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課程教學管理學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1.14W

一、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有關課程教學管理學的論文

(一)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

在傳統教學中,課程的主要安排是課堂理論教學,教師絕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本身缺乏企事業管理的實踐經歷,他(她)所教給學生的也只能是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教學內容與實際容易脫節,對管理原理的解釋缺乏針對性的案例或有案例而解釋不到位,結果常常是紙上談兵。

(二)教材建設落後

隨著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是國內和國外企業經典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層出不窮,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不斷更新、完善和發展,一方面卻因為不少高校把管理學等同於其他專業基礎課,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多年前出版的老教材,知識陳舊、案例老化、方法落後,大大影響了學生對前沿知識的學習、接受和理解。

(三)課堂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落後

原理課的教學最容易陷入“填鴨式”的“滿堂灌”,沒有師生互動,或即使有也因為互動不到位而流於形式。雖然在有的教學過程中也引入案例分析,但因為方法不佳,學生參與度低,沒有讓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充分鍛鍊,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現行的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方法主要依靠期末考試卷面成績。雖然平時成績佔了一定比例,但因為課堂教學內容容量很大,課堂理論教學時數又少(36學時或54學時的),不能讓每個同學都有展示的機會,要在期末卷面考核成績中客觀全面反映學生的努力度、創造度、收穫度是件比較困難的事。

(四)合適的教學案例較少

案例在原理講述中的作用,相似於高等數學課的公式應用:數學課為了讓學生掌握公式的應用,必須通過多個例題的講解練習,學生才能掌握;要讓學生對管理學原理理解透徹,也得通過多個案例的分析。但國內教材中多為理論闡述,配套的教學案例較少(多為每章或多章後附1-2個),使得課堂教學所能選擇的案例內容少,純理論講述往往引不起學生共鳴,吸引不了學生的眼球,收不到應有效果。

二、管理學教學的發展方向

(一)重新審視課程定位與教學理念

管理學原理是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它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要為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研究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還承擔著培養學生管理素養的任務,具體包括引導學生明確管理的角色認知,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協調、溝通和決策能力,擁有團隊精神和人本主義意識,形成現代管理思維理念等。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層次目標應該是企事業單位的中層管理者。根據管理學原理,中層管理者的概念技能、技術技能、人際技能三者之間的比例應該是相當的,從而決定該課程的定位:

(1)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堅持以應用技術能力培養為主線。

(2)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實訓,注重能力培養;

(3)重視學生的實踐、參與度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師所“教”的管理原理原則應該結合目前企事業單位的現實,而不是從理論到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圍繞原理原則提些思考問題,讓學生課外查資料尋找答案,促進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從以教師組織教學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自我總結髮現、自我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實現這些轉變,不是單靠管理學科的教授者轉變理念,院校的管理者,直至教育部門的管理者都要對此有認識,在眾多部門的配合下才能保證付諸實踐。例如上海市教委吸收MBA的好做法,規定應用性學科的教師必須到企事業單位掛職半年以上,並給予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給予時間與經費的支援),切實解決任課教師理論脫離實際的問題,為教師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在這方面可以借鑑國外的經驗。如在20世紀90年代海爾集團迅速發展的時候兼併了青島紅星電器廠,並很快利用海爾的管理經驗使紅星電器廠扭虧為盈,這一經典管理案例被哈佛商學院收入其管理學教材中。我們在管理學教材建設方面也要向國外學習,對國內外管理學的最新理論及案例進行精心選擇,及時補充新知識、新案例。另外,因為管理學原理課程內容的寬泛性,與後續的有些專業課程如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管理等在內容上會有不同程度的重複。因此對管理學原理課程的基礎性特點,對涉及後續課程的有關內容的講述要做適度的調整。

(三)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理論講授法是最為普遍採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要提高這種方法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大力推行參與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和教師一起為謀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方面可以給自覺性差的學生以學習的壓力,一方面成功解決問題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現在常用有效的方法有: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管理遊戲、團隊教學法等。但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首先,教師要對管理理論理解到位,才能挑選到與之相適合的案例;其次,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查閱資料,才能挑選到時效性強、現實性強,同時又有一定深度的案例,才能達到真正鍛鍊學生能力的目的;再者,對案例教學還需要特意設計教學方法,讓學生有備而來、有話可說、有感而發,能遵循事先的教學安排進行討論活動,避免案例教學最容易出現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鬆散局面。哈佛商學院MBA的學生一共要學800個案例。我們國內教材中沒有那麼多的配套案例,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收集。現在被教師嘗試採用的情景模擬教學法和團隊教學法的共同特點是學生參與教學中。教學設計的方案不同,學生的參與度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學校將班級改制成模擬的貿易公司,選出總經理、副總經理,成立人事部、財務部、採購部、市場部、銷售部等。根據每章節內容,創設不同的模擬子情景:每個學生根據所學的組織職能知識擬定自己的崗位工作職責,讓總經理、副總經理與各部門負責人一起協商組織結構的設計,討論計劃決策、組織、領導、控制這些管理職能中的具體方法等。但實施這類模擬模擬有時需要昂貴的設施,另外,參與的學生多了,課堂突發性事件難以防範,教師難以左右教學局勢的發展,因此一般條件下較難以做到。

(四)改進課程考核評價方法

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應用性非常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課程目標的重點。現行的課程考核一般分為兩部分:形成性考核(即平時成績)和總結性考核(即期末成績)。例如重慶三峽學院形成性考核成績佔總成績的40%(其中平時表現佔20%,大作業佔20%),總結性考核成績佔總成績的60%(知識性考核佔40%,能力性考核佔60%)。陝西國際商貿學院國際經濟學院平時課堂考核佔1/3(包括課堂討論、主題辯論、案例總結等),平時課後考核佔1/3(包括課後作業、小論文、專題調研報告等),期末理論考核佔1/3(包括知識性考核佔40%、能力性考核佔60%)。平時成績該記哪些內容,期末筆試又該如何出題與分佈分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

(1)合理成績折算比例。形成性考核成績內容應該有平時表現(包括出勤、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等)情況,大作業(主要是指課後作業、小論文、專題調研報告等)情況;總結性考核(即為期末考試)成績內容包括知識性考核與能力性考核兩部分,佔分一般前者略少於後者。考試題型多樣化,使課程考試既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廣度。

(2)將個人考核和小組考核相結合,靈活運用其他考核方法。為了避免卷面考核的不足,有的學校採用了:①課堂抽題簽進行口試考核;②隨堂開卷綜合分析相關案例考核;③通過網路模擬管理環境進行相應問題解決等。

(3)注意建立學生平時成績檔案,構建全程監控型考核體系。具體指學期開始時即建立每個學生的成績欄目:包括上課出勤情況、課堂紀律、課堂發言情況等。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隨堂作業、課後案例分析、課外調查報告等階段性考核成績。實踐證明,只有注重建立與教學配套的多環節、全方位、立體化的考核體系,才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主體意識,發展良好個性,形成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