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多元文化下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價值認同

才智咖 人氣:7.92K

論文關鍵詞:多元化 強化 傳統體育文化 價值認同

淺談多元文化下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價值認同

論文摘要:本文論述了在體育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有著五千年的中國體育文化的危機和遭到的冷遇,討論了西方體育文化崇拜之風盛行的現狀.認為當今體育文化存在著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價值理念及實踐方式等矛盾.而只有強化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價值認同,尋找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新的定位,不斷實現傳統體育價值體系的自我更新,才能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不至於失去自我,使它的價值得到更大的彰顯,進而為世界體育文化的發展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1 我國體育學界的西方崇拜情結

當代,文化領域的話語權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和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經濟已開發國家由於在許多方面具有領先地位,因而其體育文化領域的話語權也相應強大.而作為與經濟增長及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體育學領域,尤其在中西方體育發展並不對等,且體育領域依然為西方中心主義所主導的今天,則更是如此.

追逐體育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一個多世紀以來,西方國家一步步佔領了世界體壇的主宰地位,只要我們接觸到體育,就無法擺脫西方體育的影響.無論是體育的內容、形式,還是體育的價值觀念和意識,都深深地打上了西方的烙印.它不僅造成了體育文化的同質化,而且影響著人們的體育價值觀.由於中國近代體育起步較晚,而且幾乎所有重大的國內外比賽,包括專案的選擇、規則的制訂到舉辦地的選定,都是依據西方體育的發展,均由外國人主管.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落後和西方的強大.並逐漸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西方崇拜意識,一種潛意識,這種潛意識同時又具有兩面性,使得中國人變得極其謙虛,虛心學習西方、模仿西方,加速了我們的進步,使我們很多地方發展得非常快,也縮短了我們與西方體育的距離.尤其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中國與奧運的距離越來越近,中國對奧運的理解、參與也越來越多.正因為我們這樣一種西方崇拜的潛意識,使我們形成了一種不卑不亢的心態,不僅在經濟方面而且在文化方面逐漸強大起來.

體育學界這種西方崇拜的現象,背後自然有其一定的生長和客觀因素.當今世界,美國是經濟和科技最發達的國家.無論哪項運動,美國都有一些專案居於體育乃至世界領先地位,無論在技術上和訓練手段、方法上都走在世界其他國家的前面.而體育學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本質不僅僅在於“知”更在於“行”,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

2 中國傳統體育思想具有的現實價值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日漸上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思想越來越被國人和世界認可。

貴和尚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學說貴“和”.中國曆來提倡以和為貴、以人為本、人與人相敬相愛、人與自然相近相親的和諧世界,也是世界大家庭不滅的理想,這與國際社會致力於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精神相得益彰.而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的要求,則保證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至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不是所謂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實際上,它是指君王、大臣、父親、子女都要儘自己的責任,各盡其職,各守其本.中國傳統思想提倡的孝悌思想強調了在經驗和學習之上的責任和關懷,優於西方思想強調的個人主義.貴和思想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則是踐行中庸之道.中庸不是一分為二的折中調和,而是“不偏不倚”、“適量守度”,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做到恰到好處,體現在體育運動中,則提倡“禮讓三分、以和為貴”避免衝突.西方人由於長期受“人性惡”觀念的影響,往往對社會和諧發展持質疑態度,而是更強調社會的衝突性和殘酷性.貴和的精神是中國體育文化異於西方體育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

貴義賤利.一般來說西方重利而東方重義.當然,現在多傾向於義利兼顧.人們往往認為儒家只重義、不重利.其實,儒家認可並尊重人們對名利的追求,只不過強調靠正當手段和途徑取得合法的利益.在體育競技環境中,中國文化“義利合一”的價值觀優為可貴.當今運動員為了追逐鉅額獎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漠無情,為了“功利”,失去了基本的公德.關懷物質需求而輕視了人的高尚活動,把體育引上了歧途,背離了促進人身心和諧發展的道路,扭曲了體育運動的本質.如果人人都能在追求名利的同時,不忘社會道義的擔當,很多棘手的體育道德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寬容與包容.中國人本質上有一種寬容和友好的態度,常常表現出謙恭有禮,並希望與他人禮尚往來.寬容,作為一種品德、胸襟、風範,一直為中國社會所傳承.中國曆來沒有種族主義傳統,幾千年發展中民族摩擦雖有發生,但統一、融合是發展的主流;中國也沒有對外侵略擴張的歷史,中國文化趨於保守,對外來文化基本採取兼收幷蓄、寬容包容的態度,很少出現民族主義式的排外情緒.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包容之心寬大胸懷的民族.從郎平執教美國隊,從郎平率美國隊回中國打奧運,從中國觀眾送給郎平的掌聲,就很能說明問題.由此可見,文化寬容的程度決定了社會進步和發展的程度.

和而不同.中華文明一貫提倡“和為貴”“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偉大思想.文化具有多樣性,中西體育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都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西方競技體育所表現的競爭觀念,與現代社會的發展及形態相吻合,正被中華民族所認可和接受,並被吸收和體現在現代體育運動的開展和發展中.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所體現的生命觀、健康觀和與此相適應的養生體育,蘊含著有關人體科學的豐富內容,其注重身心統一、內外協調、動靜結合的辯證思想,對當今人們健身和體育活動,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中美兩國國情不同,在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關鍵是要尊重雙方的核心利益,正視不同國家的尊嚴,並顧及對方的看法,通過平等對話予以消減矛盾,增加共識,建立互信.每個國家都需要依賴對方,要成就自己,需成就別人;通達了世界,也就通達了自身,只有互相尊重,互為鏡鑑,方能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當下中美兩國各自均處於深刻的歷史變化時期,更需要由指責對方,變為尊重與合作交流,在多樣中求同一,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展,這既是世界民眾之興,也是中美對構建和諧世界的貢獻.

3 直面傳統體育文化的困厄

以儒家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機.中國傳統體育形成和發展始終深受儒家、學說影響,更多表現出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不像西方體育,自形成之初就蘊含了尊重人的價值和充滿人本主義精神,注重“物質”、“競爭”、“超越”.

在我國,人們自古對“體育”就沒有準確的認識和定位,僅僅把它作為一種實現精神昇華和道德修養的輔助工具,早期的武術更多充斥著幫派林立、以強凌弱的惡習,表現出江湖的習氣.可見,在傳統體育形成之初,人們對體育價值認同的意識並不強烈,其價值性質和品質也不明確,對“肌肉”、“健與美”的認同感比較淡薄,更多注重尊卑有別的等級觀念,崇文尚柔的運動形態.不像西方體育文化那樣具有鮮明的“體育”特質成分,甚至在很多階層參與體育活動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有時還遭受排斥與打擊.這些都源於長期的農耕文明和儒家學說教化下所形成的固有的價值觀和價值思維模式.隨著中國漸漸崛起,必然要求民族文化復興,這是傳統體育文化重塑輝煌的重大契機,更是尋求傳統體育文化自身更新的良機.而這將是繼中國在經濟上崛起之後,在更大的範圍和更高的層次上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