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規模經濟的再熟悉

才智咖 人氣:1.16W
對企業規模經濟的再熟悉
摘 要 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應儘快打造“的航母”,以更好實現規模和進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國內企業對企業規模與規模經濟存在的一些熟悉誤區為切進點,提出我國實施大企業戰略需要深化的幾點熟悉。
  關鍵詞 企業規模 規模經濟 現狀 熟悉

  隨著我國加進WTO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序的進一步加快,我國的各行業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市場環境。企業作為國家競爭的微觀主體,其競爭能力也是決定一國競爭上風的關鍵所在。面對日趨白熱化的國際競爭,特別是來自國外跨國公司的競爭壓力,儘快打造“中國企業的航母”,以更好實現規模經濟和進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各界共叫,國家為此也專門制定了重點培育幾十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團體的戰略和措施。本文以目前國內企業對企業規模與規模經濟存在的一些熟悉誤區為切進點,提出我國實施大企業戰略需要深化的幾點熟悉。
1 規模經濟——大企業戰略的基礎
  一般以為,大企業的上風主要源自於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即技術的演進是大企業得以產生和的根本性原因。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這種熟悉,也是我們現有的關於大企業知識的主要理論淵源,它為我們指出了企業規模擴張的內在動因。
  規模經濟一般指的是規模與本錢的關係,當均勻本錢隨著生產的產品和服務的數目的增加而下降時,就出現了規模經濟。如圖1所示,在達到長期均勻本錢曲線的最低點M(最低有效規模,MES)之前,當產量從Q1增至Q2時,均勻本錢也相應由AC1降至AC2。這裡M點非常重要,它的經濟學意義是,企業在選擇生產能力規模或進行投資時,至少要大於這一產量水平。規模經濟性決定了市場上每個競爭者為了繼續生存所必須佔有的市場份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在某一產業中進行競爭並能獲利的企業數目的上限。
2 我國企業規模經濟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主要行業的規模結構有了根本的改觀,但是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間隔。例如,代表著中國內地大企業總體發展水平的“中國500強”,其1998年度的均勻資產規模、銷售收進、人均利潤、人均收進、資產利潤率及銷售利潤率僅相當於當年“全球500強”均勻水平的0.9%、1.7%、12.3%、9.5%、24.7%及131.6%;是當年“全美500強”均勻水平的2.5%、3.5%、9.1%、10.7%、12.0%及86.2%。
  總體上,我國產業企業的“規模經濟”並不是處處可見的東西;不僅如此,也有很多經濟學家甚至發現,“規模不經濟”是中國產業企業的典型特徵(張軍,2002)。加進世貿組織後我國面臨挑戰的行業大多屬於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這類產業一般都有很高的規模經濟要求和技術素質要求,只有大規模生產才能降低本錢,保證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只有大規模投進才能形成自主開發能力,保持產品在技術上的競爭力。因此,改變目前中國企業規模結構現狀,有效實現規模經濟,增強企業競爭力已顯得十分迫切。為此,國內企業也紛紛制定了實現企業規模擴張的長遠規劃。
  但是,同時我們也應冷靜看到,國內一些企業對企業規模與規模經濟的熟悉仍存在誤區,比如在企業規模的確定上,片面誇大越大越經濟,卻忽視了規模經濟實現的條件,結果出現越大越笨、越笨越死的局面;在規模經濟層次的把握上,混同工廠規模經濟與企業規模經濟,致使企業難以針對自身癥結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在規模經濟的實現上,錯把規模當作效率的原因,致使企業本末顛倒,缺乏應有的市場競爭力等等。因此,在我國企業致力於打造中國的“企業航母”、實現民族經濟振興的時候,重新深化對企業規模與規模經濟的熟悉應是十分有益的。
3 深化對企業規模與規模經濟的熟悉
3.1 區分規模經濟的兩個不同層次:工廠規模經濟與企業規模經濟
  工廠規模經濟主要是指因大批量生產能夠採用更先進的工藝,更大型、更專業化的裝置,實現標準化、專業化和簡單化作業,從而大量減少單位產品的裝置投資,大量節約原材料和能源。而企業規模經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企業規模的放大使企業的經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有可能經得起暫時的虧損,有能力開發風險大但同時盈利性也更大的產品,可以大量減少廣告促銷用度,有利於發揮現在商標和企業商譽的潛伏價值等。它可以指生產經營同類產品的若干個工廠(或生產線)實現橫向一體化,或處於生產經營過程不同階段的工廠(或生產線)實現縱向一體化,以及生產經營多樣化等三種途徑所產生的規模效益。工廠規模具有很強的規模經濟性,而企業的規模經濟性要相對小得多。一般來說,工廠規模的擴大,會導致規模經濟的出現,而對於僅僅是企業規模的擴大,應持警戒的態度。
TAGS:企業 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