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

才智咖 人氣:2.02W

【論文摘要】英語學習不僅是語言知識的學習,更是對該語言所蘊涵的文化習俗的瞭解,脫離了文化背景去學習語言知識,我們學到的只是語言的外殼。因此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逐步使學生養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讓學生在實際中正確地運用語言。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

【論文關鍵詞】國小英語教學  跨文化意識

總所周知,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是人類歷史和文化的結晶。它凝聚著一個民族世代相傳的社會意識,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各方面人類社會所有的特徵。《英語課程標準》中說到:“……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可見,跨文化意識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針對新課標提出的文化意識的目標要求,重視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充分認識到英語教學不僅是要求學生掌握一些詞彙及語法知識,能閱讀英文文章,而且還必須讓學生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然而長久以來,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係一直沒能得到足夠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彙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然而在不瞭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異的情況下,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實踐中,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以致語用失誤,交際失敗。而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更應把英語語言教學置於跨文化的環境中,把跨文化交際列為英語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提高英語交際能力。這樣才能使英語教學不失其完整性,學生真正學以致用。

一、啟用教材,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英語文化內涵

不瞭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英語思維與漢語思維間的區別是學生誤用、錯用英語的重要原因。在人們的交流與交談中,中英文化差異大量存在。如問候、稱讚、致謝、道歉以及委婉語、禁忌語乃至身勢語等。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啟用教材內容,進行中英文化比較,幫助學生領會中英文化中的異同。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語3A第七單元時,教師可以藉此告訴學生,中國人和西方人面對“讚賞”表達方式是不同的,中國人受到別人的讚賞時一般會“謙虛”地說“沒什麼”以示禮貌,而西方人則常常會高興地回答“Thank you.”另外是英國人與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的習慣是截然相反的。英國人收到禮物一般不推辭,而是表示感謝,並會當面開啟禮物加於稱讚,所以在教學present(禮物)這一單詞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告訴學生這一跨文化差異的現象,並通過在課堂上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生用所學英語開展交際活動,進行中國人與西方人在接受禮物時的交際片段對比讓學生在生動真實的語境中將這個特殊的方式牢記心間。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衣服真漂亮!哪裡哪裡。這是為你準備的生日禮物,請收下。不用這麼客氣。”而西方人往往會這樣表達:“Todayisyour birthday.Your dressiSbeauti—fu1.”“Thank you!”“Here iS a present for you!”“0h,what’S this?”“0h.It’S a watch.Thank you!”
 二、深入挖掘教材,在文化比較中培養文化意識

語言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對於該國文化的學習。“Learning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est pur—poseof languageteaching”(1904Jespersen).而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習慣的是各種節日和慶典。因此英語國家的節日是英語教學中重要部分。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輸送給學生,還應適當擴充套件,對中英文化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在比較分析中學習和運用語言。如在學習國小牛津英語6AMerryChrismas!時,教師事先用聖誕樹、長筒襪、禮品盒等來裝飾教室,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濃烈的聖誕節氛圍。在濃厚的節日氣氛中,教師介紹聖誕節的由來、聖誕老人的傳說,並組織學生學唱聖誕歌曲等等。同時,教師可以將聖誕節與我國的春節作比較,鼓勵學生找出他們的相同之處。然後比較兩者的不同,並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些不同之處。

三、在英語活動中。體驗文化差異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在牛津國小英語6A新授節日時,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國四個節日的時候,我設計了“以舊帶新”的環節,用“HappyNewYear”與“WewishyouaMerryChristmas.”兩首歌曲進入英語學習的狀態,再通過多媒體出示一系列以往所接觸過的中西方節日的圖片,如SpringFestival,ChristmasandSOon.並請個別學生對這些節日進行簡單的一句話介紹,如此很自然地將舊知識滲透進新知識的教學中。

在教完後,由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對話,用What’syour favouritefestival?來猜測好友最愛的節日,好友可用與圖片相關的短旬或者通過相應動作表情來提示,但不許出現該節日的英語說法,進行交流。這是一個拓展性的活動,其目的是在真實情景中靈活運用新知識進行口語交流,使學生能主動表達自己,學會正確地談論中西方文化,同時也學會傾聽與尊重他人的觀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讓英語課堂真正生活化。學生在交流與板書的過程中,自主發現中西方節日文化的異同點,在回昧各種中西方節日帶給我們快樂的同時,學生更堅定了學好英語,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決心從而體現了拓展學生文化意識,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語言所傳遞的文化資訊是英語教學內容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注重語言教學,還要重視語言文化差異,並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實際中游刃有餘地運用語言。

相關論文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