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4.67K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性和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即為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方法指引和工具支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計量經濟學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1

1、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存在對計量經濟學的不合理認識

在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由於部分經濟學教師不能熟練掌握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的理解產生偏差。很多高校本科生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主要介紹理論方法,除了一些課後習題和文中例題外,幾乎沒有關於結合理論進行應用的專門章節,即使有也特別老舊。有很多經典著名的國外教材也是如此設計。然而國內的很多高校教師仍然是不加修改的照搬國外的經典教材。此外,這些教材中很多例子適用於歐美的經濟情況,很多教師上課的時候不能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修改和補充。而且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孤立的課程,看不到它與經濟學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絡,就更加難以理解它在整個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甚至會覺得它是一門應用數學類課程,這種想法無形中會影響到學生,致使部分學生反感這門課程。由於計量經濟學的學習需要數學、統計學、線性代數等數學基礎知識,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數學推理,使得學生將計量經濟學當作一門數學課進行學習,因此達不到這門課程應有的效果和目的,無法使學生認識到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作用和地位。過多的強調理論公式的推導,使得計量經濟學很難被經濟學類的學生接受,陷入理論推導的怪圈,降低了經濟現象方面想象能力和求知慾望。另一方面,計量經濟學的理論部分的理解又需要較好的數學基礎。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需要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學生屬於經濟學類專業,此專業中的絕大多數的學生是文科生。而對於文科生而言,數學基礎會稍微差一些,對數學敏感性較差,邏輯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也較低。因此,當接觸到計量經濟學這門學科時,若得不到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不難很難理解到理論計量的精髓而且也很難將計量經濟學理論應用於實證研究。大部分學生就會認為計量經濟學就是統計學或者數學,對其自身經濟學科而言是不需要的。這種負面思想也會影響到下屆學生。

1.2教學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況下,計量經濟學每學期54學時,因為課時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著重理論課程方法的介紹,而並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當前,我校計量經濟學在授課過程中以基礎課程為主,而對於處理實際經濟問題涉及較少。

原因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介紹理論及其推導;

第二,如果講授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則需要如下過程:

首先建立或選擇需要的模型;然後收集相應的資料;

其次對模型進行檢驗並進行異方差、多重共線性和自相關等計量經濟學檢驗,

然後使用學到的計量經濟學理論估計模型中的待估引數;估計引數後,利用模型的估計結果進行實際問題的分析,例如,經濟現象的分析,政策建議,經濟預測等。

計量經濟學設定的課程學時較少,課時有限,故不能完成此種程度的教學任務。Eviews等相關計量經濟學軟體是在實際應用分析常用的統計軟體,在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由於課時有限,學生上機進行實際軟體操作的機會少,訓練不足,這使得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後出現不會應用的問題。實驗環節在高校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經濟管理類的實驗環節比理工類要薄弱很多。另外,為了滿足社會進步的需要,近年各高校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不斷地提高和改善。絕大多數高校已經實現了多媒體教學應用。由於多媒體的廣泛應用,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以多媒體為主,板書為副,這雖然加快了教學進度,但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思考負擔和思維強度,使得學生對必要的需要數理推導的理論部分無法理解深刻。

1.3教材內容分佈不合理

現階段計量經濟學教材的內容主要側重於計量經濟學方法和理論知識的介紹,對實際問題的分析研究介紹的較少。學生在剛接觸計量經濟學時,就會看到大量的公式和數學符號,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在學完計量經濟學後,學生不知道如何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另外,大量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的符號並沒有統一,同一術語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符號,使學生眼花繚亂,不知從何入手。

2、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論的學科,具有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計量經濟學強調理論、案例和實驗三者的有機結合。為了加強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瞭解,知道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該課程的教學達到預定的效果,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筆者根據自己數年的教學經驗,有下面幾點建議。

2.1教師應正確理解計量經濟學在整個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理論與應用並重

首先教師應該正確的認識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位置及重要性。挪威的經濟學家RagnarFrisch作為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933年曾經在計量經濟學雜誌中對於經濟學數量方面的研究進行了評述:即使部分經濟理論有數量特徵的,但經濟統計學、一般的經濟理論和計量經濟學是不可以混為一談的。也不能將計量經濟學簡單地看作是數學在經濟學上的應用。只有真正的清楚經濟問題的數量關係並將其結合著理解,我們才能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內涵及本質。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由統計學、經濟學和數學相互結合的交叉學科,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將計量經濟學看作是經濟學、統計學、或者應用數學在經濟學上的一種應用,而應將其看作一門在經濟學科中佔舉足輕重地位的綜合性邊緣學科。

其次,計量經濟學教學應當理論與應用並重。計量經濟學籠統的可以分為理論和應用計量經濟學兩部分。理論計量是以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為主,以數學推理為基礎,強調理論的數學證明與推導;應用計量側重理論的應用,以經濟學為基礎而對實際問題進行處理。在這方面的教學中,尤其應側重結合我國國情,設計相關的例項分析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結合應用模型,加深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的應用理解和訓練。教師應當將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作為經濟學人才所需掌握的基本方法論來設計。如果學生能夠掌握這些基本的方法論原理,就具備瞭解決經濟學中的相關問題的能力。

