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剪紙藝術的多元化文化價值發展

才智咖 人氣:3.11W

遼西地區的剪紙藝術特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遼西剪紙藝術的多元化文化價值探究的論文範文,歡迎閱讀檢視。

遼西剪紙藝術的多元化文化價值發展

前言

遼西地區剪紙藝術主要分佈在錦州北鎮、朝陽建平以及阜新、葫蘆島等地區。其中以錦州北鎮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和朝陽建平剪紙成就最為突出;阜新、葫蘆島、興城的剪紙藝術也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遼西地區的剪紙藝術具有一定的區域特徵。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是我國傳統剪紙藝術中個性鮮明的一脈。這種特色在不同型別的作品又衍生出更為奇妙的呈現形式,使遼西地區剪紙藝術閃耀著藝術的光芒。

遼西地區的剪紙藝術作為先民精神世界的文化呈現,經過了千百年的藝術洗禮,仍然飽藏濃厚、獨特的藝術魅力。遼西地區是紅山文化的中心,建平牛河梁遺址、喀左東山嘴遺址、阜新查海遺址、胡頭溝遺址等皆是遼西先民文化的寶藏。遼西的先民部族對於薩滿教的信仰與崇拜,使得薩滿文化獨樹一幟。紅山文化與薩滿文化對遼西地區各民族審美文化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薩滿文化又為遼西地區民俗文化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遼西地區的剪紙藝術是遼西先民敬畏自然、崇拜自然、期待與自然界溝通的外在表現方式,也是遼西民間剪紙藝人在生活中表達本真情感和願望的主要途徑,因此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是民間文化審美的活態紀錄片,具有極高的藝術文化價值。

一、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

遼西地區的剪紙藝術特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表現在其特有的簡潔之美、天然之美與粗獷之美。顯現著東北地區黑土地豪放的品格,流淌著隨心表意的藝術情感,隱藏著原始符號的朦朧,暗含著“天人合一”的樸實,孕育著歷經滄桑的浪漫。

源自草原民族、海洋民族、山林民族的舒朗真實與海納百川;紮根於紅山文化、渤海文化原生態的樸實與單純;浸透著傳統文化、傳統哲學、傳統美德的善良誠實與厚積薄發,使得遼西地區的剪紙藝術成為屹立於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林、獨樹一幟的別樣風景。

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是“吉祥文化”、“繁衍和生存文化”、“圖騰和薩滿文化”等的綜合體。剪紙作品風格言簡意繁、自然古樸且神祕奇特。以侯桂芝、汪秀霞(北鎮)、趙志國、藺心宇(錦州)、朱瑞蓮、楊智巨集(建平)、朱月嵐、李明玉(阜新)、齊文香、王景新(葫蘆島)等人為代表的民間藝術家們,以剪代筆,用誇張的造型、簡潔的線條、巧妙的構思,表現了遼西地區人文藝術、歷史文化及習俗生活。遼西地區民間文化的積澱是遼西地區剪紙的造型基礎,在遼西人祖祖輩輩間傳承中逐漸積聚了自己個性鮮明的審美視角和造型規律。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特色鮮明的保留了最原始的剪紙藝術形態,記載了大量的遠古文化符號,造型簡潔、紋樣古樸。它不用繁瑣、細密的剪法,不求精緻、準確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氣度和樸拙古茂的神韻取勝[1].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凝結成獨具一格的文化呈現形式。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是民間哺育的藝術,它源自遼西地區的遊牧文化、山林文化、海洋文化、農耕文化。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是樸實的遼西人在生活中對美的追求以及對善的嚮往的映像,這種映像表達了民眾的善良願望,是遼西人創造的審美記錄。遼西地區剪紙藝術中的吉祥文化意象是遼西人一雙雙巧手創造出的和諧美滿生活圖景,凝聚著遼西人善良真誠的意願。遼西地區剪紙藝術來源於樸實的鄉間生活,並深深地植根於這片純與善的文化熱土,而就是這至真至純的本源賦予了這一方鏤空的藝術品個性鮮明的藝術文化價值。

