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對學生審美的作用論文

才智咖 人氣:2.9W

一、民間舞蹈的教學的特徵

舞蹈教育對學生審美的作用論文

舞蹈藝術課程以其寓教於樂的特點,發揮自身的育人功能,對學生的美育教育起著積極的催化和促進作用,在提高學生認知美、體驗美、創造美的能力、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功效。民間舞蹈對高校舞蹈藝術對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範疇、民族習俗、藝術鑑賞能力、藝術評價能力以及對事物特有的藝術審美能力均有一定提高。《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②中關於民間舞蹈的概念也是這樣論述:“一個民族或地區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過程中,由群眾直接創作,又在群眾中進行傳承,而且仍在流傳的舞蹈形式。它具有鮮明的地域與民族特點,既表現了一定歷史時期經濟條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注入新的成分。同時,它也會因失去社會功能或群眾審美心理的變異、以及受到社會性強力禁止而消失,成為歷史的民間舞蹈。”

民間舞蹈課程需要從啟發學生認識民族美、感受民間舞蹈文化美、創造美,從藝術學、藝術社會學、藝術哲學的角度拓展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加深大學生的美育教育。舞蹈本來就是一種以動作為傳遞資訊手段的藝術形式,是表達情感、表達某種潛意識最具說服力的藝術,對於民間舞蹈課堂教學內容上根據大學生的年齡、心理感受、文化修養、情趣愛好的.改變,使之對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分析力,思維創造力,對音樂的領悟力等因素的不同,根據老師傳授的各個民族文化與自己瞭解理解的民族文化知識表現出更多自己的理解、思考與個人性格情感,並富於舞蹈課堂中學習的舞蹈組合賦予更多的感情色彩及藝術觀賞價值。這也說明了,大學生在民間舞蹈教與學的方法模式上,不僅僅追求著各個不同民族民間舞組合的學習及應用,不光要繼續舞蹈教學中典型的“口傳身教”的教學模式,更需要全面的、有深度的講解所授民族的文化精神、民族發展脈絡、民族宗教信仰、地域環境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理解所授民間舞的審美規律與標準,豐富自己對各個民族民間舞蹈的藝術修養。在民間舞蹈教學中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安排教學進度,並能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制定出與年齡相符的教學計劃。這樣能讓學生認識到該民間舞的審美特點,並讓學生能更快的、更清晰、更正確的掌握所學的內容和更徹底的認識所學動作。

二、民間舞蹈學習對大學生審美修養的形成的重要性

中國當今的大學生是社會經濟、文明、道德形成的主流,把大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複合型高階人才是高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而民間舞蹈藝術的學習對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③中,關於中國民間舞蹈(Chinesefolkdance)有這樣的概括:中國各民族的民間舞蹈是各民族歷史發展與藝術創造的成果。它體現本民族文化傳統和審美情趣,具有鮮明地民族風格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性;同時,這些民族又在政治、經濟上相互密切交往,文化上相互吸收、融合,互為影響,逐漸形成既有共同特徵又有民族特色的豐富多彩的中國民間舞蹈,並日益發展提高。中國藝術教育在改革開放以來,對於美育的教育力度有了很大發展。但是與世界上有些國家相比,我們對藝術教育的作用與意義的認識,還處於低層次上。民族文化的藝術教育關係到民族的振興,關係到未來中國人的智慧結構。在資華筠的《科學理念與舞蹈美育》④提出:探究、倡導“舞蹈美育的理論與實踐”,是以揹負著新世紀使命感的專業舞人之自覺,以舞蹈行為實現自我優化;使其為健康人的身心、提升人的意志品格、激發人的創造力———素質的全面提高,發揮能動作用。以舞蹈教育為手段而促進全民素質提升的實現前提在於教育者自身素質的提升。強調美育是學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民間舞蹈教學是通過中華各民族舞蹈美的欣賞與實踐,培養和提高人們對中國各民族歷史發展與藝術創造的成果。民間舞蹈由不同民族、地區、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宗教信仰、民俗習慣、審美意識等原因形成的色彩斑斕的各種民間舞蹈藝術。使其具備欣賞中國民族風俗中的美,陶冶人們的性情,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造就中國現代世界全面發展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