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治理的理論結構

才智咖 人氣:1.1W
財務治理的理論結構
【摘要】財務治理的理論結構是已經研究成熟的理論觀點的合乎邏輯的構思,是財務治理理論的系統性概括,也是進一步開展理論研究的基礎。本文從我國財務治理的理論結構出發,通過和西方財務治理理論的對比,提出我國財務治理理論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財務治理 理論結構
  
  一、我國財務治理的理論結構
  
  我國的財務治理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大約是從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的。財務治理理論是根據財務治理假設所進行的科學推理或對財務治理實踐的科學總結而建立的概念體系,其目的是用以解釋、評價、指導、完善和開拓財務治理實踐。
  財務治理的理論結構,又可稱為理論構成、理論框架、理論體系,是已經研究成熟的理論觀點的合乎邏輯的構思,是財務治理理論的系統性概括。財務治理的理論結構是指財務治理理論各組成部分(或要素)以及這些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根據王化成教授(2000)的觀點,我國財務治理的理論結構可以這樣設定:以財務治理環境為出發點,財務治理假設為條件,財務治理目標為導向,是由財務治理的基本理論、財務治理的應用理論構成的理論結構。以下扼要分析幾個要素:
  
  1、財務治理理論的邏輯出發點
  關於財務治理理論研究的出發點,主要觀點有:財務本質出發點論、假設出發點論、本金出發點論、目標出發點論、環境出發點論等,尚無共叫。筆者以為王化成教授提出的環境出發點論是公道的,由於從財務治理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理財環境對財務治理目標、財務治理方法、財務治理內容等其他要素具有決定作用,有什麼樣的理財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理財模式,財務治理總是依靠於其生存發展的環境。
  
  2、財務治理的目標分析
  多年來學者們提出的財務治理的目標有利潤最大化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和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還有人以為財務治理目標應當是多元的和具體的。近年來在我國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理財目標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和支援。汪平教授(2002)以為: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截止到目前財務理論中最為公道(正確)的理財目標函式。通過這一目標函式,可以將理財行為與企業的持續發展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企業價值是一個前瞻性質的概念,它反映的不是企業現有資產的歷史價值或帳面價值,不是企業現有的財務結構,而是企業未來獲取現金流量的能力及其風險的大小。
  
  3、財務治理的假設
  財務治理假設是財務治理實踐主體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對未確切熟悉或無法正面論述的財務現象,根據客觀的正常情況或趨勢做出的公道推斷,是進行財務治理活動的條件。現有財務治理假設主要有:財務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理性理財假設、資金市場假設等。
  共同的熟悉是財務治理的假設並非一個而是一組,但對其組成持有不同看法。
  
  二、西方財務治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理財學界普遍以為,1958年美國米勒教授和莫格迪萊尼教授關於資本結構無關論的研究論文的發表,標誌著現代理財學的誕生。從那以後,現代西方財務治理理論大體包括這樣一些內容:
  
  1、有效市場理論
  說明的是金融市場上資訊的有效性,即證券價格能否有效地反映全部的相關資訊。有效市場理論給財務治理活動帶來了很多啟示,如既然價格的過往變動對價格將來的變動趨勢沒有影響,就不應該根據股票價格的歷史變化決定投資或融資;既然市場價格是正確和可靠的,對企業狀況的人為粉飾也就不會長久地抬高企業的價值等。
  
  2、證券投資組公道論
  這一理論給出了關於證券投資組合收益和風險的衡量辦法,即:在一定的條件下,證券投資組合的收益可由構成該組合的各項資產的期看收益的加權均勻數衡量,而風險則可由各項資產期看收益的加權均勻方差和協方差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