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物理學習方法概論論文參考

才智咖 人氣:8.71K

引言:

論文物理學習方法概論論文參考

有效的學習應該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應該存在科學的方法。就學習過程而言,影響學習效果的主觀因素可大致分為:認知策略、智慧品質、思維方法、個性心理素質等四個方面。好的學習效果應源於,科學的認知策略、良好的智慧品質、優化的思維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質。所謂的學習方法就是從以上四個方面出發,尋出的通向良好學習效果的對學習物件的操作方式。

一、 認知策略上體現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1、嘗試錯誤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目標經常先確定一個解題的方向,選用某一方法試探性地力求達到解題目標。如果這種試探過程毫無結果,或許就可以從這一錯誤方法中獲得正確解題的啟示。這種做法就稱為嘗試錯誤法。

在解題過程中可以通過嘗試錯誤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規律的實質;通過嘗試錯誤的方法可以進一步歸納出科學的方法。

2、小結的作用及進行

當學習告一段落時就需要進行小結。小結些什麼?如何進行?這是一個“二而一”的問題。可以通過下面的順序來實現:

(1)首先考察知識的類屬、性質、意義。

考察知識的類屬即是要將所學知識歸到一個知識體系中去,形成新的知識體系。考察知識的性質、意義即是要從不同角度去認識知識的本質及它的作用。

(2)對知識結構與認知結構的理解:理解知識體系中各組成部分的本質、相互聯絡及差異;掌握解答各類課題的規則、方法、和步驟,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

(3)對知識間因果關係的理解:認識某一物理現象為什麼會發生;某一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在某種條件下可能產生的結果。

(4)對邏輯關係的理解:認識概念、規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與相應的依存與類比關係。

小結的目的從本質上是深入對知識的理解。關於理解要經歷以下階段:關於知識字面的理解;關於知識的解釋(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說明。或舉例、或論述);關於知識非本質的認識(能夠區分本質與非本質因素);關於知識在新情境下的應用。

3、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乃求知之捷徑

如何才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首先,需要明確認識物件之間的在內容與方法上共同的本質因素,而後才能“觸類”。但這只是“旁通”的前提。知識之間、技能之間的共同因素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重要客觀條件。

其次,更關鍵的是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化水平與新課題類化的能力。已有知識經驗的概括化水平高,能夠反映物理現象、過程的本質(則能夠“觸類”、“舉一”),就能夠根據新課題的特點準確地對課題進行分類,就會避免根據表面特點進行猜測、盲目嘗試、或者不顧條件死套公式(就能夠真正做到“旁通”、“反三”)。

4、原型啟發——創造的源泉

當我們進行創造性思考、解決問題時,從其他事物中得到了解決問題的啟示,從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我們把這種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稱作“原型”。從本質上說,原型之所以有啟發作用,主要是因為這一事物本身的特點和屬性,與所要創造的東西有相似之處。

物理學中的原型可以通過學習過程建立。在學習中,物理學概念模型(如質點、理想氣體、點電荷等)、物理過程模型(如各種典型運動過程、碰撞、反衝等)、典型的解題過程(方法、技巧、思路)等都可以抽象為學習者頭腦中的“原型”。

為了獲得原型,在學習中應該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技能的學習及訓練;注重典型例題的學習與思考;注重典型物理過程的分析;注重歸納思路、方法、技巧。

二、 智慧品質特徵對“如何學習”的啟示

人的智慧能力不是根據他在模仿的基礎上能做些什麼或在詳盡的解釋以後能掌握些什麼來判斷的。

人的`智慧表現在:相當獨立地掌握或“發現”對自己來說是新的知識,在於他在解決新問題時把這些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的廣度。

1、“它”是什麼?“它”不是什麼?

智慧的最重要品質之一是它的深度。這個品質表現在人掌握新材料、解決問題時能抽象各種特徵的本質的水平上以及對各種特徵概括的水平上。

在學習中,智慧的深度體現在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時能明確新知識、新問題的本質,能夠知道“它”是什麼?“它”不是什麼?並能夠形成關於它們的簡約的概括。

在學習新知識時為了達到把握學習物件本質的目的,學習不妨經過如下的順序:

(1)明確新舊知識的結合點。

(2)比較新舊知識的異同。明確新知識的構成要素。

(3)新知識的各種不同表述及其應用的可能性。

(4)新知識沒有別的用途嗎?解決問題時假如用別的代替?假如去掉新知識表述中的某些條件?假如將其敘述反過來?

