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PBL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才智咖 人氣:5.42K

論文摘要:PBL模式是一種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有利於促進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結合教學實踐,在調研《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就該課程教學中如何運用PBL模式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淺談PBL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論文關鍵詞:PBL;計算機教學;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譯為基於問題的學習),作為一種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由於其有助於促進學生打下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解決實際問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合作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等,近年來廣泛應用於線上教學、師資培訓及醫學培訓等領域。鑑於此,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如何運用PBL模式實施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PBL模式概述

(一)PBL的概念

關於PBL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PBL的原創人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教授巴羅斯(Barrows.H)和克爾森(Kelson.A)(1993)博士認為:PBL既是一種課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課程,它包括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學習者能夠獲取關鍵的知識,具備熟練的問題解決技能,自主學習的策略以及參與小組活動的技能;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要使用系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以及處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此外,Finkle & Torp(1995)則認為PBL是一種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策略;Bligh(1995)認為PBL是指學生利用知識和技能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建構經驗的目的。綜合現有的關於PBL定義的諸多觀點,筆者認為,PBL就是把學習設置於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自主、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複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以促進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PBL的特點

PBL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它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而非是傳統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學習者要全身心投入於問題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真實性任務和問題,問題情景必須是結構不良的、能夠自由探索的,在現實世界中有一定價值的;c鼓勵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必須能夠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激發和支援學習者的高水平思維,鼓勵爭論以及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等。總的說來,與“做中學”及發現學習等相比,PBL強調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從問題入手獲取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如此反覆迴圈,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並提高對知識的靈活應用。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現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突出基礎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進而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順應資訊時代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那麼,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實施情況如何?能否適應上述目標要求呢?為此,筆者在河南省內的5所普通高校,隨機抽取30名任課教師、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此管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施現狀。

通過對回收問卷的整理、分析發現,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模式落後。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講授—演示”模式,過分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即首先系統講授每一個選單、命令和工具的功能,然後讓學生上機操作,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在此情況下,由於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和親身體驗,所學知識往往無法遷移,常造成“學而不會用”、“學而不能用”的現象。二是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設和教材選擇都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無法及時反映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三是難以實現學習個性化。隨著我國中國小資訊科技教育的逐步普及,中國小生的資訊科技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於地區間發展水平不平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根據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狀況,實施分層教學,但由於教學模式落後、師資水平低下、學生人數較多等原因,個性化學習目前還難以實現。第四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從發揮。由於教學模式落後、無法實現個性化學習等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缺乏主動性,不利於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PBL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針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和該課程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筆者試圖在教學中引入PBL模式,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線,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並掌握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下面,筆者以“資訊檢索與資訊保安”這一章節為例,介紹PBL模式的具體實施情況。

(一)教學目標分析

本章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掌握資訊檢索及常用檢索工具的使用,掌握計算機病毒和電腦保安管理的基本常識;培養應用常用檢索工具檢索所需資訊的能力和維護個人資訊保安的能力;培養自覺抵制不良資訊、維護資訊保安的意識。上述教學目標既包括知識層面、同時也包括能力和情感層面,但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資訊檢索能力和維護個人資訊保安的能力”。

(二)學生特徵分析

本章節的教學物件是剛剛進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他們對計算機類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動機比較強烈,學習積極性很高。通過前期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大都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但對於資訊檢索、計算機病毒、資訊保安等知識的瞭解還不夠深入,根據個人需要進行高效資訊檢索及資訊加工處理的能力還比較欠缺,維護個人資訊保安的意識和能力也比較薄弱,等等。

(三)學習內容分析

本章節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資訊檢索和資訊保安兩部分。“資訊檢索”部分主要包括資訊檢索的概念、Baidu與Google等常見搜尋引擎的使用、CNKI學術文獻庫和維普期刊資料庫的使用等。“資訊保安”部分主要包括資訊保安和計算機病毒的基本概念、計算機資訊保安的相關知識、計算機病毒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等。本章節的學習內容既包括資訊檢索的概念等理論知識,又包括搜尋引擎的使用、CNKI學術文獻庫和維普期刊資料庫的使用、計算機病毒預防等側重於能力培養的內容,而後者則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PBL模式的基礎。

(四)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描述

從理論上講,PBL模式的實施要依託於豐富的學習資源,只要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建構的資源都可以加以運用,包括網路學習資源和非網路學習資源。從本章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看,我們主要運用基於網路的學習資源。在學習工具方面,有專家指出,網路環境下的PBL所應用的學習工具一般包括:問題情境工具(文字、視訊、音訊、動畫、多媒體軟體等)、問題分析工具(專家系統、語義網路、電子白板、概念圖等)、協作交流工具(協作交流平臺、網路通訊工具等)、學習成果展示工具(電子幻燈片、網頁製作工具、電子會議系統等)、評價反思工具(測試工具、專家系統、EPSS等)。根據實際條件,在學習活動中,我們主要運用文字、視訊、多媒體軟體、網路通訊工具、電子幻燈片等工具。

(五)教學實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