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案例論文

才智咖 人氣:1.48W

摘要:不少國中生對網遊等“玩”的興趣明顯高於對各科知識“學”的興趣,這不僅是教師和家長的苦惱,也常常是學生自己的困惑。面對這些學生,教師除了悉心規勸,還應反思自己的教學,通過改變課文順序、重構教學板塊、創新授課模式等舉措,促進學生的興趣遷移。

英語教學案例論文

關鍵詞:案例 興趣遷移 教學舉措

一、案例及其引發的思考

七年級×班××同學沉迷於網遊已有很長一段時間,孩子的父親多次來學校找班主任傾訴,在此問題上他對兒子的說教顯得蒼白無力。作為任課教師,我對這位學生也頗為關心,特意找他來“聊天”。談話間,他透露出自己雖深知迷戀網遊的利害關係,但總是被它深深吸引。以下是我們的部分對話內容:

師:你英語口語很流利,考試成績也不錯!

生:我比較喜歡學英語。

師:那能不能再努力一點,爭取更穩定的成績呢?

生:我也想,但是有點力不從心。

師:為什麼?學習感到吃力嗎?

生:我也不知為什麼,整天就想著網遊,作業也是敷衍應付。其實,我也想專注於學業,讓老師和家長少為我操心,但是自己真的沒辦法控制。

師:說到網遊,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生:(怯怯地)什麼?

師:我兒子最近也迷上了上網玩遊戲,他才上幼兒園呀!你說我該怎麼辦?

生:千萬別讓他陷進去,否則沒什麼好結果。真的!

這番對話,讓我很感動,感動於他肯跟老師說心裡話,更感動於他未曾泯滅的進取心。不難發現,他的內心有著深深的困惑。其實,這位學生的事例並非個案,在中學生中較為普遍。杜威認為,“對孩子來說,玩耍和學習本來是不衝突的,正常條件下兒童有能力協調這兩者的關係。如果一個孩子只想玩不想學習,使這兩者衝突了,那一定說明他的教育環境有某種不良的東西在影響著他。”面對“貪玩”的學生,教師除了悉心規勸,還應反思自己的教學——是不是學生對我們的課不感興趣?如何才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紮實?

二、促進興趣遷移的教學舉措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可以遷移的。但要促進學生從“玩”的興趣遷移到“學”的興趣上來,需滿足以下條件:一是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活動是什麼;(英語教學論文 )二是教師應尋找到使學生感興趣的新事物或活動與學生原有興趣的相同點;三是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使學生產生對新事物或活動的認識需要,並把這種需要轉化成強烈的動機。

(一)改變課文順序

講解課文,教師應提前把課文影印幾份,將課文按段落剪下來,裝進一個紙袋裡;或者設計幾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標題,也裝進紙袋(前提是學生沒有預習過課文)。然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把紙袋裡被剪成幾個段落的文章“還原”,並附上標題;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說出排列順序以及標題,並且分析一下這樣排列的理由。最後,對照書上的排列順序和標題,學生再深入思考自己的考慮有何不足,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這樣的教學安排形式新穎、靈活機動,能夠讓學生在小組活動及問題探究中不知不覺地習得新知,並逐漸積累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重構教學板塊

一節九年級複習課,教師另闢蹊徑,將教學分為和諧而緊湊的三大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小組彙報。教師提前一天給學生布置作業,要求對所學的情態動詞歸類。由於國中階段情態動詞較多,採用分組合作的.方式,在一組上臺講解時,其他組可以進行補充。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複習的積極性,從“被動複習”轉變為“主動複習”。隨後,再由教師針對各組的作業情況作總結,並對一些講解不到位的內容給予重點強調。第二個板塊是自我檢測。學生當堂自我檢測可以最快地檢查複習效果,教師核對答案後,再補充講解一些易混點,進一步加強和深化複習效果。第三個板塊是佈置作業。作業很特別,是請學生下課後針對今天覆習的情態動詞出10道題在組內交流,並在第二天評選出“十佳考題”。將出題的權利交給學生,可以讓學生針對課堂知識自我整理和消化,並對一些考點和易錯點有針對性地自我訓練。更何況,讓學生自己出10道題比做10道題的學習效果要好得多。這樣的複習流程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較好地達成複習效果。

(三)創新授課模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些課型(如練習課)可以創新授課模式,讓學生走上講臺面對全體同學講解。講課的學生課前肯定是下足功夫,把每道題都搞得很清楚;其他學生也會爭先恐後,爭取下次能夠上臺講解。如此,有助於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其中,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做一個幫助者、補充者,幫助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補充學生沒有想到的知識。

參考文獻:

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教育研究,2002(5)

【日】佐藤正夫,教學原理.鍾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