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護士外語交流能力現狀及啟示論文

才智咖 人氣:3.13W

一、引言

外派護士外語交流能力現狀及啟示論文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院已有100餘名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成功進入歐美已開發國家工作,有效減輕了國內激烈的就業壓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我省經濟、技術、文化的合作交流,增加了匯貿創匯,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同時,護理人員歸國後又將已開發國家護理行業的先進服務理念、經營管理經驗和先進護理技術帶回國內,為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援。然而,近幾年來,受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的影響,歐美已開發國家對招募外國護理人員的門檻提高,護士外派工作難度加大,涉外護理人員外語能力成為制約我國護士境外就業及其在國際護理市場上發展的主要因素。以赴新加坡和德國的中國護士為例,中國護士要赴新加坡從業須達到相當於雅思5分的英語水平,到德國的中國護士須達到德語B2水平,外派護士要達到上述語言水平,至少需要接受8個月以上的外語強化培訓。在全世界護士面臨短缺、護理人員外語能力明顯不足的大背景下,研究外派護士在國際勞務市場上所面臨的主要語言障礙及其在境外的實際外語能力需求,有助於外派護士培訓中心改善其外語培訓質量,提升赴境外就業護理畢業生的英語外語能力特別是交際能力,也是壯大外派護理人員隊伍,幫助其順利進入並立足於國際護理勞務市場的內在要求。

二、中國護士在境外的外語交流能力現狀

專案組在閱讀和研究國內外對外派護士外語狀況、培養及培訓過程中的策略的基礎上,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就我院派遣的在國外就業的中國護士在國外實際工作、生活中存在的交流障礙及困難進行了調研,問卷有15個問題,均為封閉式的問題。專案組共發放問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問卷為47份。此外,專案組還隨機選取了10名我院在新加坡、芬蘭、德國工作的學生,並採用SKYPE網路視訊的方式對其進行了訪談,收集了一些外派護士在外語交流方面存在的困難及培訓需求的一手材料。問卷調研表明,語言是外派護士赴境外工作的基礎必要條件,語言障礙是影響其在境外工作和生活面臨的主要問題,語言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外派護士的薪水、晉升及生活的質量,語言交流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護士之間、護士與護理人員、僱主及護理人員家屬的合作及友好關係的建立。98%的調研物件承認自己初到就業目的國時存在語言障礙,主要表現在不敢開口講外語,害怕當地人聽不懂自己的外語,不知道如何跟當地人打交道;95%的調研物件認為自己在國內學習的外語不太實用,初到國外時幾乎聽不懂當地人的外語;51%的調研物件認為到自己偶爾存在交流障礙;31%的人認為自己經常遇到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16%的'人認為自己總是遇到語言交流方面的障礙;2%的調研物件認為自己從未遇到過語言方面的交流障礙。問卷調研表明,多數外派護士在外語交流方面有障礙。而在問及具體的交流障礙時,70%的人認為外語聽力能力不錯,但口語表達能力較差,80%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能力不錯,但病歷寫作能力較差,20%的人認為自己口語表達較好,15%的人認為自己的閱讀和病歷寫作能力較好。這些資料表明,絕大多數護士的閱讀能力及聽力能力方面較強,但口語表達和病歷寫作能力方面困難較大,具體困難為:難以在日常生活場景中與當地人交流、生活中存在障礙;聽不懂、說不出裝置、儀器、藥品和器具的名稱詞彙;不會用合適的外語句式來表述思想;聽不懂、難以用外語回答管理人員的外語指令和問題;讀不懂儀器和裝置、藥品的說明書、警告;讀不懂護理專業外語縮寫詞彙;不能填寫規範的病歷表;難以用外語解釋自己的需求和被護理人員的要求;較難與同一醫療機構的他國護理人員用外語的聊天;不能很好地與養老院老人及家屬進行交流。調研表明,外派護士外語交流的主要困難是口語表達,其次是聽力和書面表達,外派語言多數外派護士場景交流經驗有限,使得交流困難加大。筆者在對境外的中國護士的抽樣訪談中瞭解到,外派護士的學習目的不單只是外語過級需要,他們更希望通過網路、視訊、媒體等多種渠道瞭解更多的外語文化知識,希望授課教師能儘可能地營造外語學習的氛圍,在情景或者任務完成中提升自身外語交際能力,達到熟練地用外語與外國人進行交流的目的。