因此,在本科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內容的設計中,應當堅持應用和理論並重,著重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案例,加深對計量理論的理解程度。再次,對於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思路是優於數學過程而更加需要重視的部分。描述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離不開抽象的數學語言敘述過程,但讓本科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這些數學過程,一方面是具有難度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必要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從而掌握詳盡的數學推導過程。而有限的時間內,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理解整個學科的發展脈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需要學生建立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和思路。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思路。例如,某一種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其思路的關鍵是什麼?計量經濟學是一門不斷髮展壯大的學科。在冗繁的模型和方法中,能夠建立整體的框架和思路尤為重要。是學生能夠提綱挈領的感受到淘汰舊的理論方法的原因以及發展新的理論方法的驅動力,這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灌輸。比如新產生的方法怎樣突破舊的理論框架,解決了原來沒有考慮或者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教學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這些框架和思路,因為思路不僅反映了方法論產生的原因和發展的動力更主要的是學生如果能夠深刻理解這些,才可能在原有理論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所以,在整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應該秉承這一思想,給學生介紹整個計量經濟學體系的脈絡。掌握好這個總的脈絡,就能夠提綱挈領,提高對計量經濟學的整體認識。

2.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合理改革

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驗軟體,積極挖掘學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當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從而安排相應的結合其專業的案例和實驗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掌握計量經濟學原理的同時,能夠很好的將計量理論應用於解決本專業的實際問題中去,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計量的理解和認識。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時間在課堂上建立計量經濟模型,並且切身體會到計量經濟學在其相應專業的應用價值和意義,學校應該在原54課時的基礎上增加課時,增加的課時用於是學生掌握必要的經濟和統計學軟體的使用。使得同學不僅學完統計檢驗、引數估計等理論基礎知識,而且能夠在掌握這些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應用這些基礎知識解決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實際應用問題。

由於當前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是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與實際的經濟例子、軟體操作,經濟理論分離,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授課時應選用一種軟體,比如Eviews,在講授完基本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後,結合具體的經濟例項,首先教學生如何使用軟體來實現相應的理論結果,不需要解釋為什麼使用軟體,只是讓同學知道軟體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簡單的工具。比如,在學完前幾章的引數估計和檢驗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實際問題,然後使用Eviews軟體完成引數的估計和檢驗,最後讓學生對所得到的估計和檢驗結果做合理的解釋,這樣不僅使學生深刻掌握了所學習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分析能力。

2.3教材內容存在問題的合理改善

首先市面上不同的教材應該進行符號和內容統一,對於一些內容不同的理解應該給於詳盡的解釋。;其次,教材的編寫應該按照不同的層次進行區分,對於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建議刪除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結論所需要的數學推導過程,主要側重於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而對於研究生教材,不僅要著重詳盡數學推導過程,也要注重對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和內涵的理解,同時也不能放棄理論方法與實際相結合。最後,無論本科生教材,還是研究生教材都要引進最前沿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2

一、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校計量經濟學的考核方式還是比較陳舊的,靈活性也不強。有的高校完全依據期末考試成績,而有的高校則是期末考試成績加一定佔比的平時成績,而平時成績的給出主要是以學生的到課情況、課堂表現和平時的課堂、課後作業為主。這樣的考核方式只是簡單考核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和計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並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更不能體現計量經濟學實踐性強和工具性強的特點。計量經濟學應該注重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靠短時間臨考前的死記硬背矇混過關,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考核方式應該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計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分支,為了突出本學科的特點及在經濟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以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創新課程教學內容

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經濟學,其課程建設的目標應該是建設成為一門真正的經濟學課程。因此課程教學內容必須真正實現經濟理論、數學、統計學的結合,教學內容應涵蓋模型設定、資料診斷、模型估計、模型檢驗、模型應用全過程。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應該包含如何設定計量經濟學模型、如何分析和診斷資料,這應成為課程教學內容創新的主要方向。具體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著手:

①注重教學內容的精選和層次劃分,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依據不同教學層次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精選,形成具有不同層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教研室需要對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的層次劃分進行反覆討論和界定,比如對於本科層次尤其是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要做到重思想、重方法、重應用的原則;而對於研究生層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要做到重探索、重科研、重理論的原則。

②緊跟學科的前沿發展,適時更新教學內容,計量經濟學學科本身在不斷髮展,除了一些經典的著作,國外一些新教材不斷湧現。國內高校在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也要緊跟國際上的新發展,注重教學內容及教材上的適時更新。

2、實驗教學的進一步重視深化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性和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即為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方法指引和工具支援。針對目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較弱的情況,在實驗教學中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首先是強化基礎性實驗教學,在實際教學中,要保證實驗教學的課時,不能因為理論教學內容的博大精深有失偏頗,然後根據理論教學內容,結合實際精選實驗專案,先是教師的演示講解,而後是學生觀摩學習,最後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專案的所有操作流程,教師則從旁予以適時糾偏,從而保證實驗教學順利進行;其次是大力開展探索性實驗教學,探索性實驗教學是指教師結合不同專業學生自身專業理論特點,引導學生藉助於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對本專業的某一理論或現實問題,自行設計實驗專案並以課題申報形式組團完成專案研究的全過程。比如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可以結合國際貿易相關資料深入探討某一問題。通過基礎性和探索性實驗教學雙管齊下,加強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理解,掌握利用計量經濟學工具解決實際經濟問題,以達到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3、建立三位一體的考核方式

在課程考核方面,意識到傳統考核方式的缺點,為了達到培養新世紀應用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目的,考慮建立了三位一體的考核方式:首先,傳統的考試方式仍是基礎,比如期末實行閉卷考試,還可以借鑑一些高校的做法,除期末考試外,期中也實行閉卷考試,重點考察學生在修完計量經濟學課程後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及基本計量經濟學建模理念的應用,試題設計上應突出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性和實際經濟問題的解決性,約佔30%;第二,學生的平時表現,包括到課率、課堂參與度、案例研討及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約佔30%;第三,課題形式的實驗課考核,包括實驗的過程質量、實驗報告的質量和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約佔40%。實驗課考核的其中一個環節以課題申報形式下達,學生組團申報,要求參與率百分百,同時為了防止在團隊合作完成課題上搭便車現象,除了加強過程監督外,要求組內每個成員陳述自己在課題中的角色及具體的工作,指導老師根據學生所做的具體工作給出相應的權重比例,多做多得分,少做少得分。積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既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同時又具有較強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優秀人才,是現代大學教育的重要使命。而計量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本科生的核心課程之一,對於經管類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倡導加強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是作為一個高校教師在新的發展條件下培養優秀的計量經濟學人才應盡的義務。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3

