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中職會計教育中的能力培養問題

才智咖 人氣:1.17W

論文關鍵詞:中職會計教育;終身學習能力;教育改革

論析中職會計教育中的能力培養問題

論文摘要:傳統的中職會計教育過於側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針對我國中職會計學生的能力缺陷,本文借鑑西方國家教育經驗。提出了實現培養中職會計學生專業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中職會計教育作為培養基層會計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提升基層會計人員的素質、提高會計資訊的質量和會計資訊的利用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所具備的能力,則是基層會計人員素質的根本體現,因而應當作為中職會計教育的重心。但是,我國傳統的中職會計教育側重於會計知識的傳授,忽視對會計人員能力的培養,導致基層會計人員在面臨新問題時往往難以形成自己的判斷而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為了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務必要改進中職會計教育,努力培養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能力。

一、會計人員的能力構成

2003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釋出了《成為勝任的職業會計師》,對會計人員的能力框架進行了規範,它將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劃分為兩類:職業能力((competence)與能力(capability),前者指的是在真實工作環境下按照既定標準實現其職責的能力,而後者指的是職業知識、職業技能以及職業價值觀。職業知識包括一般知識、會計與相關知識、資訊技術知識、組織與經營知識;職業技能通常是通過教育與執業經驗相結合所獲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際關係技能、交流技能;職業價值觀更大程度上考慮的是維護會計行業與整個社會的利益,包括承諾保持公正、客觀、獨立,遵照職業準則,關注公眾利益和承擔社會責任、致力於終身學習等。由於我國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等因素與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我國的會計職業能力構成獨具特色,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會計政策的洞察力。劉玉廷((2004)認為會計人員須具備的五方面的職業能力為: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對會計政策的職業判斷能力;在本單位組織和實施內部控制的能力;財務管理的能力;綜合運用財務會計資訊、為管理決策提供意見和建議的能力。許萍和曲曉輝(2005)將職業能力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識,包括風險管理、公司理財、會計與相關知識、資訊科技、外語、經濟學、行為學、統計學等;第二部分為技能,包括解決問題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精神、獲取新知識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靈活性等;第三部分為職業價值,包括遵循法律法規與職業道德、誠信、客觀、保密、社會責任、終生學習、政策水平等。因此,政策洞察力、知識、技能、職業價值等應是我國會計人員能力的主要構成。

二、我國目前中職會計學專業能力培養的現狀

中職會計教育應該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會計專業人員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國的中職會計教育基本上是一種封閉的脫離實際的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普遍存在,中職會計教育已嚴重滯後於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鄧傳洲等,2004),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能力素質難以適應企業的要求。林志軍等((2004)以問卷調查了中國會計從業人員、會計專業的教師和學生對會計教育中應注重的知識、技能和教學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認識,其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會計教育的知識結構仍然較為狹窄,具體表現在跨專業學科知識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對技能的培養方面也相對薄弱,目前的會計教育狀況也還沒有完全提供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有效傳授。實際上,許多學校對基礎課程的設定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往往只瞭解會計處理,而對相關交易活動的經濟實質缺乏起碼的瞭解和判斷。

會計隨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會計知識也在不斷的更新變化之中。部分學校教材陳舊,教學方式呆板,難以適應新經濟條件下對會計人員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許多學校也設立了會計實訓室,但其設計的業務都是簡單化了的常規業務,與企業實際相差較大,難以起到實習的效果,而畢業實習也大多處於放羊狀態,有的學生甚至從沒有去過實習單位照樣開出實習證明,質量難以保證,這導致教學實踐浮於形式。由於得不到充分的實踐,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嚴重脫離實際,甚至部分學生畢業時連基本的常識都不懂,動手能力、判斷能力、溝通能力等均難以適應職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