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文教學中情感語言的重要性

才智咖 人氣:3.02W
論語文教學中情感語言的重要性
       情感溝通是教學的重要前提,師生情感一致時,雙方易形成默契,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情感有隔閡,學生就會產生牴觸心理,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情感是教學語言極為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響著學生情感的變化,影響著學生對教學資訊的認知和理解。
        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教師講課時,不能像不食人間煙火的菩薩、正襟危坐的衛道士、說教者的姿態,這樣會讓學生生厭。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心動神隨、情緒飽滿,運用語言、手勢、面部表情、聲調等變化,富有情感地體現講課的內容。或娓娓而談,或悲憤深沉,或慷慨陳詞,或嬉笑怒罵,使教學引人入勝,有效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喚起學生與真善美的共鳴。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當心情輕鬆愉悅,課堂上傾注了情感以及富有感情的教學語言,往往會激起學生相應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容易產生情緒互動感染,有利於創造一種生動活潑、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勾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情緒高漲的氛圍中進行智力活動,在滿足的情緒中解開知識之迷。
        以情動人,以形象感人,是語文教學語言的最大特點。“文章不是無情物”,自古到今,一篇篇名作之所以傳誦千古,是因為作家文人的筆墨飽蘸著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著自己的心血和生命。一個高明的語文教師,要能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有色的語言,生動地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須“披文以入情”,用充滿情感的教學語言去拔動學生的心絃、打動學生的心靈。悲的地方,講得學生落淚;樂的地方,講得學生忍俊不禁;美的地方,講得學生心嚮往之;醜的地方,講得學生憎惡討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篇幅不長,卻寫得含蓄、深沉。文中刻畫保爾心理動作的詞語和句子有:“他沿著小鎮上冷冷清清的街道踱著步子,不知不覺地走到松樹株前,在岔路口停住了腳步。”——“踱著步子”表現了保爾心情悲痛;“不知不覺”寫出了保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烈士身上了。“在當年豎立絞架的地方,保爾默默站了許久……”——“默默”表示對烈士的哀悼。這些詞句都對保爾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進行了細膩的描寫,教師的感情與語言要深沉、厚重,協調一致,才能讓學生對先烈們的獻身精神肅然起敬,並由此引起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又如聞一多的《最後一次講演》是一篇感情色彩鮮明的議論性講演詞,聞一多在這次即席講演裡,對革命力量和對反動派所講的話,感情色彩非常強烈,語氣上和用語上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對敵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們”,顯出講演者毫無畏懼;向人民群眾揭露敵人的罪行或激勵人們團結鬥爭時,用“我們”,表現出講演者與人民群眾親密戰鬥的感情。教師在講讀中,語調要慷慨激昂、義正辭嚴,聲音要巨集亮有力,同時藉助於教學態勢語(演講動作)表達出充滿強烈的愛憎感情;分析思想內容時,語調則應語沉字重、平緩自然、富於變化。       教學語言的情感,還源於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對文章的理解是課堂語言表達的基礎,理解不深,往往表達不準。教師只有對所教文章的具體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才能在正確表達文章的思想內容的同時,準確恰當地傳達蘊涵其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得到感情上的體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過程。因此,上課之前要對作家作品深入探討,先對作品中的字詞句篇細細揣摩,對人物形象作恰當分析,然後弄清作品的主題思想,激發自己的真摯感情,引起學生共鳴。在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領會全文主旨的基礎上去組織教學語言,使教學語言與作品的主題一致,教學效果就好。例如朱自清《春》 的結尾有這樣的三句話:“春天像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強調春天的“新”、“美”、“力”,點明瞭全文的主旨,教師講授本課時就應用熱情高昂的語調,抒發心靈深處由衷的讚美之情,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激發學生的情感,為春天無窮的魅力所感染、陶醉,產生強烈的熱愛春天、憧憬春天的愉悅情感,真正理解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應以主題思想為“指揮棒”去組織,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心理品質,出現情緒衝動,迫使他想要說、想要講時,教學才能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許多教師在講課時,都善於以情動人,一般人覺得枯燥無味的課文,他卻能挖掘出豐富的情感因素,講得娓娓動聽。但他處理不同教材時的感情是不一樣的:《魯迅自傳》感情深沉,隱含著作者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對祖國命運的極大關注和對反動勢力的深惡痛絕;《鄉愁》飽含思念家鄉、親人,渴望早日結束人為的阻隔和多年的分離之苦的深情;……就是教題材、內容和主題相近的教材,教師在教學中所滲透的以及由他所激起的學生情感的波濤也不一樣。因而說,只有技巧而無情感的教學,只能是書生匠式的教學,沒有情感升騰衝動的教學,就不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人才。
        新課程認為,教學內容是客觀的,需要經過狀態的中介才能內化於學生主體,而教學策略的最終價值是創造出學習的最佳狀態。教學過程要很好地實現“狀態的中介”,教學語言無疑是激發學生課堂學習最佳狀態的關鍵環節。作為語文教師應調動自己的知識和教學藝術,充分發揮這個中介的作用,重視教學語言的情感因素,把自己的情感自然融入教學的語言當中,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率、高質量。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更新、語文課改的不斷深入,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重視學生豐富健康的情感培養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語文教師不僅要賦予學生雄厚的語文知識和技能,還要塑造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教學語言這個強大的“情感磁場”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