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堂設計的幾點建議論文

才智咖 人氣:7.88K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是很重要的,因此英語課堂設計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科學的設計,既是體現教育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和預習性所必需,又是順利實施教學方案、調控教學過程的前提,也是確保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英語課堂設計的幾點建議論文

一、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參與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以教學講課為主,產生的結果是學生往往很好地掌握語法規則和詞彙含義,卻不能很好地運用於寫作、日常交際等輸出方式之中。原因在於聽課的過程中,學生被動吸收知識,錯誤地理解了英語學習的過程僅僅為語法和詞彙的堆積。實際的情況是語言學習的關鍵為培養良好的習慣,最根本的理念則是英語學習的終極目的是交際。講課為主的教學方式過分強調語言學習的形式而忽略了實質內容,顛倒了形式服務於內容的主次關係。而語言的內容則是思想和文化,只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豐富了思想,提高了判斷能力,之後尋找恰當的途徑(語法)來表達,才是主動學習的渠道。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必要轉移大部分的教師說話時間為學生說話時間,讓學生成為語言學習的主體,教師退居協助學習的位置,反而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背景知識結構,來自不同的環境,自然有不同的世界觀和看待問題的方式。若教師以評判者的身份出現,給予對錯的判斷,或者過分強調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則往往會挫敗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因以鼓勵為主。而教師也應該改變觀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幫助挖掘學生各自的`潛能。而非以簡單的對錯或者標準答案來抹殺個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在具備思考和判斷能力之後,學生才能成為有思想的人,也才需要尋找語言的途徑來表達自我,也才能開始自覺的探索和學習。

三、課堂教學要提高溝通能力

在現在課堂中,學生只是一致的面對教師,不能和更多的人展開交流。如果能在日常教學中將學生分為小組或者團隊,加強學生內部的交流和協作,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也能很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而且學生往往喜歡這樣的橫向學習方式,符合其與同學多交往的需求,也能很好地吸收各自不同的觀點。

四、融合趣味性———課堂懸念和遊戲的設定

如何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進入學習的狀態一直是很多教師探索的問題。根據教學經驗,學生需要一些心理的刺激來克服對知識的厭倦,比如好奇、驚訝、感動、興趣、甚至憤怒。所以運用一些小的技巧來組織學生心理也是很重要的教學環節。遊戲是一種有效的途徑,那麼在英語教學中如何讓遊戲有效輔助學習呢?遊戲的設定一定要注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所在,用一種快樂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正面情緒和注意力。最終目的是更好的吸收知識。比如詞彙遊戲,則可以通過製作卡片,由一個學生知道詞面,之後通過解釋,讓其他同學猜出所指詞彙來進行,能提高對詞彙的準確理解,同時若以各組競賽的形式展開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五、課堂教學要注重其藝術性

英語教學要注重藝術性,創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心情舒暢、興趣盎然。這對其它一些學科也許難以做到,因而可以有個別情況不這樣,但對語言學科來說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就要求每個英語教師除了掌握專業知識外,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對於英語教師來說,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如何讓你的課堂更富有藝術感染力、讓教學藝術服務於你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藝術修養的高低。當然,這並不意味藝術修養高的教師其教學水平就一定比別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個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條件下,藝術修養高的教師顯然比藝術修養低的教師更有利於教學藝術的實施,更有利於提高其英語教學的藝術感染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另外,如果有條件我們也可以通過唱英文歌、看英文電影英文版動畫片等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全方位地接觸英語,讓英語以一種美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人的因素應當成為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要想取得英語課堂教學的成功,教師首先應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用先進的教學思想統帥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