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技術與藝術在DV作品中的有機融合論文

才智咖 人氣:9.91K

0引言

探討技術與藝術在DV作品中的有機融合論文

隨著計算技術在傳媒領域的廣泛應用,DVC digital video,即數字視訊)作品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DV作品在給人們帶來視覺震撼的同時,也彰顯了作品的藝術性。筆者以2014年(第7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獲獎作品《生命的強音》的創作過程為例,介紹技術與藝術在DV作品中的有機融合。

1作品的前期準備

1.1學習作品創作的專業知識

DV作品可以全面衡量一個數字媒體專業大學生的技術水平和藝術水準。要創作一個好的作品,需要經過紮實的專業學習和訓練,擁有堅實的數字媒體技術理論基礎和藝術理論基礎,系統掌握數字技術在廣播影視藝術領域應用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致力於培養從事數字化藝術產品製作、相關藝術軟體開發等數字媒體藝術研究與應用的複合型專業人才。除電視編輯基礎、劇情短片創作、影視短片製作、片頭設計與包裝製作等專業主幹課程外,還有應用攝影基礎、音訊與音效基礎、平面基礎軟體、後期軟體、多媒體專業軟體、頻道包裝等與數字媒體技術相關的課程。這些專業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既為我們進行DV作品的創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也在我們創作過程中得到了實際應用。

1.2確定作品主題與內容

主題是作品的靈魂。2014年(第7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規定了DV作品的創作主題:生命。該主題為參賽選手提供了巨大的藝術創作空間和多樣化的技術使用手段。我們決定以最熟悉的大學為背景,以身邊的同學為主角,體現“生命,並不都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在本不完美的生命中努力盡情綻放,這便是生命的價值所在”的創作主題。作品《生命的強音》主人公正是這樣一位先天殘疾但通過後天努力擁有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經歷的女孩。

確定了主題,就要選擇相應的內容。作品由三部分內容構成:人物採訪、生活跟拍、影像資料。作品不是簡單地口述經歷,而是穿插加入影像資料和生活跟拍部分,用來佐證人物採訪部分的語言敘述,使得影片形式多樣,對人物介紹更加全面具體,為人物背景作必要的鋪墊。由於女主人公特殊的經歷,比如參加殘奧會演出、參加全國演講大賽等,這部分視訊資料來源豐富,可選擇的範圍廣。同時,把生活場景融入其中,使舞臺上光鮮亮麗的公眾人物形象變得平民化,更具親和力,使影片說服力更強。

1.3選擇攝製裝置及設定技術引數

攝像裝置的選型對作品的最終呈現至關重要。在充分比較了各類數字攝像裝置的特點並結合作品的需求,我們選擇了全畫幅單反數碼相機(佳能EOS SD系列)作為主要的攝像裝置。當然,我們也儘量避免單反數碼相機的一些侷限,如拍攝時間不宜過長、要儘量保證畫面的穩定性等。

選擇好攝像裝置後就需要設定相應的技術引數,如解析度的選擇。為了保證畫面的質量和後期剪輯的方便,我們採用高解析度1 920 X 1 080通過解析度的“超取樣”可以獲得更精細的基準解析度母版,還可進行二次裁剪,方便靈活構圖。

1.4撰寫文字稿本與分鏡頭劇本

在撰寫文字稿本時,我們從與生命緊密相關的青春、機會、感恩、責任4個元素入手,從正面講述一個失聰女大學生身殘志堅的人生歷程的故事,讓我們傾聽到從她的無聲的生命中發出的具有正能量的強大的聲音,啟發青年人樂觀積極,奮發向上。在分鏡頭劇本撰寫時,我們根據單反數碼相機攝像功能的特點,抓住女主角青春靚麗的特徵,發揮單反攝像高清晰度及畫面色彩豐富的優勢,力求使選擇的畫面唯美清新,給人留下美的深刻印象。並推敲每一個鏡頭,以便現場拍攝和後期製作。

2素材的拍攝與整理

為了使主人公能夠更好地發揮,我們在採訪和跟拍過程中採用多機位的拍攝手法。遠景、近景及特寫相結合,不易產生審美疲勞,使得單純的採訪也不顯單調。多機位配合能很好地隨著話題不斷切換,讓人看到更多細節。在外景拍攝時,多機位的配合拍攝使作品更具有畫面感。為方便後期剪輯,多機位拍攝要求格式設定保持一致。我們既採用了長鏡頭的記錄方式,也穿插使用推、拉、甩、跟拍等拍攝方法,使呈現的視訊畫面精緻而優美。