摘要: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課程應用性教學的有效手腕,但在教學理論中假如設計不好,課程論文教學會由於網路剽竊和同質化現象達不到教學的目的。為此,文章從論文課時設計、選題設計、內容設計和輔助教學手腕設計幾個方面提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的詳細設計思緒,以期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應用性教學手腕的合理運用以及教學效果的進步提供新的認識。

1、課程論文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有效手腕

作為經濟學實證經歷剖析的一門重要辦法類課程,計量經濟學是各國高校經濟類專業的三大中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集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三者於一身的應用性理論辦法,計量經濟學不只請求學生控制一定的經濟理論作為理論模型設定的根據,更需求學會應用數學、統計學辦法和計算機工具去估量和檢驗模型,對理想經濟問題進行構造剖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和理論檢驗。所以關於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論學問的傳授只是手腕,最終目的應該是教會學生應用理論辦法去剖析和處理理想的經濟問題。為了辦法應用的教學目的,在本科學習階段除了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學問進行解說外,還需輔以其它的教學手腕加深學生對辦法應用的瞭解,常用的教學手腕是案例剖析和實驗教學。

固然案例剖析和實驗教學可以對學生控制計量經濟學辦法的應用有所協助,但這兩種教學手腕還並不能讓學生真正控制辦法的應用。由於要用計量經濟辦法進行實證剖析除了瞭解辦法的含義和應用步驟以及熟習軟體的操作外,還包含更多的內容。計量經濟學模型研討的完好框架是:關於經濟活動的察看(行為剖析)→關於經濟理論的籠統(理論假說)→樹立總體迴歸模型→獲取樣本觀測資料→估量模型→檢驗模型→應用模型。在這個研討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什麼樣的選題合適做實證剖析、變數如何選取、資料的可取得性怎樣樣、該如何對資料進行蒐集和處置、實證結果跟料想結論呈現不分歧的狀況下怎樣辦、如何從實證剖析結果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念、標準的實證剖析論文如何撰寫,等等。這些問題關於實證研討是十分重要的,但單純依託案例剖析和實驗教學並不能讓學生領悟應用中呈現的這些問題。為此,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應該涵蓋“模型設定、資料診斷、模型估量、模型應用”全過程,將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設定理論和辦法以及資料的剖析和診斷引入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中,進行課程教學內容創新。所以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教學除了運用案例剖析和實驗教學外,還需求在教學階段引入研討式的教學辦法,課程論文就是一種可選的教學手腕。

2、課程論文設計的問題

計量經濟學教學引入課程論文是可行的,由於高校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普通是在大三上學期或下學期。大三學生曾經控制了根本的專業理論學問,曾經具備對本專業經濟問題進行考慮和剖析的才能,對課程論文的選題是能夠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獻檢索課程也使得學生控制了文獻搜尋的技巧和途徑,對課程論文需求用到的參考文獻和相關資料材料也可獨立進行搜尋。另外,在大三學習階段,有些高校還會特地經過課程論文指導培育學生的學術標準,為大四畢業論文的撰寫打好根底。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本科大三階段引入課程論文的教學手腕,正好契合這個學習階段的教學請求,既培育了學生撰寫實證剖析學術論文的才能,又促使學生對之前控制的專業學問融會貫穿,學致使用。固然從教員的角度看,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形式具有可行性,但在理論中假如設計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呈現兩個問題:一是網路剽竊嚴重。運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剖析的學術論文在論文資料庫和網路上比比皆是,學生很容易從這些網路渠道獲取計量經濟學的範文。假如缺乏有效的課程論文驗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學生會從網上或資料庫中下載材料簡單拼湊成課程論文,有些痛快直接從網上下載論文交差[5]。二是同質化現象嚴重。有區域性論文固然不是經過網路剽竊而由某些學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窗也會援用相同的選題,在研討內容、剖析思緒、軟體操作等方面完整分歧,論文並沒有本質性差別,這是剽竊的另一種方式。假如學生的課程論文是經過剽竊而非本人的入手理論完成,那課程論文的教學形式就失去了意義,非但沒有使學生控制計量經濟學辦法的應用,反而培養了惡劣的研討習氣。所以計量經濟學的課程論文需求恰當的設計,以防止教學方式和目的相背叛現象的發作。

