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歷史和生態危機的起源

才智咖 人氣:2.17W

一 環境歷史及其方法論的原則

環境歷史和生態危機的起源

      (一)人與自然相互理解的歷史
    世界環境的歷史就是有意識地努力去書寫一種新的世界史。假設我們瞭解並能夠想像可能存在許多種世界歷史,那麼,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位歷史學家所做的評論:“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歷史方法比環境歷史對於人類的相互聯絡和對於人類與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生物的相互依賴有著更加敏銳的意識,它補充並且常常質疑傳統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形式的歷史分析。”
    環境歷史究竟是什麼呢?如果我們將它與其他形式的世界歷史做一個對比,就很容易看出它的主要特點。“舊”的歷史幾乎與自然沒有聯絡,主要與人類的政治活動相關。一旦涉及自然,舊的歷史就會將文化與技術的發展描繪成把人類從對自然界的依賴中解放出來,並給人類提供管理自然界的手段。在環境歷史上最受關注的剛出版的一篇論著中,作者Donald Hughes(美國丹佛大學歷史系)對環境歷史的主要任務和方法作了如下概括:
    “環境歷史的任務是研究長期以來人類與作為其中一部分的自然社會的關係,以便解釋影響這種關係的變化過程。作為一種方法,環境歷史運用生態分析作為理解人類歷史的一個手段,研究其他物種、自然力量和生物圈等多種因素對人類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對非人類生命體和生物網的影響。環境歷史學家認識到通過這些方法,地球上的生命系統和非生命系統影響了人類的歷史過程。他們也對人類在自然環境中所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這些過程同時發生且互為條件。”
    環境歷史將生態觀點作為方法論原則引入對世界歷史的描述中,這成為了它區別於其他形式的世界歷史最大的特徵。環境歷史從這樣一個新視角入手,目的是將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存在看作一種生態過程。對於這種觀點的方法論的改變,其最基本的爭論在於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即無論人類是否希望,無論他們是否意識到,經濟學、貿易和世界政治都在經濟學上被稱作為“自然資源”的可用性、位置和極限所制約。政治和經濟的歷史對於地理學、地質學和生物學的忽視已經到了相當危險的地步,因為後者揭示了事物的順序,而前者正是依賴於這種順序,並且按照這種順序執行的。
      (二)歷史與生態的結合
    很顯然,這種對人類歷史的新的理解方法一方面已經超出了對人類目前環境形式的普遍關注;另一方面,由於對世界歷史的描述將把生態過程作為主題,它將以生態學作為其理論基礎。換言之,“如果世界歷史是平衡的、準確的,它將不可避免地考慮到自然環境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各種方式”。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推測,這種歷史解釋的新方法試圖把歷史與生態的深刻見解因某種目的而恰當地結合起來。我們首先考慮兩點:第一,新方法將地球當作人類和其他共同體的自然環境;第二,它注意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人類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所有生態系統在地球上都有其一席之地。
    環境歷史認識到,生態科學理解了地球上人類存在的歷史方面的基本含義,因而找到了其方法論的動力。我們也許可以根據以下兩個理由接受這一觀點:首先,當我們準備要將目前的環境危機理解並解釋為生態困境時,我們必須首先了解過去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和相互作用,以及造成目前這種情形的原因;第二,生態學在研究自然共同體的一系列變化時,其本身也是一門歷史科學。
    我們越是迫切地希望理解當前的形勢,找出控制這種形勢的方法,我們就越要好好地應用科學和歷史。至少根據我們的共識,這兩者有助於我們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對環境變化應進行解釋和評估
    就目前的環境窘境和環境歷史所採取的方法論立場,對於Hughes和很多其他的歷史學家而言,環境歷史的論述不僅僅要給過去一箇中性的描述,這種論述更應該是可解釋和可評估的。這一點,Hughes同其他學者,如William Cronon一樣講得很明白:“歷史解釋必須考慮到人類是生態系統一部分這一事實。在許多方面人類社會已經發生和即將繼續發生的事情,只是一個生態過程。 ”
    Hughes沒有把“自然”(physis)和“文化”(nomos)絕對區分開。他堅持認為:“從很重要的意義上講,文化是自然的一部分,因為文化是人類——一種動物物種的產物。”
    “平衡”和“可持續”是在解釋和評價生態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指導性概念,兩者都取自並應用於對生態過程的歷史性解釋。這就是說,環境歷史描述一個生態過程,這種過程有時會趨向平衡和可持續,有時會經常偏離它。但是,運動是始終存在的,過去如此,將來仍將繼續。平衡的觀點不是用來指一成不變的狀態。平衡實際上是一種穩衡態。對環境理論而言,只要不是停滯不前的,就是有用的觀點,它必須明確指出生態狀況變化的過程。“可持續”在現在的發展修辭學中被誤用,它不應表示永遠發展的經濟,而是指在生態系統可承受、資源不會受到永久性損壞的條件下,對資源的多種利用。在生態系統可承受範圍內的一些變化是為了吸收、補償、保持生態系統的健康。另外,一些變化則超越了這個範圍,因而腐蝕、改變,甚至完全破壞了生態系統。有些變化程度之強,以至於可能會影響區域性生態系統,乃至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功能。
    要理解人類歷史上許多環境描述如何以及為何會對我們造成恐慌甚至可怕的效果一點都不難。環境描述報道了過去很多由人類引起的生態災難,並且為我們提供了大量關於目前環境形勢的科學分析資料。所有這一切都可以作為判斷地球上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以人類居住環境是否穩定(是否平衡)的材料。環境描繪正是如此也必須如此,因為它是環境歷史的基本原則,而“將歷史置於它的情境”;而對於此情境,J. D. Hughes宣稱道:“必須把人類事件放到它們真正發生的情境之中,也就是地球的生態系統之中。”以下的表達同樣含有此意:“這裡所講的世界歷史是將生態過程作為它的組織原則,將生態情境和環境變化作為最主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