為使採訪內容具象化,更利於觀眾理解,我們將拍攝場景分為室內採訪和外景拍攝兩個部分,剪輯合成時再將兩部分組合,避免觀眾觀看時產生審美疲勞。

為了提高畫面質量,我們在拍攝過程中採用了一些拍攝技法:如拍攝時使用點光源和反光板進行光補償,能很好地彌補室內光線的不足;採用人物採訪中專業的布光方法——多點布光法,使得被採訪者在畫面中更加突出,更貼近生活;在拍攝生活部分時,採用跟焦拍攝法,使用了大量的變焦鏡頭來完成一些較長的連續的畫面,這種長鏡頭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比蒙太奇更具表現力。

為了保證音訊的錄製質量,我們採訪地點選擇在專業的攝影棚內,使用專業的錄音裝置,採訪採用同期錄音,以增強現場感。畫外音也通過專業的錄音裝置錄製,經過Audition專業音訊軟體的再處理,充分保證了音訊質量。

在整理素材時,我們將素材分為視訊和音訊,分別編號,以便後期剪輯的統一處理和同步。

3後期編輯

後期編輯是本作品關鍵所在,通過各種後期處理技術,用技術手段對素材進行選擇和重構,再經過進一步的藝術化加工,最終呈現一部完整的作品。

3.1剪輯合成

《生命的`強音》拍攝的素材有100多個GB。按照人物採訪這條主線,穿插從專門採訪、生活跟拍、演出資料等3類視訊素材中選出的素材,進行剪輯製作。在剪輯合成時採用Premiere, After Effects, Photoshop, Final Cut Pro, Sony Sound Forge等軟體及各種外掛。

剪輯時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畫面的流暢感。由於視訊素材有三大類,如何有機地將三大類素材融為一個整體是剪輯首先考慮的問題。作品依據訪談的順序組織畫面。為了使整個畫面銜接流暢,遵循觀眾視覺變化的特點組織大量的特寫鏡頭。

二是動靜結合。由於人物採訪相對平穩安靜,則在其中穿插演出、生活場景等動態畫面,既相互補充,又不容易產生拖沓感。

三是內外結合。為了使畫面豐富且更易於表達人物的性格,剪輯合成時採用內景與外景相結合的方法,使得場景多變,不斷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四是快慢結合。剪輯時除了正常的播放速度外,還在片頭配合輕快音樂採用快速剪輯法,節奏明快,給人一種非常絢麗的感覺,讓人耳目一新。

在畫面色彩方面我們首次使用了REDGIANT調色外掛。這個外掛是業內評價為可以製造出好萊塢電影效果的外掛。我們仔細調整了每一個鏡頭的色相、色溫、對比度等引數,在保證每一個畫面質量的同時,更追求全片整體的色彩效果,給觀眾更高標準的視覺享受。

在聲音剪輯中,我們遵循“零度剪輯”的原則,即對剪輯點進行無痕處理,將多種聲音有機結合,保證音色和音量的統一和連貫過渡。本作品的音訊主要有貫穿整部影片的畫外音,人物採訪同期音和影像資料現場聲音,另外還有兩段音樂:片頭音樂歡快明亮,片中背景音樂舒緩優美,烘托唯美的畫面。作品採用全字幕方式。

在進行後期編輯時,由於組成作品的視訊素材有不同時期拍攝的,也有部分下載引用的歷史視訊資料,解析度與寬高比不完全一致。如何保證各種素材解析度及螢幕寬高比的統一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選用Premiere軟體:首先,在專案中選擇好素材點右鍵,選擇“從剪輯新建序列”,設定新建序列的格式與素材相同;其次,在使用其他解析度不同的素材時,選擇“縮放為幀大小”,這樣可以使選擇的素材畫幅相同,必要時還可以在素材上加上裁剪效果;再次,在不同景別對素材進行分段巢狀之後可對每個巢狀新增效果,如調節RGB曲線、亮度、對比度等引數,或使用Looks外掛調色,最後對所有的巢狀再進行巢狀,統一調節。先分段調整,再統一調節,這樣操作方便,易於修改。

3.2作品匯出

為了使作品在畫面質量和容量方面達到平衡,在作品匯出時我們採用了Adobe Media Encoder CC軟體。該軟體可以批量匯出畫幅不同的檔案,我們對畫面質量進行對比,選擇最合適的畫幅。

4結語

一個好的DV作品必然是技術和藝術有機融合的產物,正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所說:“科學與藝術:一枚硬幣的兩面”。技術與藝術在DV作品的創作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為廣大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藉助這個平臺,我們可以插上技術和藝術的雙翼,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