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業態創新與城鎮化建設

才智咖 人氣:1.11W

摘要:農村城鎮化日益緊迫卻又陷入發展瓶頸。創新文化旅遊業態,從城市轉向以農村為中心,進行城鄉一體化整體佈局。依託縣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文化旅遊產業特有的叢集效應,可以實現農民就地轉化及農村經濟發展,從而推進農村城鎮化過程。

文化旅遊業態創新與城鎮化建設

關鍵詞:業態創新;文化旅遊業;城鎮化

儘管西方各國仍難以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還是獲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但,同時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落後,經濟結構不合理,環境破壞嚴重,生存安全危機,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及城鄉剪刀差加劇等問題。“三農”問題的解決,農村的發展,城鎮化建設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文化旅遊業態創新的思考

業態一詞,1960年代出現在日本,主要是指零售業針對消費者需要,組合各種商品要素,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的經營方式。簡言之,業態就是經營形態。此外丹麥學者Neelusen(1966)的“真空地帶理論”,美國學者Davidson(1976)的“零售生命週期理論”等研究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該理論已被擴充套件到產業生產及營銷各領域。本文所指的文化業態正是這一概念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延伸,並不侷限於產業營銷領域,而是對文化產業結構與佈局的巨集觀調整提出建議。

(一)文化旅遊業態創新:從城鎮轉向農村的原因我國以往形成的文化產業發展佈局主要是以大城市為中心,輻射到周邊地區,以期與周邊次級中心城市和中小城鎮形成城市群,從而產生叢集效應。這種發展模式往往對具有地區經濟、文化優勢的中心城市或是交通、住宿、餐飲、醫療基礎配套設施較完備的中等城市的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對小城鎮,尤其對地處偏遠、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的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是有限的,對農村來說,僅僅是因為其擁有的文化資源稟賦而成為資源供應地,分享到的只是整個產業鏈的最底層收益,同時卻承擔了環境可能被破壞、人文傳統可能會被捨棄的副效應。

根據柏定國等人的研究,2003年全國文化產業經營單位中城市經營單位的主營業務收入為264。6億元,縣域經營單位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29。2億元,後者只有前者的48。8%;前者主營業務利潤為43。7億元,而後者主營業務利潤為39。5億元;可見,縣域文化市場在經濟規模上與城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城市是中國文化市場的重點。然而,城市經營單位主營業務的收入增長率為8。2%,主營業務的利潤呈現負增長,為—9。5%;同樣的,縣域經營單位主營業務的收入增長率為32。9%,是前者的4倍,主營業務的利潤增長率則高達40%。

由此可見,儘管城市消費仍然佔據了文化市場的主體地位,但是,縣域文化市場呈現出高增長的迅猛勢頭,這也為今後文化業態創新提供了新的市場走向。

(二)文化旅遊業態創新的內涵

本文所指的文化旅遊業態創新,是指在產業融合的環境下,針對文化這一特殊商品,探索一種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及農民就地轉化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型業態。具體而言,就是一種以農村為中心,縣域為主體,覆蓋城鄉地區的多層級體驗式產業叢集發展模式。

多層級是相對單一化產業模式而言的,指的是在規模帶動下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模式;體驗式指的是,文化產業本身強調的是以提供具有體驗價值的創意服務為其根本特徵的。綜合起來,本文探討的是文化產業發展結構調整應從以城市為中心轉向以農村為中心,以體驗式服務為創意產品,滿足市場多層次需求的多元化體驗式文化產業模式,對我國農村城鎮化過程的價值與意義。本文提出的以農村為中心的多層級體驗式產業叢集化發展模式將另文贅述。

二、文化旅遊業態創新與農村城鎮化的關聯性誠然,農村的發展,“三農”問題的妥善解決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全方位推進的系統工程,文化旅遊產業的業態創新只是這一系統工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是,兩方面原因促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以往一味依託城市成熟的市場和發達的經濟來確定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式是否會重蹈歷史覆轍———是否再次出現類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工業現代化發展以犧牲農村利益為代價,換取國民經濟高增長和城市繁榮,從而導致的結構性矛盾。

一方面,國際經驗為這種創新提供了可供借鑑的成功範例。澳大利亞及韓國鄉村文化旅遊業的成功經驗為兩國獲得了突出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即使是在尼泊爾這樣的開發中國家,鄉村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模式也獨具特色。有一種被稱之為Mountain Trekking(山地牛拉車自然探險旅行)的文化旅遊方式日益風行,尤其是在尼泊爾、阿根廷、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每年有超過20%的遊客都選擇了這種旅遊方式。尼泊爾從1951年開始向境外遊客開放,然而1960年才有4017人入境遊客,到了1970年代,尼泊爾的自然探險旅遊的遊客主要來源於歐洲的揹包客。然而隨後的20年,尼泊爾的入境遊客人數獲得了平穩增長,甚至達到了500%的增長率。到了1988年,有20%的入境遊客參加了Moun— tain Trekking遊行,另外有60%的遊客參加了與Moun—tain Trekking有關的各種旅行專案,如叢林探險、漂流、民俗旅行等。得益於鄉村文化旅遊對國民經濟的推動,尼泊爾在近幾年的五年計劃中不斷提升鄉村文化旅遊的層次,包括進一步擴大開發範圍並將遊客向新的旅遊開發地區轉移。

另一方面,我國廣大農村自身的發展條件決定了文化業態創新的可能。一是我國農村長期以來的經濟文化發展滯後加速了農村急需發展的迫切性,二是我國農村自身所具備的自然、人文文化資源稟賦及生態化發展的要求。旅遊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農村為中心來佈局和進行產業組織結構的安排和設計,這是著眼長期發展的根本,也是低碳、環保理念的體現。我國30年的經濟發展,城市得到快速發展,為農村發展創造了條件,也將農村發展問題推向了前臺。

我國在推動鄉村文化業態創新方面同樣產生了許多成功的案例。橫店是位於中國浙江東陽市的一個山村小鎮,卻以影視主題公園為中心,成為了目前亞洲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在橫店取景拍攝的影視作品的熱映產生的傳播效果,使之被譽為“中國的好萊塢”。與影視產業相關的產業鏈迅速形成,進而形成了一個影視旅遊主題公園與休閒娛樂基地,現在橫店每年90%的收入來自於文化旅遊產業。

三、文化業態創新對推動農村城鎮化的意義基於對農村發展的關注及城鄉一體化推進的產業叢集化發展模式的考慮,文化旅遊業態創新必然對農村的經濟、文化發展及社會結構的調整產生影響,在當今城市擴張陷入瓶頸的困境下,不失為一條通過農民的就地轉化從而實現農村城鎮化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