3、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思緒

3.1課時設計

課程論文主要是經過學生課下的自我理論完成,單純經過課堂是很難完成課程論文的教學任務的。一方面由於論文的寫作週期很長,課堂的氣氛和時限並不合適進行嚴肅且有創新性、探究性的學術論文的寫作,另一方面課堂也不具備檔案檢索、資料搜尋等論文寫作需求的條件。所以,本文以為計量經濟學要進行課程論文教學,教學活動的進行主要是在課下而非課上,沒有必要設立成單獨的理論課課程,而應融入到計量經濟學的主課程和實驗課教學當中,依據教學進度在恰當時點引入課程論文教學,經過課上指導和課下理論的分離到達應用性教學的目的。普通高校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主課程的課時佈置是32~64學時,另外可能還有2~6學時不等的實驗課。在這種課時佈置下,本文倡議課程論文教學的課堂可佈置4或5個課時,分別在課程的中期和後期進行:第1個課時主要用以解說課程論文的標準和寫作請求,可佈置在主課程對根本的辦法理論解說完了之後,在主課程的中期進行;另外2~3個課時則佈置在學生完成論文初稿之後,用於教員對學生的課程論文初稿統一進行答疑、審閱和指正,學生再對論文進行修正完善。這區域性課時依據學生人數和課時量靈敏設定,學生多和課時佈置充足的可設定3個課時,學生少和課時有限的可設定2個課時,能夠佈置在主課程的中後期課時,也能夠與實驗課後期課時分離進行,假如是請求把課程論文的內容當作操作理論的區域性內容,則最好與實驗課課時分離;最後還有1個課時是用於對課程論文的寫作進行總結、點評和剖析,可佈置在主課程的後期。

特別說明:本網站內容都來源於網際網路,供瀏覽者學習、欣賞,使用原則非商業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此外,使用者如對本網站內容用於其他用途時,須徵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力人的許可。

3.2選題設計

本科階段學生普通還很難在學術上有所創新,課程論文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應用辦法和控制學術標準而非進行學術研討,所以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選題的設計不用請求有多大的學術創新性,而應注重辦法應用的實戰性,在選題上能夠選取一些應用計量經濟學辦法比擬成熟的範疇。但假如選題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範疇,在該範疇曾經有數量較多的計量經濟學研討文獻,又容易呈現上述網路剽竊和同質化現象,所以選題的設計上應有所控制,不能給予學生太大的自在選擇空間。但假如實行純命題作文的方式,給每個學生都佈置一個明白的論文標題,則學生領會不到用計量經濟學做應用研討時選題的重要性。不是一切的研討物件都能夠應用計量經濟學辦法來研討,在選題時應該對選題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如何選取適合用計量經濟學做實證剖析的研討視角、這個研討視角能否具有理想意義、研討問題能否有理論根底、如何肯定研討變數、資料能否能夠獲取和量化、樣本量能否滿足計量經濟學辦法應用的請求,這些都是在肯定選題時需求著重思索的方面,假如把標題直接給定,學生就難以切身領會到研討中這些問題的存在。所以在計量經濟學選題設計上,不宜太自在,也不應太過板滯,應該在靈敏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均衡點。倡議用如下辦法進行選題設計:依照學號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限定在一個研討範疇選題,學生在該範疇內自在選取研討角度,並且標題和內容不能完整相同。研討範疇確實定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既要思索到選擇的多樣性,也要思索到資料的可取得性,同時還應統籌學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計量經濟學課堂解說的內容普通只能講到經典計量經濟學的聯立方程模型區域性,所以研討範疇應該選取應用經典的計量模型(多元線性迴歸、虛擬變數模型、滯後變數模型、聯絡方程模型等)可以處理的。由於課程論文重點不在學術創新,研討範疇能夠選取研討較為成熟的經濟範疇,如消費和收入、投入和產出、利率和儲蓄、價錢和增長、巨集觀經濟政策有效性等方面。這些研討成熟的範疇普通都有充足的資料保證,在同時具備橫截面和時間序列資料的條件下,教員能夠在研討範疇根底上對研討的樣本區間進一步細分,如規則該組內哪些學生研討哪一年份的問題,哪些學生研討哪些地域的問題,這樣就防止了學生研討的反覆,進一步控制了同質化現象。

3.3內容設計

選題設計好了之後,固然教員曾經給每位學生布置了具有一定選擇自在度的研討範疇,並規則了可研討的樣本範圍,但由於選取的是成熟的範疇,相關主題曾經有大量的研討文獻,還是有可能會呈現網路剽竊現象。為了保證課程論文是學生親身入手理論操作完成的,還需求對課程論文的內容進行恰當的設計,可行的一種辦法是在課程論文中表現個性化的研討內容和操作過程。但假如一篇課程論文把全部個性化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都寫在正文中,文章會顯得冗餘並且不合標準,學生也含糊了實證剖析學術論文的寫法,反而起不到培育學術標準的目的。所以可採用如下的內容設計:把個性化的操作內容放在附錄當中。正文還是依照規範的實證剖析論文的請求去寫,正文完後請求新增附錄。附錄內容包括學生蒐集的變數樣本資料(附上資料來源闡明),資料處置、迴歸剖析和檢驗的操作過程,以及每一個操作過程應用計量軟體得到的結果(請求學生把軟體操作結果的介面進行電腦截圖)。經過這樣的內容設計後,學生直接進行網路剽竊的可能性就小了,由於普通的學術論文是不會把全部資料和軟體操作的每一個結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學生只要本人親身入手蒐集資料和進行軟體操作,才幹提交這些個性化的操作內容,這就防止了網路剽竊行為。

3.4輔助教學手腕設計

論文選題和內容設計好之後,還需輔予一定的教學手腕,才幹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

詳細而言有:

一是論文考核的鼓勵機制。鼓勵機制對激起學生寫作課程論文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假如考核機制設計不合理,學生能否完成論文、完成論文質量如何對最終成果影響不大,很多學生會由於課程論文的強度和難度大而選擇敷衍塞責,消極看待,課程論文就流於方式起不到教學的目的。為此需求從兩個方面對論文的成果考核方式進行設計:首先要進步課程論文成果佔比權重。假如是考試課能夠把課程論文作為平常成果的主要評定根據,成果佔比進步到50%,與期末考試成果等重;假如是調查課能夠直接以課程論文作為課程考核的最終方式。經過進步課程論文的成果權重,學生才會注重課程論文寫作,從中學有所獲。其次要設計合理明白的評分規範。評分規範應該依據教學目的把重點放在應用的精確性和標準性上,如規則高分的規範是:資料蒐集的充沛性、辦法選取的恰當性、辦法應用的正確性、論文寫作的標準性以及研討內容的首創性,關於有拼湊和模擬痕跡的論文要相應減分,有明顯剽竊無自主研討內容的論文則直接斷定不及格。評分規範的設計將直接影響學生寫作努力的方向,對激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重點至關重要。

