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哥特亞文化的發展

才智咖 人氣:5.72K
淺析哥特亞文化的發展
  摘要:本文從歌特的起源出發,闡述了哥特亞文化內容和形式的演變,並就哥特亞文化對主流文化的衝擊,探討它在文化藝術上的表現手法及其對設計領域的影響。
  關鍵詞:哥特文化 亞文化 設計 表現手法
  
  關於“哥特(Gothic)”這個詞的出處,最早來源於歐洲早期的一個叫作西哥特的部族,這個部族缺少藝術品位著稱,於是“哥特”成了“野蠻”的同義語。
  中世紀時,一種以尖頂大教堂為顯著特色的建築風格大行其道,即所謂的“哥特式”建築。這種偉大的藝術形式,被義大利藝術家瓦薩里貶稱為“哥特藝術”,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由北方蠻族哥特人創造出來的藝術風格,與古典羅馬文化均衡與和諧的觀念大相徑庭。而在歐洲的許多地方,哥特藝術一直延續到16世紀才結束。在這400年的漫長曆程中,哥特藝術發展並演變成了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哥特文化產生至今,它以一種黑暗美學的表現形式迅速發展和成長,成為各個藝術領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帶著中世紀古典的美影響著現代設計的發展。
  
  一、哥特文化的起源
  
  哥特(Goth),最早來源於日爾曼人的一支。公元五世紀,哥特人在高盧南部、西班牙和義大利建立王國,他們的入侵加劇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直到公元八世紀,哥特民族才完全滅亡。哥特文化時期,建築、繪畫、雕塑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文藝復興運動開始後,逐漸轉為沉寂。自此,哥特藝術長期受到鄙視,直到19世紀浪漫主義運動才得以正名。
  此後,16世紀的義大利藝術家瓦薩里把介於歐洲古代與文藝復興之間的所有藝術都貶稱為“哥特人的創作”,“哥特式”之名在藝術史上沿用至今。其實,哥特式藝術與哥特人並無任何聯絡,它是“羅馬式”藝術的更高發展,是中世紀天主教神學觀念在藝術上的一種反映。
  歌特文化最為堅實地紮根於帶有日爾曼民族色彩的國家裡,得到了最為持久地保持。不過,歌特式並不直接地受制於任何民族,而屬於那個時期的超民族現象,是晚期中世紀的特徵,是在包羅整個歐洲人文主義的宗教與教會統一體意識的光芒下,民族區別融化後的現象。
  
  二、哥特文化形式的演變和發展
  
  1.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技術高超精緻,又帶有藝術性,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最負著名的哥特式建築有俄羅斯聖母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法國巴黎聖母院等。
  沃林格爾談到“歌特式這個詞因而與歌特式教堂的影像無法分開,形式意志所擁簇著的能量達到它們的頂點,那是歌特式建築的璀璨頂點。在這裡,我們可以說。歌特式形式意志耗竭了自身,驅使自身走向死亡”。歌特式靈魂追求一個超越實際性與感官性的世界,以其對生命本身感知的混亂而陶醉沉迷,由此體味到永恆的閃現,這種歌特式的對純精神性表現的偏好正是歌特文化最突出的標誌。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是一種凝固了的垂直方向的向上的運動。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閒空間,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的體現,也是城市顯示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精神反映。
  哥特式風格一直深刻的影響著現代建築,新哥特式是田同風光建築流派的又一個分支,它用過去哥特式建築的元素和構圖手法將其應用在不同類別的建築上,這種在非哥特式整體構成上表現哥特風格的手法,是新哥特風格的一個重要特徵,如英國的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匈牙利的國會大廈。建築天才高迪將東方伊斯蘭風格、新哥特主義以及現代主義、自然主義等諸多元素“高迪化”後,統一在了他的建築中。他的建築作品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被認為是20世紀世界最有原創精神、最重要的建築,是現代建築藝術的代表。
  
  2.哥特風格的視覺藝術
  中世紀時期,哥特風格的視覺藝術主要表現在雕刻玻璃鑲嵌畫、插圖畫、壁畫和鑲板畫,多為教堂的裝飾物和宗教故事的經卷等。由於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採用了石頭骨架結構和寬大的窗子,玻璃鑲嵌畫取代壁畫成為主要繪畫形式,並獲得高度繁榮。插圖畫在哥特式繪畫的發展中居於主導地位,它的特徵之一是邊緣畫圖案的發展,常充滿各種人物和動、植物的奇異組合,具有幽默、幻想和浪漫色彩,題材包括神話、幻想、宗教故事和日常生活場景等。
  哥特式因素於13世紀開始滲入義大利繪畫,並與新拜占庭風格相結合。這一時期,義大利繪畫進發出極大的創造力,成為文藝復興美術的發端,並對西方美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義大利哥特式代表畫家有牡喬和馬丁尼、喬託等,這些畫家也經常被歸入文藝復興畫家之列。他們吸取拜占庭的藝術原則,並結合哥特式因素,創造出新的繪畫空間,經過他們的努力,最終揭開了文藝復興的序幕。
  在其後的畫家中,如義大利的浪漫派畫家契裡柯偏愛黑暗、淒涼的景緻,靜物的戲劇化,幽閉恐怖的氣氛和神奇的象徵-l眭的喻意主導了他的創作思想。這些作品和觀念引人至深而又讓人不安,剝日後的超現實主義畫家有銀深的影響。超現實主義畫派畫家也被稱為神祕(魔幻)現實主義,有馬格利特、達利、米羅、馬宋、恩斯特等。畫家在創作中把夢境般的象徵性物體,在令人驚異的、暖昧的結構中重新組合起來,以具象的方式去描繪物象,以擺脫頭腦中慣常的意識,迫使觀眾接受那種非理性的,邏輯上無法解釋的“現實”。哥特式藝術是誇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複雜的和多裝飾的,黑暗的元素為其一大特徵。
  
  3.哥特音樂
  哥特音樂,其實指的是中世紀的音樂。這種音樂風格讓人想起中世紀巨集偉而輝煌的哥特式建築,而現在所說的哥特音樂際上是指哥特搖滾,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產生的,是後朋克運動的一個分支。歌特音樂在英國開始,形成於地下,表現了搖滾最黑暗和陰沉的一面。哥特樂隊也以戲劇化的服裝和它的追隨者(稱為G0ths)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