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契合下的實施模式構建

才智咖 人氣:1.47W

本站小編為您提供一篇關於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契合下的實施模式構建的畢業論文,歡迎參考!

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契合下的實施模式構建

 

  國有企業作為向社會提供重重要產品和資源的專業技術組織,在現有資金獲取上主要來源於自有和外源性資金。在企業受到委託代理關係的影響下,科層結構的下行層級對資金使用的關切度逐漸減弱。這就在體制層面上決定了,在財務會計實務中可能面臨著機會主義動機;同時,又存在著資訊不對稱的現狀。

 

  由此,本文財務會計理論與實物契合下的實施模式,就側重於考察機會主義動機的規避。

 

  一、問題形成的現狀分析

 

  具體而言,以下將圍繞著委託代理和資訊不對稱兩個方面展開現狀分析。

 

  (一)委託代理關係所引致的現狀分析

 

  首先對於財務部門人員,其在受理報銷憑證時僅對形式要件進行確認,在相關領導簽字後便給予報銷。這就形成了兩難境地:即相關領導在確認憑證背後事件的真實性上存在模糊性;但在領導簽字後財務部門人員卻無必要事件的真實性進行考察了。從而,在委託代理關係下便將導致當事人實施機會主義行為。以上程式屬於國有企業財務管理辦法,該辦法的實施並不受財務會計理論的影響,而主要是一種權威式管理範疇。

 

  (二)資訊不對稱所引致的現狀分析

 

  如果說委託代理關係體現為一種縱向因果聯絡,那麼資訊不對稱則表現為一種橫向因果關聯。具體而言,財務管理人員處於資訊弱勢。在現行的財務會計實務中,一般假設不存在不確定性以及機會主義行為發生。正因如此,在投資決策、資產管理等方面的操作往往建立在靜態的視野下來開展。然而,權變理論指導下的實務模式,卻難以形成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方法論基礎。由資訊不對稱所引致的機會主義行為,將嚴重製約部門管理者、財務人員對當事人所實施事件真實性的考量,這種缺失在委託代理體制下又將被放大。

 

  由此,在二元因素的作用機制疊加效應驅動下,如何規避機會主義行為便成為國有企業會計實務中的難題。

 

  二、資訊經濟學視角下的財務會計理論

 

  用資訊經濟學理論來充實財務會計理論的諸多缺失則成為必然。而在財務會計實務中,也主要通過優化財務管理辦法的形式來植入。

 

  (一)對事前控制的理論補充

 

  在規避機會主義行為的要求下,財務管理部門應參與固定資產採購的前期論證活動。在論證中財務人員應著重減少逆向選擇的風險。即改變過去強調資產價值評估的事後性,而應協同國資部門對固定資產的`功能及採購意義進行分析。這樣一來,才能真正防止資金配置的不合理現象。

 

  (二)對事中控制的理論補充

 

  理論層面所強調的成本控制、資產結構優化等關鍵詞,都將在對固定資產的使用中得到體現。從現有執行情況來看,財務會計實務中缺少這種功能性監管環節,即使具有過程控制的特徵也僅在於定期資產盤店環節。由此,這種事後性特質難以滿足國有企業在資金配置上的效益性原則。

 

  三、對財務會計理論導向功能的認識

 

  如何建立理論與實務契合下的實施模式,則應認識理論的功能導向。

 

  (一)目的性導向功能

 

  從目前國有企業的資金獲取途徑可知,在二元渠道驅動下如何確保預算資金有效使用便成為核心價值取向。同時,在提升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時,企業還面臨著內涵式發展的需要。由此,財務會計理論在資訊經濟學思想的補充下,應強化對事前、事中資金使用的監管。以此,最終來達成目的性。

 

  (二)手段性導向功能

 

  財務會計實務存在於具體的組織生態下,也處於組織不同的目標導向下。這就表明,總公司財務管理與各分公司財務管理存在著細節上的差別。從而預示著,理論與實務的契合應建立在,組織動態演變的財務管理事項基礎上。

 

  (三)結果性導向功能

 

  財務會計實務是否滿足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須在指標評價體系中進行比較。以本文的立論為出發點,規避財務會計實務中的機會主義行為,便由理論環節提出了原則(防止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而在實際的指標建立上,都應圍繞著該原則來進行。

 

  四、理論與實務契合下的模式構建

 

  具體而言,國有企業財務會計實務的模式構建可從以下4個方面展開。

 

  (一)建立資金預算的黨員監督機制

 

  國企黨風廉正建設的重要內容便包括在經濟上的廉潔自律,這是專項工作建設的重點。面對具體的資金預算而言,若要使得廉正建設“落地”,則需要發揮財務、業務等部門黨員幹部的監督作用。從而,不僅使得黨風廉正建設落在了實處,也使得這一監督過程促進國有企業職工自律思想意識的養成。

 

  (二)建立全過程的資金管控機制

 

  財務管理部門應建立,以“生產專案”為單元的資金管控機制。具體而言,將全過程資金管控活動細分到具體的生產專案上,採取專人負責的方式來進行。這樣一來,就能將資金的常規管控辦法與國有企業的工作特徵相結合。

 

  (三)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

 

  國有企業財務主管部門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的評價機制,目的在於減少資金使用中的機會主義行為。關於評價機制的設計,應著重在於事前分析與事中的權變管理。因此,有關計算資金貼現的公式、模型,都可以作為事前分析的工具。資金使用中的權變管理,則在於針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概率值,適應性的進行資金配置。

 

  (四)建立與單位各業務部門的資訊溝通機制

 

  國有企業財務部門終究體現為服務部門的角色,它惟有協助單位業務部門創造價值,才能真正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職能。為此,須建立其與各職能的溝通機制,通過“專案制”來具體商討資金管理目標。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最後,本文權當拋磚引玉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