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是一種特有的文化藝術展現,它源於民俗生活,沉積了深厚的古老藝術傳統、社會意識、民族文化和人們的審美觀念。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不僅僅是具有滿足個體文化需求的事物屬性,而且是遼西人創造文化需要和文化產品的過程,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的特色本身就具有特色型的文化價值,也是最為本質的文化價值。將特有的文化需要通過手中翻轉的紅紙與剪刀進行傳承,文化形態本身即是人們的文化創造活動。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就是活動在此區域的整個民族的文化發展與交融過程。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是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寶貴財富,在我國民間美術研究中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二、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文化價值趨向的多元化

遼西地區剪紙藝術不只是一份源自民間的優秀文化遺產,還是特有的融合多民族情感的文化載體,也是我們正視自己,提升民族自豪感之根源。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由古至今的傳承中,剪紙藝人對剪紙藝術純潔的、不曾沾染分毫功利心的傳承,是扞衛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純真的力量。“無所為而為”是出於追求快樂的本能。剪紙藝人創作的毫無功利之心的作品承載著歷代遼西人的美德與智慧。“無所為而為”是排除私利物慾,自然天成的;是“天人合一”的共鳴之作;是“物我合一”的天性意象。

其中蘊含了“無所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思想。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方的文化也有著較大的差異,而剪紙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和外在表現,自然差異性也非常的大。北方剪紙簡潔大方、粗獷奔放,南方剪紙精緻、細膩、排列對稱有序。具體而言,河北剪紙善於點色,山東山西剪紙淳樸穩重,廣東剪紙善用金紙襯托,江蘇剪紙剪工精細,福建剪紙形態自然,陝西、浙江的剪紙則是擅長邊飾圖案[2].

而正是由於不同地方剪紙具有其特色,因此通過對不同地方文化的瞭解,不但可以更好地欣賞具有不同地方文化特色的剪紙作品,也能夠敏銳地發現剪紙藝術作品的收藏價值。因此遼西地區剪紙藝術作品成為遼西地區剪紙藝術愛好者炙手可熱的收藏品。收藏市場的拓展也激發了剪紙藝人的創作熱情,提升了剪紙藝人的生活質量。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國古代文化之精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深遠的本質之源,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反映在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社會心理等方面[3].遼西地區剪紙藝術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闡釋多以樸素、平實的手法表達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迴歸自然的美學情趣。

汪秀霞的作品《山神娘娘》、《人面鳥和山神》、《神樹嬤嬤人》、《九乳媽媽》、《魚身柳樹媽媽》以及侯桂芝的《老祖神嬤嬤》,李淑清的《柳樹媽媽》、《通天樹》,等作品將自然的廣袤與人性的慈愛,以美與善的意象造就。人的情感和理想的意念熔鑄在對客觀物象的鏤刻中,神祕而質樸。

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人們的觀念中始終於變化中。在人類數百萬年的進化歷史中,最初面對於種種自然現象無法做出解釋,因此最初古人們對於自然是心存敬畏的,相信人的命運由“上天註定”.而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人類逐漸想戰勝困難進而改造自然,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中心,萬物的主宰,強調人對自然的支配權。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激增,曾經的滄海與桑田如今都已成為水泥建築。

全球暖化、氣候異常、霧霾籠罩、耕地沙化、水源汙染等等環境問題紛至沓來。人類開始反思自己,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轉而,人們又開始敬畏自然,看清了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傷害自然也就是在傷害人類自己,應該以一種正確的態度面對自然。由此,更為科學地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正是古人“天人合一”觀念在新時期的覺醒。遼西地區剪紙藝術傳承人汪秀霞在創作中剪隨心動、師法自然、物我通靈、意象天成的創作特點正是遼西地區剪紙藝人長期積澱的理性智慧與道德精神的結合。她將自身充滿曲折與磨難的經歷化作力量,將自己對鳥獸、對山林、對神靈的敬畏融入剪紙藝術創作中,正是當下人與自然和諧之1遼西地區剪紙藝術“隨心表意”以及豪放的藝術品格是壓力繁重的現代人排解重負疏散心緒的出口。遼西地區的剪紙藝術承載著人類的文明,也充滿著人類文明強大的力量。翻轉在廣大剪紙藝人的手中。為了生存,人類演繹了無數的戰爭,備受折磨的民眾一次次慰藉心靈,重燃對生活的熱情竟都可以通過最為簡單的方式而獲得,這種簡單的方式就是“剪紙”.尤其是廣大的農村的婦女,不僅承擔了生養子女的責任,同時還揹負繁重的家務勞作。生活中的災病困厄、無奈無助隨著紅紙剪出的窗花、牆花、炕圍花而煙消雲散,而各種造型的花鳥蟲魚、走獸飛禽都是剪紙人與自然的交流,對自然的觀物表象而隨心表意的豪放之作。他們將對生命繁衍、風調雨順的期望、對平安如意、幸福吉祥的渴求都換做“魚戲蓮”、“嬤嬤人”、“抓髻娃娃”、“掃晴娘”、“鶴鹿同春”、“九個石榴一個桃”等紙花裝飾在家中,甚至將美妙的圖形剪就成刺繡的花樣,將美好的希望圖形裝飾在生活中的每一處,也是將剪紙中的花樣符號標記在生活的每一處。剪紙傳承人藺心宇老師說:“剪紙藝術不單是文化藝術的載體,同時它具有的無窮的魅力,很多人都沒有認識到,剪刀遊走的過程是非常奇妙的。