二是實證剖析範文解說。大三本科生普通還沒有學術論文的寫作經歷,關於實證剖析的論文如何撰寫可能還不甚理解,假如不加以指導,學生將無從下筆,上交的論文也會五花八門良莠不齊,所以在課程論文寫作前用1個課時進行論文標準指導是必要的。能夠選取一兩篇經典的計量經濟剖析範文,給學生展現和解說。除了解說學術論文的根本構造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解說計量經濟論文的寫作標準,如做實證剖析的目的、實證的理論根據或模型構建、資料來源和變數選取的解釋、實證辦法的應用闡明、實證結果的展現和剖析等。學生在寫實證剖析的論文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實證結果不加處置就簡單把全部資訊附在論文中,所以在解說中要強調,關於檢驗結果應該如何把重要資訊進行重新編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當中給讀者顯現想要剖析的內容,加強文章的可讀性和簡約性。學生經過對範文解說的直觀認識,理解了學術標準,再進行論文寫作就不至於無所適從了。

三是分離實驗課重點指導。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寫作會遇到許多操作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課堂上案例剖析所沒遇到過的。普通的上機實驗課也主要是考證性的操作理論,學生只需求根據給定的操作步驟和資料學會操作的內容。但理想研討不是簡單的一次性操作,而是重複對變數進行選取、樣本區間進行選擇、模型函式方式進行變換的實驗過程,單純經過考證性的實驗課操作難以領會到這種探究的過程,為此徐佔東和王維國(2009)提出了探究性的實驗教學。在實驗課中分離學生課程論文的內容展開實驗能夠到達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效果。課程論文寫作就是一個研討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諸如迴歸結果係數不顯著、計量經濟學檢驗通不過、實證結果與經濟意義不相符等問題,在這些狀況呈現的時分該如何處置,如何把研討改進和推進,這就需求教師的點撥。應用實驗課的2或3個課時,讓學生把課程論文的內容當作操作理論的案例,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即可使學生控制和穩固軟體的操作,又可以加深對應用計量經濟學辦法進行探究性研討的認識,計量經濟學應用性教學的目的就完成了。

四是課程論文作為案例剖析。教科書中的案例只是為了討論特定的估量辦法或者檢驗辦法而設定的,而從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理論的角度看,教科書中的許多例題的模型設定是錯誤的,假如只以課本上的例題作為案例剖析解說會給學生以很大的誤導(李子奈,2010)。所以案例剖析不應只侷限於教科書上的例題解說,選取學生完成質量較好的優秀課程論文當做案例進行解說是一種好的教學方式。應用1個課時,經過對學生做實證剖析較標準的研討論文進行解說以及對論文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指正,學生能夠更深化領悟到用計量經濟學辦法做實證研討的全過程,除了理解辦法的應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案例中領會到計量經濟學模型設定辦法以及資料的剖析和診斷等普通教科書案例中沒有觸及的問題,加深對計量經濟學辦法應用的瞭解以及對論文標準寫法的認識。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4

一、引言

在古典主義時期,經濟學的研究主要源於對經濟史和經濟學說史的梳理和提煉,並且與道德哲學以及政治學等學科結合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門注重社會制度改良和生活改善的福利經濟學;但是,到了古典經濟學中後期,經濟學逐漸擺脫經濟史和經濟學說史的影響,並與道德哲學相分離,從而逐漸發展成一門非價值取向的並適用於一切社會形態的“純理論”科學。發生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學受到了牛頓革命和物理學發展的影響,以致學院派的經濟學家開始刻意地將政治經濟學規律當作“社會物理學”規律、社會進化規律來規範和研究;在這種情況下,邊際革命將經濟學從古典的“政治經濟學”話語體系轉向了“經濟學”的話語體系,在個人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方法論指導下開始注重演繹分析,並開始大量使用數理邏輯。同時,純理論研究的興起使得經濟學將其研究重點從“應該是什麼”轉向了“是什麼”,相應地就促進了實證主義思潮在經濟學中的壯大,乃至逐漸成為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論的哲學基礎;這樣,到了20世紀初葉,邏輯實證主義開始取代了舊實證主義在方法論中的地位,併成為20世紀中期西方經濟學方法論的`哲學基礎,由此產生出了一門新的經濟學分支———計量經濟學。

邏輯實證主義認為,科學方法主要是整理事實的歸納法,科學命題可以且應該被經驗證實,從而科學應統一於物理學;從這個角度上說,只有實證方法才是科學的,其得出的結論才是客觀的。

正是基於這種實證主義傾向,現代主流經濟學極力批判古典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而推崇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和理論:

一者,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沒有將人的主觀性排除在外而充滿了價值觀,從而是不科學的;

二者,古典經濟學的分析著眼於具體問題而沒有構建普適性的理論體系,從而是含糊的。

問題是,實證主義崇尚價值無涉而批判和摒棄古典經濟學以及其他非正統經濟學流派,但這裡的判斷邏輯顯然存在嚴重的缺陷:因為根據實證主義,科學無法對任何價值進行評判,因此,科學永遠不可能以某種學說具有價值傾向而否定它。

