中的每一個要素所有者都追求著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企業的本質取決於哪種要素所有者佔據公司的主導地位,即公司的管理權分配問題。學術界給出的企業演進過程是:首先應當轉變傳統的股東權利至上的觀念,將公司的主導權變單一集中製為多種資源所有者共享制,即讓財力資本所有者證券化、虛擬化。隨著發展模式的成熟,一直附屬於人力資源的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源必將凸顯。資本裂變的過程體現出了企業本質的變遷。古典企業的本質表現出股東權利至上原則,其餘資本依附於財務資本。傳統的公司契約組合體現出財務資本所有權和非財務資本所有權相分割,並形成了獨立的資本要素;伴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經濟發展的成熟,財務資本從公司管理中分離出來,並呈現出證券化、高虛擬化特點。新的公司經營模式不但讓人力資源所有者的功能更凸顯,組織資本所有者的作用更顯現,社會資源也開始在企業的邊際動態中體現出來。

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公司本質的認識也將越加的深入,企業也將以動態的管理模式來治理集團公司,治理動態的發展就是新時期對資本觀念的深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企業作為資本裂變的各項要素的不完備契約組合,利益鏈當中的相關人更加關注公司的運營狀況和收益水平,即確保投入資本在保本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獲益,這種現象可以用經濟學中的“帕累託斯最優理論”來解釋(強以華,2006),如圖1所示。

把圖1中切點連線起來形成一條曲線0A0B,即由兩種資源要素的無差異曲線相切點的軌跡所組成的曲線就叫做交換契約線。在交換契約線上的任意一點,表示交換處於均衡狀態。若沿著契約線進行交換,一方效用的增加以另一方效用減少為代價。若離開契約線進行交換,總效用將減少。在交換上符合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條件:MRSXY(A)=MRSXY(B)。

企業本質與財務會計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科斯(1990)曾經在其學術著作中寫過:“財務會計理論的進步是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句話蘊含著需要深入討論的理論問題:財務會計理論與企業發展的內在聯絡,及財務會計理論的進步與企業發展的邏輯對應關係。應當從企業本質的角度來看待一些問題。

t從給社會帶來的效益的角度將公司描述成由財務資本、人力資源、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源四個不同的資源要素的不完備契約組合。這是對企業本質的巨集觀性描述。實際上,公司不同發展階段將會對應著公司不同的特性,也決定著不同的資源在不完備契約組合中所處在怎樣的地位,並藉助財務會計的訊號理論表現出來,這就是為什麼資本內涵與財務會計有著本不離質的密切關係,筆者認為企業本質與財務會計理論的發展程序有著相對應的關係。

從深層剖析,財務會計資訊衍生於資產所有權,是資金標價分工和專業化的成果。在資本市場上資源要素擁有者通過權益的形式體現於不完備契約組合中。這種約定通過貨幣計量方式對公司財務以及資本形成了初始合約。這種不完備原始契約的出現也使社會流動資本轉化為固定資產並予以標價,同時也出現了專用性資產。顯然,最初的各類資源要素是以物質形態出現的,若仍未落實物質形態或貨幣標價計量的可藉助資本市場的拆分。其資源的擁有者將會變成企業的實際出資者,來擁有公司的實際掌控權。很明顯,在這種控制理論下,對資產定價及考評的要求衍生了按照資金、資源擁有者的意願確定和計量屬性傳達的財務會計訊息.,歸屬於單方面私有契約屬性。企業所有.者的核心目標就是所投入的資本和公司資產在保本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獲得收益,與此同時,以企業資產擁有者利益為核心的企業中的會計理論體系,就是財務會計理論傳統上的‘‘資本基本主義原則”。

但是,現階段企業理論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人力資源的特徵和功能不斷地被髮掘,找到了創造公司剩餘價值產生的動力源泉。當代的公司契約組合中,財力資源已經表現的越來越虛擬化、被動化。而公司發展的前途終究還需依靠於人力資源的推動。因此,不應該把人力資源結合與企業剩餘的關係簡簡單單用“激勵”二字來形容。更應該是讓人力資源的所有者取得公司所有權。