不論是工作繁忙的白領、還是家務負累的家庭婦女、或是課業繁多的學生、亦或是獨居的人都可以通過剪紙來排解不良的心理情緒。如果每個人的心理都是健康的積極的,那麼社會運轉的大機器上面每個齒輪都是健康的,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健康的發展。剪紙雖小,卻力大無窮。”如今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都面臨著較為繁重的生活壓力,唾手可得的剪紙材料以及自由靈活的造型過程,是非常有效的自愈方式。健康的審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格都在手、眼、腦的配合下進行,既是全方位的運動,又是身心全方位的舒展。將隨心剪就的美好的希望裝飾在生活中,看似裝飾了居室,實則聚歡遣憂,撫慰心靈。

結論

透過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的花葉與枝幹摸索出其生長的脈絡,我們可以看出遼西剪紙藝術本身是一個植根於遼西文化肥沃土壤的藝術生命體。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的造型,暢遊在民族傳統長河裡,不是簡單、粗劣地描畫刻鏤,而是在傳統的哲學底蘊下傳承的傳統藝術,所創造出來的新的剪紙圖形具有傳統哲學內涵的同時又具有當代的視覺形象和效果。遼西地區剪紙藝術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是遼西地區剪紙藝術自信的源點,也是中國民間藝術從鄉村走向城市展館,從國家走向世界舞臺的起點。在資訊時代的今天,日新月異的技術衝擊下原始的、封閉的、底層的、鄉土的剪紙藝人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不畏苦難,自強不息的創作精神是民族歷史長期積澱的結果,是遼西地區民族交融孕育的豪放靈魂所在。遼西剪紙藝術是一種特有的文化,具有高度的藝術文化價值,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圖形藝術的特異元素。

遼西地區剪紙藝術在當代民間藝術中延伸發展,如老藝人們的“隨心表意”、“自然而然”、“物我合一”,既是對當下繁多藝術表現形式的“無為”,又是這樣繁多藝術表現形式的“無所不為”.將老藝人剪紙手藝延續,應該在思想與記憶交融中提取其“形”,延伸其“意”,從而真傳其“神”.遼西地區民間剪紙的造型藝術是傳統文化的積澱,今天的繼承與再創造是傳統文化種子在新形勢下盛放的新花形,是從民間剪紙造型再現式圖形表現發展到新時期的展映,是新時代對民間剪紙造型文化內涵的深刻解讀。放眼全球,植根於文化沃土的藝術生命才會歷久彌香,而這也是遼西地區剪紙藝術在世界舞臺綻放的源。

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的文化價值是一種個性鮮明的文化藝術,它源於人們的生活積澱,飽藏著深厚的古老藝術傳統,是多民族文化共同鑄就的歷史文化豐碑,燒錄著濃濃的追求善美的社會意識,展現著最為真誠和樸拙的審美觀念。遼西地區剪紙藝術穿越時空承載著文明之光,照耀著一代代人,既是古老的藝術,卻又是當下的時尚。

參考文獻:

[1]王光.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承人--汪秀霞[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

[2]汪崟崟,張暢.民間剪紙的歷史與發展[J].藝海,2010(8):148.

[3]胡豔珍.民間剪紙藝術“天人合一”的情感表達[J].新聞愛好者,2009(2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