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生態批評視角解讀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

才智咖 人氣:1.47W

【論文摘要】生態文學批評是一種新生的跨學科、跨文化的文學批評理論。它的主要任務是重審人類文化,揭示生態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生態批評認為,人類今天所面的生態危機歸咎於西方人類中心主義思想。本文概述了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的兩種主要表現形式:基督教文化;科學技術以及生態批評所提出的解決生態危機的途徑,即,走出人類中心主義向生態整體主義轉變。

試析生態批評視角解讀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

【論文關鍵詞】生態文學批評;人類中心主義;基督教;科學技術

二十世紀後半期以來,人類面臨著空前的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如果危機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在不遠的將來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種群將有可能從地球上消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全新的文學批評理論:生態批評應運而生。生態批評的主要訴求是重審人類文化,揭示生態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生態思想家沃斯特明確指出:“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全球性生態危機,起因不在生態系統本身,而在於我們的文化系統。要度過這一危機,必須儘可能清楚地理解我們的文化對自然的影響。”生態批評以當代生態整體主義哲學為思想基礎,從跨學科、跨文化的視角探討文學、文化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雄辯地揭示了生態危機本質上是人類文化的危機。反對簡單地將生態問題還原成經濟問題或技術問題。要從根源上解決生態危機,僅靠自然科學技術或經濟手段遠遠不夠,必須有人文社會科學的積極廣泛的參與和引導。要解決生態危機,必須走出人類中心主義思想,打破基於二元論、機械論的傳統學科的界限,從跨學科、跨文化的視角探尋解決生態危機的對策。

生態批評家們達成的一個共識是:生態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是根植於西方文明中的人類中心主義。因為西方文化的核心就是人類中心主義,所以要想徹底解決生態危機,必須多視角、深層次地對人類中心主義的各種表現形式進行分析和批判。

一、基督教人類中心主義

人類中心主義是一種以人為宇宙中心的觀點,它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唯一具有內在價值的存在物,是一切價值的尺度。自然及其存在物不具有內在價值而只是工具價值。因此,人類實踐活動的出發點和目的只能是人的利益。人類中心主義將自然排除在人的道德關懷範圍之外。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整體主義和生命倫理相對立。

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督教是人類中心主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國科學史家林恩·懷特是第一位抨擊基督教的生態思想家。1967年,他發表了頗具影響的'文章《我們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懷特認為,猶太一基督教的人類中心主義是生態危機的文化根源,它構成了我們一切信念和價值觀的基礎,指導著我們的科學技術,賦予人類為滿足自己的慾望而掠奪、統治自然的神聖權利。首先,從教義上看,基督教把人看成是上帝創造的最高產物,是自然的絕對主人,對人來說任何存在物都是為他安排,歸他統治的。在《聖經·創世紀》中,上帝造人時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照我們的樣式造人,讓他們管理海中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的所有動物及地球上的每一個爬行動物。”這段話暗示了人的超自然性。人通過命名所有的動物而確立了對他們的統治。其他生物除為滿足人類的目的外沒有任何價值。其次,基督教通過摧毀其他宗教的萬物有靈論,通過自然的祛神化手段,實現了人類把自然視作沒有生命、沒有情感的物質而進行肆無忌憚的掠奪的目的。人類曾經懷著敬畏之情看待自然,但這種感情遭到基督教的排斥。基督教禁止將自然賦予神性,摧毀了古代宗教的萬物有靈論。從此,人類剝削自然的禁令也隨之消失了。自然被祛神祕化為以後的科學世界觀奠定了基礎,科學世界觀將自然看作是非神祕性的、消極的,適宜於被人操縱、控制的。可以說,科學技術主宰自然的思想基礎就是基督教的祛神化的自然觀。

在歐洲的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期間,基督教統治自然的思想影響深遠,主宰著歐洲與美洲的歷史、文化、藝術及科技等方面。人類中心主義,人的優越性,人對自然的征服與統治是最常見的主題。在歐洲,人們普遍認為人類活動的目標是征服自然。在這種背景下,西方現代科技開始壯大。培根的名言“knowledgeispower”,翻譯成“知識就是權力”似乎更貼切,其實質是,科學為人類統治自然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和至高無上的權力。基督教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成為現代科學基礎的笛卡爾哲學。笛卡爾哲學認為,人與其他存在物的區別在於人具有理性和語言能力,人的優越性證明人統治自然的合理性;動物由於缺乏這些品質,只能被看作是自動機器,只有人兼有物質的肉身和理智。笛卡爾凸顯人與自然的區別、人對自然的優越,與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相吻合,其目的是為人對自然的統治提供哲學思想上的依據。在其文章中,懷特還提出了僅靠科學技術解決生態危機的片面性。

西方現代科學源於基督教,其目的是強化人對自然的統治,因此,現代科技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惡化,相反,賦予了人類主宰自然的無窮力量。懷特指出瞭解決問題的兩個辦法。一個是跳出基督教的圈子,從其他宗教尋找生態智慧,另一個是挖掘基督教的生態資源,綠化基督教。人類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危機,人必須從主宰地位退出,賦予萬物主體性,用包括人在內的萬物平等的觀念代替人對自然的統治的人類中心思想。

二、科學技術——社會危機與生態危機的根源

文藝復興,特別是啟蒙運動以來,在張揚人性、提倡理性的人文主義的影響和推動下,科學技術獲得了崇高的地位。反宗教和倡理性的革新程序,賦予科學以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重大意義。對很多人來說,科學是現代的宗教,是永遠正確的,永不犯錯的。但事實是當代科技不僅成為統治自然的工具,而且也變成統治人和社會的工具。科技的發展不僅引發了嚴重的生態危機,也造成了嚴重的人文危機和社會危機。主要表現在技術導致自然異化,人與自然關係的異化,人性異化,人與人的關係的異化,從而導致整體生態系統的崩潰。

生態批評家指出:科學不僅加劇了人與自然的疏離,導致生態危機,而且成為統治人、壓迫人的工具,造成人與人關係的異化,人與社會的異化。這一切都歸因於現代技術的四個特徵:技術的齊一化;效率的追求;非人化和技術失控。首先,技術的齊一化,即現代化大生產製造標準化產品,均質化的民族文化,單一二的工業化使得個性喪失,地區差異消失。其次,對效率的追求使得人的價值被忽視,數量替代質的東西。人成為機器的奴隸。另外,技術社會的關係是專業化和功能化,真正的人際關係受到威脅。技術創造各種方法操縱人,人被客體化,人成為物體。最可怕的是技術的失控。當各種技術形成一個複雜、交錯的網路時,它們彷彿有了生命,成為人類無法控制的力量。技術最終控制了人與自然,造成嚴重的社會危機和人文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