同時,現代主流經濟學衷於應用所謂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的計量工具進行實證分析,並由此發表了一篇篇“求新求異”的文章,但是,如此甚囂塵上的實證分析果真促進了經濟學理論的進步和社會制度的優化了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過分偏重於計量實證,現代主流經濟學無論是在現象解釋、事件預測還是實踐指導上都遇到了嚴重的危機,以致有人將經濟學的性質也作了蛻化理解。

其實,在現代主流經濟學看來,古典經濟學無論在研究方法還是具體理論上都已經過時了,從而不再注重從經濟史或經濟思想史中汲取營養。問題是,學術研究和思想發展果真可以拋開前人的智慧嗎?當前的經濟學人果真比以前那些經濟學大師更加高明嗎?在很大程度上,正是這種狂傲自大和自以為是的心態,使得現代經濟學人並沒有取得多少認知上的進展,現代主流經濟學的思想深度總體上甚至並沒有超越19世紀古典經濟學家的水平。是以本文對當前流行的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理論發展中的意義和問題作一剖析。

二、計量經濟學貴在統計方法和經濟理論的契合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而定量探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數關係的交叉性學科。顯然,紮實而嚴謹的計量模型分析對事物之間因果機理的揭示是有幫助的,因為描述經濟現象之間聯絡的理論模型是整個理論分析的出發點,也是理論檢驗的必要階段,從而有助於增強理論與檢驗事實之間的一致性。首先,即使僅僅限於對資料處理的統計分析而言,它對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也有這樣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出以經驗為根據的規律,它可能或不能隨後進行演繹的闡釋;二是通過檢查演繹推理的結果並將它們呈送實驗進行檢測,對演繹推理予以補充,甚至促使理論前提的修正。

其次,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技術和經濟分析的綜合,因而在形成之初就被賦予了一定的經濟學特性;這意味著,計量經濟學在理論性方面就遠遠超越了傳統的統計學,其目的就是為了有助於因果機理的揭示。這一點在弗裡希為《計量經濟學》雜誌創刊號所寫的發刊詞中就得到了說明:用數學方法探討經濟學可以從好幾個方面入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與計量經濟學混為一談: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統計學決非一碼事,也不應視為數學應用於經濟學的同義語,同時,計量經濟學也不同於我們所說的一般經濟理論,儘管經濟理論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數量特徵。在弗裡希看來,對於真正瞭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係來說,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都是必要的;但是,任何一項都並非是充分條件,而只有三者結合起來才構成計量經濟學。關於這一點,法學家耶林也有相似的認識:“在各種科學中,都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夠寫出該科學的歷史,因為唯有他們能找到並指明其知識來源,並且獲得真正的理解。”

因此,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計量經濟學與統計學之間存在著根本性差異。一方面,統計學往往是顯示事物本身是什麼的事實,譬如,根據統計知識可以說明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的生產和消費,也可以根據統計資料來顯示一種事物或行為的分佈狀態。另一方面,計量經濟學的研究卻需要根據統計提供的事實,進一步指出這些事實的來源和後果,闡明它們之間的因果聯絡。所以,如果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蛻化為僅僅是提供事實,而不去進一步瞭解事實之間的相互聯絡,那麼,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更不能由此提出政策建議。例如,薩伊很早就曾指出,沒有一個荒謬理論或狂妄言論未曾援引事實以作說明;使政府當局往往受到迷惑的,也正是事實。正因如此,歐美學術界對這兩門學科的性質往往區分得非常清楚:一個是提供事實,一個是機理探討;有人甚至認為,對那些統計學家來說,觀察事物就是簡單地收集大量資料,除此之外就無事可做了,因而統計學家僅僅是捆好小麥給他人去打場脫粒的人,而他們本身的思想是貧乏的。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5

伴隨著經濟統計發展,經濟統計的經驗累積,目前的經濟統計所需要統計的資料已經非常龐大,資料統計者在進行資料統計時,如果僅適用數理知識的採集,並不會對資料進行深入挖掘,造統計結果不準確。統計資料的數量逐漸增多,資料類別也同樣增加,對此,如果僅僅是使用以往的資料統計方式,並不能準確、全面的實現資料分析並統計的工作。資料探勘技術是目前全新的統計方式,其具備良好的資料統計方式,能夠橫向的對資料進行挖掘,進而更好的對經濟資料進行統計,更好的滿足社會對經濟統計資料的需求。

一、資料探勘技術概論。

資料探勘技術簡單的說就是對資料資訊進行深入挖掘的一種技術,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能夠將複雜的資料庫變得更加的簡化,進而從中發現能夠利用的資料資訊,並加以分析和整理,進而達到龐大且散亂的資料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我國的經濟資料統計資訊量非常龐大,並且還帶有資料不完整、隨機性強的特點,這些都造成常規的資料統計方式和系統無法充分的分析並統計經濟資料。資料探勘技術能夠將這些具備隨機性強、完整性低的原始資料進行分析和統計,最終形成一套能夠合理利用的統計資料形態,以便於資料使用者更好的對資料進行應用和提取。這樣能夠將資料進行更準確、更全面的收集、分析和加工的技術被稱為資料探勘。

資料探勘的特點是能夠自動的將有價值的資料發現並收集,然後對其進行處理、加工,將大量的資訊處理、加工之後對其進行分析和統計,進而實現資料的有效性、準確性和實用性。

二、資料探勘技術在經濟統計中的應用效果。

1、綜合性應用能力較強。資料探勘技術已經被許多的統計工作所合理應用,並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經濟統計。資料探勘技術不僅僅是一種資料探勘能力強、具備統計能力的技術,還能夠根據資料使用者的要求將資料進行分類和統計。因此,資料探勘技術在經濟統計中,能夠有效地將資料進行開發、整理和分類,給統計資料的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便利服務。