2、發散與無限——創造力之源

“想當然”乃思維中的弊端。想當然的事情,可能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把你的思路向各方面展開,奇蹟就會在你面前出現。

智慧的最重要品質之二是它的靈活性。在學習中創造性思維的前提是,不僅廣泛地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而且要克服以往經驗的障礙、脫離思維的習慣的束縛,解決知識同問題情景要求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學習者必須克服以往經驗、思維習慣所帶來的“想當然”,將思路向各個方向儘可能地發散,以便新穎而獨特地用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在中學物理中“如何確定物體的受力?”。對這一命題可以進行發散思考:可以從力與運動關係中、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果中、力對空間的累積效果中等幾個角度去思考。

3、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智慧最重要品質之三是它的穩定性。對學習者來說,重要的不僅僅是區分出學習物件的本質特徵,而且在頭腦中要保持著它的全部特徵,根據這些特徵進行操作而不受所分析情境的外部、偶然特徵的重大影響,即是保持智慧的穩定性。將學習物件作為一個整體而不是被分割的部分進行把握,能夠更好地認識學習物件的本質。

掌握事物之整體,作為人認識世界的特性之一,乃是達到頓悟的關鍵所在。

4、用心感知自己的思緒

智慧的最重要品質之四是它的自我意識性。學習者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活動、使自己的思維活動成為解決問題的主體的思維物件,便能揭示自己思維程序中的錯誤及其原因,並能夠找到糾正它們的方法;同時還能用詞或其他符號表現思維活動的結果(如新形成的概念和規律的重要特徵)、藉以找到形成這種結果的方法。學習者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地去反省自己的思維活動,增強思維的自我意識,提高思維能力。

5、獨立思考些什麼?

智慧的最重要品質之五是它的獨立性。即學習者在運用新知識方面的獨立性。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習者能夠自覺提出學習的具體目的

學習的目的性是學有所得的保證。有目的的學習可以激發較強的心理能量,為完成學習任務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

學習目的的確定應該分散到每一次的學習中,即每一次學習應該提出具體且可以達到的目標(如做什麼、做多少、做到什麼程度),以此來避免由於缺乏目標而迷失方向,避免學習計劃落空。

學習的目的性更應該體現在課堂上。在聽新課之前應先預習提出問題,以此來確定聽課的目的。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處於主動的地位上,才能明確學些什麼,才能在釋疑中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出學習的興趣。

(2) 學習者能夠獨立發現並提出問題

獨立發現並提出問題,需要學習者對學習物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可以從“求同”、“求異”、是否存在因果關係、邏輯關係等角度對學習物件提出問題。

(3) 學習者能夠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假設並獨立地解決這些問題。

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具有不確定性。例如:一個物體向東獲得一個瞬時衝量後將做什麼運動?由於受力情況未知,需要做出假設。再如:關於被動力(彈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假設。

三、 學會思考優化思維

1、正確處理分析與綜合的關係

解題中的分析與綜合的關係:創造活動的本領,首先在於綜合——現狀的再構成。分析不過是" 旨在實現綜合——現狀的再構成的準備階段。必須認識到為了什麼目的而進行分析,換言之,是以怎樣的綜合為目標進行分析的。尤其在解題中,我們的分析從哪裡開始?分析什麼?怎樣分析?如此等等,都需要先對問題有一個綜合後而達到的整體的認識。

2、懷疑與否定——思維昇華的必經之路

二元對立統一是自然界和心理世界都遵循的規律,在物理世界中當然不能例外。物理概念、規律的本質與其非本質是對立統一的。本質與其非本質都強調著自己而否定對方。但另一方面,它們又都以對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必要前提,沒有自己當然也就沒有對方,而沒有了對方,自己也就不復存在。

在物理學習中要敢於對既成的理論提出懷疑和否定。在懷疑後的探索中,更清醒地認識其非本質,最後達到對其本質的把握;在否定後才能建立新的理論。

因此,我們要在觀念的對立面之間撐渡思想之舟。把思想不斷地推向其否定之否定,便會在這一對立與統一的運動之中有所創見,使思想得到昇華。

3、妨礙思路的因素。

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流暢性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保障。如何鍛造流暢的思維?在客觀上,呈現的學習物件的複雜程度固然是影響我們思考的因素,但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從主觀上找尋妨礙我們思路的因素。從主觀的角度看,以下幾個因素值得考慮:

(1)克服個人中心傾向。在思考的過程中,“想當然”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們不假思索認為它是什麼,而沒有認真地去考慮它真的是麼?應該時常將自己擺在旁觀者的位置上,全方位去審視學習與思考的物件。

(2)在思維過程中加強自我提示。思維遇到困難造成間斷,要變得流暢起來,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提示:為什麼是這樣?怎樣才能解決?如果…就…、還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法?如此等等。

(3)要選擇最佳的思維角度與思維起點。從哪個方面或角度去思考?比如,求電勢差U?是從其定義出發?還是從功能關係出發?亦或從電場的性質出發?是從整體的角度還是隔離分析?是先假設判定嗎?還是先進行等效變換?等等。思維從哪裡開始?是從問題開始還是從已知條件開始?或者從物理過程中的某個位置開始?