三、外派護士外語教學啟示

1.教材的選用。以日本護士的日語培訓為例,目前,絕大多數的外派護士培訓基地選用的教材主要是《標準日本語》,也有少數機構選用的是《新編日語》,這兩本教材是學生N2過級考試的優選教材,在幫助學生完成基礎語言知識的積累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適用性不強。外派護士的培訓教材應以素有考試過級神器的傳統材料為主,輔以網路資源、廣播電視的外語節目、電影及各培訓機構自主編制的校本教材,這類校本教材主要以國外僱主方提供的崗位能力要求和歸國護士的國外生活、工作經驗為依據。

2.多種教學方法並用。外派的外語教學內容根據其用途主要包括三大塊:一塊是過級考試的常規教學內容;一塊是為提高學生跨文化使用能力的外國文化的教學內容;一塊是為方便外派護士在國外生活、工作的日常生活、工作外語。筆者認為,不同的教學內容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對於過級考試的教學內容,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的語言基礎比較薄弱,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基礎的知識積累,因此教學方法可採用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為主,輔以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在外國文化的教學上,主要以講授、鑑賞、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為主;在國外生活及工作的日常外語方面,應採取專案化教學方式為主,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需要掌握的技能或要完成的任務作為一個工作專案佈置給學生,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與小組成員共同制定計劃,共同分工完成整個專案、任務。專案化教學強調“學中做,做中學”有助於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職業角色意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以新入職德國某養老院的助理護士的入門工作為例,通過對德國養老院助理護士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的分析,設計了德國人馬克一家送年邁父親到養老院入住的情景,在情境中學生將完成迎接客戶、幫助填寫客戶資料、客人入住、幫助客人去超市購買生活必備品四個工作任務。在整個專案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身份不再是學生,而是新入職的助理護士,教師是護士長,通過助理護士工作任務和工作地點的變化,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和生活情境下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務,使學生的語言能力、職業能力等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3.加強外派護士文化移情能力的培養。荷蘭文化比較學專家霍夫斯坦特(C.Hofstede)認為,文化是一個群體在共享的生活環境中的“共同的心理程式”,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經驗的群體所共有的心理程式。這種心理程式在國家、地域和群體間的差異性,直接導致了不同文化圈人們之間在信仰、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相互區別。這種文化差異不可避免地會讓外派護士在國外與醫護人員及護患的交流過程中產生交際障礙,從而導致誤解或交際失敗。“文化移情”是指(尚豔平,2008)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主體有意識地、自覺地擺脫自身文化的影響和約束,超越本土文化,如何感受,領悟和適應另一種文化的過程。因此,要想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就要了解其民情風俗和習慣,瞭解他們的需要,以人文、地理等知識縮短相互間的差異,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要多有針對性地滲透外國的信仰、護理理念、價值觀念、護理道德意識、風俗習慣等文化知識,有意識地培養外派護士的文化移情能力,尊重患者民族機會和民族風俗。

4.開設第二課堂,開展多種外語活動,營造良好的外語學習氛圍。外派護士培訓中心可定期開設外語文化講座、外語角、演講比賽、情景劇表演、電影鑑賞、配音比賽、歸國護士經驗交流座談會等多種方式,為學生搭建外語學習交流平臺,寓教於樂,培養激發學生外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致,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四、結語無論是從外部就業環境,還是從外派護士的內在的需求來看,改革外派護士的外語培訓模式,提高外語培訓質量勢在必行。外派護士外語教學應以職場、生活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基礎,應根據國際勞務市場的崗位能力需求來重新設立培養目標,多渠道選用教材,採用多種教學方式。此外,外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移情和跨文化適應能力,以減少語言交流障礙,縮短外派護士在國外的跨文化適應週期,早日立足於國際護士勞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