2、較強的有效性。資料探勘技術目前在我國應用的實踐並不長,但是其在經濟統計的工作中的實際應用效果非常好,並且還具備穩定的工作效能,不僅僅是能夠對經濟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統計,還能夠更加有效的對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資訊,在實際的應用中能夠表現出較高的有效性。

3、資料探勘技術能夠更有效的應用於巨集觀型的資料庫。目前,我國的經濟統計多數還是使用的傳統的經濟統計方式,收集和統計的資料資訊並不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進行資料的管理時,仍然會出現許多的問題。對此,就需要利用新技術來提升經濟統計的有效性。巨集觀經濟統計資料庫能夠給資料探勘技術提供相當合適的統計平臺。對於經濟統計來說,其統計的資料必須要準確無誤,這就需要有大量且可靠的資料資源,巨集觀經濟統計資料庫的特點便在於此,所以資料探勘技術能夠更有效的應用於巨集觀型的資料庫。

三、資料探勘技術的資料探勘流程。

資料額挖掘的整個流程主要為在資料庫中中利用資料探勘演算法收集相關的資料,然後圍繞著資料探勘進行的預處理,進行多次重複的對資料進行統計和處理。整個資料發掘過程是由多個挖掘步驟所組成的,資料探勘僅僅是整個挖掘技術的一個主要步驟。資料探勘收集的主要步驟有以下四個。

(1)定義目標階段。根據資料統計者的要求定義資料探勘目標。定義目標的適配度會直接影響資料探勘的最終效果,對此,就需要具有應用領域知識的專家和資料探勘經驗的技術人員共同寫作對目標進行定義。一方面需要對各種演算法進行對比,最終確定最行之有效的演算法之一,另一方面確定資料探勘能夠充分的滿足實際工作要求。

(2)資料準備階段。資料準備階段是資料探勘技術中最為重要且過程最長的階段。這個階段主要分為三個步驟:資料挑選,資料處理和資料變化。資料挑選主要是指從資料倉庫或資料庫中挑選所有相關的資料,將這些資料定義為目標資料。資料處理是指對目標資料進行初步的處理,然後挑選出挖掘出符合要求的資料。資料變換是指對挖掘出服務要求的資料進行精簡,即從資料處理中挖掘出的資料進行更深層次的挑選,最終挑選出完全符合資料統計要求的資料。

(3)資料探勘階段。這一階段是主要的資料探勘階段。首先是預定演算法,換而言之就是採用怎樣的條件挑選資料,並進行挖掘。

然後針對演算法完成資料探勘工作。在完成之後,便可以進行資料探勘模組的計算。這個階段是相關領域專家和資料探勘分析者最為關注的一步,也能夠被稱為實際上的資料探勘。

(4)評估階段和結果顯示。根據資料使用者的要求將資料進行分析並將結果顯示,將有價值意義的資料顯示出來,並且將挖掘出的資料進行價值評估,對於無意義的或存在重複的資料刪除。如果最終挖掘出的資料無法滿足資料使用者的要求則返回到上一步,重新篩選。

四、資料探勘在經濟統計中的發展方向。

目前資料探勘的發展方向可以從多個方面展開:

(1)根據資料使用者的要求開發出各種資料探勘系統。具備較強功能性的資料探勘系統仍然難以處理各種資料,對此就需要針對要求制定出各式各樣的資料探勘系統,例如空間資料庫挖掘和關係資料庫挖掘等。

(2)提升資料探勘顯示結果的確定性、可表達性和有效性。需要已經挖掘出來的資料能夠充分表明資料庫的主要內容,並且能夠運用於實際的相關領域當中。對具備缺陷的資料需要進行分析,以相似的資料或者有規律資料的形式展現出來。

(3)資料探勘結果簡化。挖掘出的資料最終使用者並非是資料探勘的專家,所以挖掘結果一定要簡化。

(4)互動式、多抽象層資料探勘。互動式資料探勘能夠准許使用者對資料進行精確挖掘,資料的焦點具備動態改變的特點,從多個角度多個抽象的層次靈活的收集資料、挖掘資料。

(5)資料探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為最終的經濟統計結果需要一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對此,就需要加強資料探勘結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以免資料造成洩漏,隱私被別人侵犯。

五、結語。

經濟統計工作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挖掘技術在經濟統計中的應用,對資料統計的分析也更顯高標準化和高質量化。對此,提升資料探勘技術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的提升統計工作的統計結果質量,讓其具備可靠、真實的特點,進而給政府提供指定社會戰略發展目標的有力證據,幫助工業企業確定經濟發展目標。資料探勘技術在經濟統計中具備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夏昌華。統計分析的新模式—資料探勘技術[J]。統計與諮詢,2012,14(2):269—270。

[2]張宗峰,姚猛,藤立臣等。資料額挖掘及英在官方統計中的應用前景[J]。江蘇統計,2010,28(10):832。

[3]鄭建國。基於統計的資料探勘技術在CRM系統中的應用統計[J]。河北工業大學。2010,10(03):11—13。

[4]王福根。資料探勘技術在建模、優化和故障診斷中的應用[J]。紅外與鐳射工程。2013,35(10):621—629。

[5]馬妮娜。資料庫新的應用技術—資料探勘技術[J]。中國電子商務雜誌。2012,6(16):20—22。

[6]張岐山。資料探勘技術及其應用[J]。管理科學文摘,2014,23(07):23—25。

計量經濟學的論文 篇6

我國企業經濟統計的現狀與改革創新分析

在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背景下,企業經濟統計工作也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傳統的思維模式不僅無法滿足實際經濟統計工作的需要,也阻礙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所以必須要針對當前的經濟統計工作現狀,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從而更好的適應經濟時代的發展。