4、加速思路變換的方法:

(1)改變條件考察內涵的變化。

物理學的概念、規律等都是有其存在條件的。著意改變它們的存在條件,考察它們內涵的變化,明確各種制約關係,為由此及彼、及它的思路變換做準備。物理問題的解是與特定的條件對應的。改變物理問題的題設條件,考察解的變化,並從這種變化中歸納出解題的各種思路,從而使思路靈活起來,能夠快速變換思路。

(2)求同訓練。

“求同”是指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上,不斷地對所學內容或已做過的習題進行考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條件上的、結論上的、形式上的、物理過程上的、思維方法上的、解題技巧上的等等。求同的目的是為了將來進行類比思考、對命題進行題目歸類,選擇思路、方法、技巧,加速思路變換做準備。

(3)從現狀出發探索目的——有沒有別的用途?

物理學中的牛頓第二定律研究了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它除了能夠已知其中兩個量求第三個量之外,它還能夠幹什麼?它與其他兩個定律聯合起來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它能否與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動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等聯合解決問題?解決哪些問題?

5、向目標收斂、自目標發散——“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心理學家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人們在解決一個具體問題時究竟會採取什麼樣的思考方式,或者遵循著什麼樣的解決的方式,常常是由具體問題本身所具有的形式所決定的。在物理問題中,常見的問題是以具有固定的必然唯一的答案為特徵的。比如,物理問題常常是明確地要求:求移動的距離是多少,求電路中的電流是多少,求速度是多少,求時間是多少,求電壓是多少,求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是多少(這些問題源自2000年大學聯考物理試題計算題部分)。由於這一類問題總是有一個固定的唯一解答可求,也就好比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目標,使我們的全部思維活動都指向這一目標,圍繞著它而展開。

由於在這類問題中,答案本身以某種變化的形式被呈現出來,我們首先就認定確有答案可尋。於是,我們所採取的每一個步驟都受這最終的答案所支配,都試圖向答案逼近。這就形成了一種思維的方式:指向性思維或收斂思維。我們思想的每一個環節,都被目標所檢驗,而不受其前一個環節所制約。

進行收斂思維,貴在恆心,利在方法。

自目標發散是收斂思維的逆過程,稱為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從問題出發圍繞問題開始思考,通過遞推從未知達到已知。這是解決複雜問題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

四、心理因素對學習的影響

1、動機對思維的影響

思維活動是有目的的。心理學中,推動和指引人們去從事某種活動的內部動因被稱為“動機”,它能喚起行動,使活動指向一定的目標,並在相當的時間內維持這一活動。

對任何事情都毫無興趣的人,或者即便有,也很難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維持的人,或者那種對既定目標缺乏執著追求的熱忱,尤其在挫折面前少有毅力、喪失信心的人,是很難在其思維活動中有所建樹的。一般來說,動機水平很低的人,其思維活動也必然是很貧乏的。但,動機太強時,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於目的物,其知覺、思維活動的領域變得十分狹窄,並且思維變的僵化,難於在不同的策略之間靈活轉換,容易“認死理兒”,“鑽牛角尖”。當我們的動機太強時,乃是處於慾望不可遏制之態,已喪失理智。要知道,“欲速則不達”。因此,應把動機調節到適度的水平上,使我們的思維處於最優水平。

2、情緒的參與——思維的催化劑

像惱怒、厭煩、沮喪、恐懼等負性的情緒破壞了對待問題的積極心態、對可能的線索具有的敏感以及對種種策略選擇上的靈活性,從而嚴重地阻礙了思維的加工。而另一方面,成功所帶來的極大的喜悅,過渡的興奮、機動或滿足後的鬆弛,也同樣不利於資訊的加工,從而影響思維的正常有效地進行。

良好的情緒狀態——良好的心境:(使你的一切體驗、活動都帶上良好情緒色彩且相當持久的心態)是使你的思維被易化的心理基礎,對你的思維具有效果良好的催化作用。

3、意志的作用

認識過程離不開意志的作用。意志促使認識過程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從而使認識廣闊而深入,並有一定效果。特別是當人們從複雜情境中探求本質和規律的認識過程遇到阻抑時,意志對認識過程的作用就更加明顯。同時,意志有調節情感、情緒的功能,可以控制情緒使之服從於理智。

人的主要意志品質有: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持性。它們對學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對學習目的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有清楚而深刻的認識,並能按照目的調整和控制學習活動,以達到既定目的,這需要具有意志自覺性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已經發現問題之所在,能夠堅決地採取措施改進學習的習慣或學習方法或及時補缺,這需要具有意志果斷性品質;能夠克服學習中的消極情緒和浮躁的不顧行動後果的衝動,學習紀律性強,情緒穩定,學習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強,思維清晰,這需要具有意志自制性品質;在完成艱難的學習任務時能夠堅持不懈地克服困難,尤其是當學習任務比較艱難和需要長期堅持時也能夠取得學習的成功,這需要具有意志堅持性品質。

鑑於意志品質對學習的重要影響,我們應該樹立明確而崇高的學習目的,尋求意志對我們學習重大的激勵和控制作用;應該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從與困難作鬥爭中磨練意志;應該加強意志的自我鍛鍊,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結束語:

由於以上四個方面在對學習的影響上存在實質上的有機聯絡,可能在不同方面涉及到同一問題,實為不可避免。由於筆者水平所限,難免掛一漏萬,敬請讀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