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鑑賞論文-指點梅花曲皆無,扶醉且聽梁祝

才智咖 人氣:7.32K
音樂鑑賞論文-指點梅花曲皆無,扶醉且聽梁祝
“指點梅花曲皆無,扶醉且聽梁祝。”當撥起《梁祝》這斷魂的琴絃,心從來沒有過的感動、悲悽、落淚、無奈···唯有這淒涼的琴聲還能告訴現世的世界,愛情是存在的。毋庸懷疑,在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一個永揮不去的影子。即使點點的懷念也是愛的心情。高一時,音樂鑑賞課,老師播放《梁祝》的《十八相送》輕音樂給我們聽時,只記得,我昏昏欲睡,吵嚷著要放流行音樂。依稀只記得了3部分,第一部分——讀書時期。第2部分——提親,抗婚。第3部分——化蝶。真怪當時沒認真聽課。而真正意義上的靜心欣賞卻是在大學音樂鑑賞的課堂上。很慶幸,今年學校開了音樂鑑賞課,而更有幸的是,能在老師的穿針引線的指導下,我不至於欣賞得一塌糊塗。現在再聽到此曲,“感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更得幾回聞。”心隨弦在撥動,愛與誓言在交匯。“無言到面前/與君分杯水/清中有濃意/流出心底醉/不論冤或緣/默說蝴蝶夢/還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雙雙飛過萬世千生去/不論冤或緣”詞曲合併,天衣無縫。淚在心中,恨在淚裡。《梁祝》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作者將故事的主要情節概括為樂曲三個部分音樂表現的內容,將這三個部分融於歐洲傳統奏鳴曲式的結構框架之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作為樂曲的顯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的內容,表現了青年男女對愛情忠誠和對封建禮教的控訴,最後的化蝶的描寫,極富於浪漫色彩,可謂全曲的點晴之筆並以浙江的越劇唱腔為素材、成功地將我國民族音樂與西方作曲技法融為一體,用音樂的形式藝術地再現這一動人的故事。 作品取材於中國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情節:4世紀中葉,在我國南方的農村祝家莊,祝員外的女兒祝英臺,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那裡,她與純樸、憨厚的窮書生梁山伯同窗三載。當學業結束分別時,祝用各種美妙的比喻向樑傾吐蘊藏已久的愛情,但梁山伯卻沒有領悟。一年後,樑得知祝是個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但祝家嫌樑家境貧窮,而把祝英臺許配給了一個豪門子弟——馬大守之子馬文才。由於得不到自由婚姻,樑不久便抑鬱而死。祝英臺聞此不幸,悲痛萬分。在送親的途中,她來到樑的墳墓前,向封建禮教發出了血淚控訴!此時墳墓突然裂開,祝毅然投入墳墓之中,遂化為一對彩蝶,在花叢中雙雙飛舞顯示部:相愛引子:輕柔的絃樂泛音引出長笛帶華彩的引子,上下躍動的八度大跳輕盈、活潑,雙簧管的優美旋律,描繪風和日麗、烏語花香的明媚春光。主部:愛情主題――在輕澈的豎琴伴奏下,由獨奏小提琴奏出“愛情主題”,它由越劇唱腔的典型音調演化而來,純樸、優美、動情,表現梁山伯與祝英臺甜蜜而美好的愛情。草橋結拜――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情意融融,比擬主人公漫步於草橋亭畔,結拜手足的情景。主題再現――樂隊全奏的愛情主題,進一步表現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的真摯友誼和深厚情歌。連線部:這是在鋼琴襯托下小提琴演奏的華彩段,表現人物內心的喜悅和愛慕之情。副部:副部是活潑的小快板,迴旋曲結構。表現樑、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情趣。迴旋曲主部主題來自於越劇音樂,歡悅、嬉戲的音調與舞蹈性節奏的伴奏。第一插部採用獨奏小提琴先後與木管、絃樂相互模仿的競奏形式。第二插部情緒更為活躍,尤其是獨奏小提琴模仿中國樂器古箏的演奏,富有彈性的節奏、靈活跳動的音符和起伏波盪的旋律線條,生動地描繪了主人公相互追逐嬉戲的動態和神情。結束部:慢板,由愛情主題的音樂材料引申而成。小提琴與大提琴纏綿的二重奏,表現樑、祝“十八相送”,依依惜別的情景。展開部:抗婚抗婚: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齊奏及低沉的大鑼作為悲劇的預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氣氛。象徵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以中低音銅管齊奏為主體的低音線條,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嚴、冷峻而凶狠。接著是小提琴用散板雙弦演奏的激昂音調,表現出祝英臺的痛苦與激憤;象徵祝英臺抗婚的主題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鑑中國樂器琵琶的掃弦技巧,用強烈的切分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接著,“抗婚主題”與“封建勢力主題”交替出現,將音樂推向第一個矛盾衝突的高潮,描述祝英臺激烈的抗婚場面。樓臺會:由小提琴及長笛奏出樑、祝“樓臺相會”、互訴衷腸的哀傷的慢板主題。接著是獨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對答,動情的復調旋律表現一對深愛的主人公生離死別的傷感,如泣如訴、感人摯深。哭靈投墳:音樂轉為急板,情緒急驟變化,悲憤的'音調、緊張的節奏,形成了展開部的第二個音樂高潮。在這裡,作者借用我國京劇中緊拉慢唱的形式,表現祝英臺在梁山伯的墳前向蒼天哭訴的情景。在獨奏小提琴奏出帶華彩意味的一個音樂絕句後,由弱至強的打擊樂推出樂隊全奏,象徵祝英臺“哭靈投墳”,縱身自毀的形象,全曲的戲劇矛盾達到頂點。再現部:化蝶再現部省略了副部:在寧靜的音樂氣氛中,飄逸的長笛旋律和豎琴的刮奏創造了一個幻想的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再現了愛情主題,鋼琴奏出流水般的晶瑩音響,絃樂群輕盈的撥奏撲朔迷離……,象徵樑、祝死後化成一對蝴蝶,在天堂翻飛起舞,永不分離。 最愛求學一段,節奏輕快,一幅風和日麗、春光明媚、草橋畔桃紅柳綠、百花盛開的畫面。山伯與英臺結拜為兄弟,在書院快樂的學習生活。同窗3載,不知英臺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英臺是雄雌。富有戲劇性。我最愛看小豬版《梁祝》也是前一部。2個快樂人兒似神仙的感覺!!最感動抗婚化蝶一段。當最後一部演奏時,十分清楚的記住了他們墳前化蝶雙宿飛的美好畫面,提琴聲輕快而柔和。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天下誰人不向往這個美好的結局呢?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國式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山伯與英臺的愛情被封建勢力扼殺。山伯含恨死去,英臺拜祭山伯。脫去嫁衣,裡穿白色孝服,感動上天,與山伯化蝶永不分離。當我看到這畫面,感覺這種感動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即使無情似石頭,也會流出惋惜的淚水。雖然沒有經歷過和心愛的人聚合分離的曲曲折折,但一曲落來,感慨萬千。和古人相比,我們是何其的幸福自由。至少,我們戀愛自由,婚姻受法的保護。這是幸福,要明白。彩虹萬里百花開。花間彩蝶成雙對。千年萬代分不開。梁山伯與祝英臺。論文出處(作者):
畢業論文:貝多芬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