一、企業經濟統計創新的重要性。

現代企業制度的確立,為我國企業發展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和挑戰,也對企業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經濟統計作為企業發展與進步的重要輔助手段,不僅為企業管理者提供精準的資訊和決策依據,也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為企業資訊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而企業經濟統計工作包含了豐富的資訊化活動內容,這就要求統計人員要不斷優化企業經濟統計資訊網路的功能,促進企業資訊化建設得到充分的完善。企業發展詐略的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也需要經濟統計人員設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統計指標體系,從而統計出更加精準、完整的資料內容,同時也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加精準的評估,從而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因此,經濟統計的創新對企業的建設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當前企業經濟統計現狀。

一是很多企業統計制度不健全。當前,很多企業都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統一的經濟統計工作制度,使得企業工作人員無法得到精準、完整的統一報表,統計臺賬和原始記錄也比較凌亂,企業管理者在制定發展戰略和決策時也無法得到高質量的統計資料。同時,一些新興的企業也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壯大,在這些企業中,很大一部分都沒有建立起標準的企業統計制度,相應的統計部門與人員也沒有進行標準的劃分和合理的配置,統計報表也沒有專業的統計人員進行報送,職員也沒有按照相應的統計制度去開展統計工作,進行報表的計算和統計。

二是企業經統計人員缺乏法制理念。在開展統計工作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問題,但是很多企業的統計人員都沒有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在統計中常常會為了自身利益,製造一些虛假資料,甚至還有一部分企業為了逃避稅收而瞞報一些重要資料,嚴重影響了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這樣的資料不僅無法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接受,也會給統計工作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三是相關企業統計人員的整體素質有待提升。目前,很多企業都沒有重視起統計工作的重要性,統計人員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統計經驗,企業也沒有對相關統計人員進行定期培訓,造成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模式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新和優化。而在開展實際工作時,由於統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水平一直無法得到顯著的提升,運用的統計方法也難以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統計工作也難以順利進行,導致企業統計資訊不斷弱化,也使得企業統計工作無法發揮最大限度的積極作用。

四是企業統計工作手段缺乏創新性。隨著資訊經濟時代的發展,對統計資訊的時效性、準確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目前很多企業的統計手段都沒有得到及時的優化,企業也沒有為統計部門配備符合工作要求的辦公裝置,不僅使統計部門提供的資料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也導致企業經濟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一直無法取得顯著的提高。

同時,還有很多企業沒有正確認識到統計工作的積極作用,認為經濟統計只是對一些資料進行簡單的整理,如資料報表的製作和填寫等這種簡單的統計工作,造成企業經濟統計工作常常缺乏真實和完整性,也有很多企業由於嚴重缺乏統計方面的人才,也沒有設立專門的統計部門,使得很多企業逐漸忽略了統計部門和開展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三、企業經濟統計創新的內容分析。

(一)統計思維理念方面的創新。

傳統的統計理念早已無法適應資訊時代背景下企業的發展需求,因此,企業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理念,並將其作為開展企業經濟統計工作的重要理論依據,而我們也必須要正視經濟統計工作中的種種問題,並分析總結出問題的成因,通過定期的專業培訓,使統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統計水平得到不斷提升,還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規範,並要求統計人員嚴格按照制度規範開展統計工作,同時還要根據實際統計工作情況,建立其合理的獎懲機制,從而充分調動起統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多為職員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機會,促進統計人員的全面發展,也確保統計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二)統計內容方面的創新。

統計內容方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企業活動條件、企業投入和產出統計等方面的基本內容的補充和拓展,同時還要將一些已經過時的、沒有實質價值的原始憑證,以及一些與實際情況不符的資料,進行適當的取捨,同時還要將資訊化、網路化的企業虛擬運作統計真實的呈現出來,使統計人員的工作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也將人本主義的企業文化統計充分反映出來。

(三)統計功能和方法方面的創新。

企業經濟統計方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完整的企業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評價功能的創新,其功能主要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進行詳細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戰略和重要決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精準的判斷標準與評估資料,其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分析功能的創新,主要是指企業經濟統計人員能夠利用先進的統計軟體,以及科學有效的統計手段,對企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合理的分析和評估。而企業統計方法的創新則要求統計人員,要充分整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如:資訊科技、網路技術等,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使統計工作質量和效率能夠得到不斷的提高,不斷完善企業業務流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統計人員管理方面的創新。

對於企業經濟統計人員的管理,要不斷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設定出能夠被更多統計人員所接受和認可的管理機制,從而更好的適應現代化企業發展的實際要求,同時也要為人員提供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並對其進行定期培訓,從而使其能夠及時的掌握最新的統計理念和手段,知識結構和統計水平也得到不斷的優化和提高,同時也要給予統計人員更多展示自己的平臺,使其自身的優勢和潛力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倔,並探索和創新出更多科學有效的統計手段。

經濟統計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對企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但是目前很多企業開展的經濟統計工作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使得統計工作質量和效率也無法得到顯著的提升。因此,統計人員必須要深入分析和總結不同階段統計工作中的問題,採取有效的解決對策,實行創新性統計,從而使經濟統計工作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得到不斷的提升,從而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吳東晟,李曉明。我國企業經濟統計創新問題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9,12(20):25—32。

[2]牟鍾捷。探討我國企業經濟統計的創新問題[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3(36):12—14。

[3]王小紅。關於我國企業經濟統計創新問題探究[J]。經濟視野,2014,15(21):77—78。

[4]林琳。我國企業經濟統計創新問題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2,25(2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