因此,隨著對企業本質的深入瞭解,不同的發展階段公司會體現出不一樣的政策安排,而機制的核心就是確認哪種要素的所有者在契約組合中占主導地位。從最初的簡單的財務資本所有者為主導的公司掌控權集中制度逐步將要素分裂成財務資本、人力資源、組織資本以及社會資源,並形成了較為複雜的不完備契約組合,單獨的核心資本理念在公司中難以分辨,因為不同要素的'所有者在企業中逐步建立了所有權共享機制。然而,精確確認與計量企業剩餘以及在各個資源所有者配置之間需要一個計量方式或者量化部門,這無疑就應該是財務會計部門的專長。

公司管理與財務會計理論

公司管理與財務會計理論密切相關,因為自願性披露體現出不同資源所有者相互制約的財務會計職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種模型理論的實現程度,簡而言之,企業永續性經營的良性發展依賴於財務會計的披露。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司管理可以被看作是為了公司永續性經營而貫徹資訊披露的一種政策性安排。合格的財務披露能夠客觀真實的反映公司管理的目標,換而言之,企業財務披露是管理公司的一個重要的專案。財務會計披露的優劣影響著公司的運營。同時,公司治理的好壞也影響著企業財務披露的要求、內容和質量。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優化、相互推動。許多實證性分析都予以了證明。

從實證性研究的角度而言,許多國外學者以外國企業為研究物件,通過研究.審計委員會和企業內部審計之間的關係,發現合格的企業財務報告大多是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經常溝通交流、監督評價的結果。並通過研究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與公司財務報告的關係,發現越是處於困境的企業,其非獨立性的董事成員就越多。這兩個研究都表明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有利於公司財務報表質量的提高。中國社會科學院李群教授等(2009)以亞洲1000家企業為單位研究了公司披露的財務報告資訊含量與企業所有權之間的關係,發現了集中的所有權形式和金字塔模型的交叉控股結構導致了控股股東為了自身的利益,破壞了財務報表的高質量性,使得企業財務會計披露的資訊量降低,這無疑損害了外界投資者的利益。由此來看,公司管理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中,更加依賴於財務會計理論。因為公司的持續經營依賴於各個要素所有者之間相互制衡,而公司的財務資訊披露恰恰能體現出這一點。換而言之,企業的財務會計資訊披露是管理公司過程中的一項制度安排。

企業本質、公司管理及財務會計的邏輯契合點:資本保全理念

筆者已用實證性研究分析了企業本質與公司管理、企業本質與財務會計以及公司管理與財務會計間的邏輯契合點,那麼,企業本質、公司管理和財務會計三者之間的契合點又如何呢?著名經濟學家t先生的資本保全觀念將這三大板塊融為一體,並歸納為以下三點:

資本的價值要藉助企業這種不完備契約組合才能實現增值保值。對於當代企業本質的瞭解也從過去傳統的資本觀念向現代的觀念演進,簡單的財務、人力資源二分法在邏輯上有著明顯的缺陷,然而財務資本、人力資源、組織資本、社會資源的分權掌控企業的理念則是解決企業現有問題不足的方針。資本演進從過去到現在巳經演變成為現如今的財務資本、人力資源、組織資本、社會資源。它們雖然有各自的內涵和範疇,然而對於不同治理理念的企業來說,它們四者在企業表現的地位也不同,並且相互間存在著依存關係。具體表現在財務資本與人力資源權重的優化配置問題,以及人力資源與組織資本、社會資源的內聯性,即人力資源是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本的基礎,而組織資本和社會資源的創造條件的前提是人力資源發展具有成熟性。

公司運營最根本的目標就是令各要素所有者在保值的基礎上增值。因此,現代許多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使自己在保本的基礎上利益最大化,而這其中必定存在著不同資源要素所有者之間的博弈現象。而博弈的最終結果表現為企業管理制度安排和落實。換而言之,公司管理的過程本身就是企業本質的一個具體表現形式,因此尋求利益最大化也就是公司管理的核心目標。基於不同的公司對資源概念看法上的差異性而導致了兩種公司管理模式的發生,即“股東至上”理念與“管理掌控共享化”的理念,t先生的資本保全理念也恰恰衍生於傳統保全思想和現代保全思想之間,而傳統保全思想和現代保全思想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替代關係,而是平衡發展的,這也是企業掌控權分享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同資源為核心的企業必然有著與之對應的資本保全理念。

從經濟學與法學的角度來講,經濟學和法律的進步對財務會計理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使資本保全觀念內化到企業的發展,使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體系受到巨大的挑戰。因而,公司財務會計模式的變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資本保全理念內化與企業發展。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企業本質與會計模式之間存在著對應關係,因為,各資源要素在企業中的地位是會計模式的核心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