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圈經濟中企業治理理念的轉變

才智咖 人氣:4.64K
迴圈經濟中企業治理理念的轉變
摘要:迴圈經濟是一種新興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式。隨著迴圈經濟的興起,必然對現代企業治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討了迴圈經濟的內涵、特徵及與傳統經濟的區別,並著重闡明瞭在迴圈經濟中企業治理理念的轉變。  關鍵詞:迴圈經濟;傳統經濟;治理;理念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增長與環境資源之間矛盾的加劇以及生態科學的迅速發展,發展迴圈經濟已成為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迴圈經濟要求企業在經濟生產中以新知識、新的治理理念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儘可能實現資源迴圈。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普遍實施,當前很多國家正在把發展迴圈經濟、建立迴圈型社會,作為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迴圈經濟的內涵及其特徵
  從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大致可以分為4個階段:原始經濟階段;農業經濟階段;產業經濟階段;迴圈經濟階段(知識經濟的低階階段,又稱為後產業經濟)。那麼作甚迴圈經濟呢?所謂迴圈經濟就是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迴圈使用為特徵的,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進、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進步資源利用效率,把傳統的、依靠資源淨消耗線性增加的發展方式轉變成為依靠生態型資源迴圈來發展的經濟。迴圈經濟具有3個重要的特徵:第一,迴圈經濟是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為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其表現為低消耗、低汙染、高利用率和高迴圈率,使物質資源得到充分、公道的利用,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儘可能小的程度,是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經濟發展模式;第二,迴圈經濟在不同層面上將生產和消費納進到一個有機的可持續發展框架中,擺脫了傳統產業經濟那種“拼命生產、拼命消費”的誤區,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迴圈生產和消費的觀念;第三,迴圈經濟是可以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共贏”發展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它以協調人與自然關係為準則,模擬自然生態系統執行方式和規律,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使社會生產從數目型的物質增長轉變為質量型的服務增長。而且,迴圈經濟還延伸了生產鏈,推動了其它新型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展。
  二、迴圈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
  1. 傳統經濟與迴圈經濟的經濟發展方式不同。傳統經濟是一種由“自然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線性流程組成的開環式經濟,人們通過生產和消費從地球上提取物質和能源,然後把汙染和廢棄物大量地排放到空氣、水和土壤中,因而是一種高消耗、高排放的“牧童經濟”(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哈丁的說法)。迴圈經濟是一種經濟發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自然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迴圈中得到最公道的利用,從而使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儘可能低的程度。
  2. 傳統經濟與迴圈經濟的治理方式不同。傳統經濟採用的是事後末端處理的治理方式,而迴圈經濟採用的是預防式的治理方式。傳統經濟中人們關心的是汙染物產生之後如何治理以減少其危害,即環境保護的末端治理方式。而在迴圈經濟中人們留意到要採用資源化的方式處理廢棄物,並且把零散的廢物回收利用和減量化的'做法整合成為一套系統的、以避免廢物產生的迴圈經濟戰略。
  3. 傳統經濟與迴圈經濟的發展方向不同。傳統經濟的發展導致資源衰竭、環境退化,迫使人們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方式。迴圈經濟是一種善待地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它將引起一場走向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革命。迴圈經濟要求以對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由此可見,迴圈經濟與傳統經濟具有本質區別,發展迴圈經濟是21世紀的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由傳統經濟向迴圈經濟的轉化勢在必行,同時這也就要求了現代企業的治理理念必須緊隨這一時代潮流,以迴圈經濟理念為指導轉變傳統治理理念,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TAGS:企業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