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重要性在審計過程中的運用

才智咖 人氣:1.5W
審計中的重要性,是指報表國中存在的導致會計資訊使用者改變其決策的錯誤程度。假如會計報表中存在的錯誤能夠使會計資訊使用者改變其原來的決策,這種錯誤即為重要錯誤。

  重要性概念對審計工作有重要,它貫串於整個審計過程。在審計的預備階段,審計職員要對重要性進行界定,作出初步判定,並將重要性價值分配於各個專案,以此作為各個專案答應出現差錯的最高額度;在審計的實施階段,審計職員根據在預備階段確定的重要性標準,評價所發現的是否重要,以此確定是否要作進一步的審查,並作相應的記錄;在審計的終結階段,審計職員要根據重要性標準,對在實施階段發現的題目進行評價,以此確定發表何種審計意見。由此可見,公道界定和正確運用重要性標準,對做好審計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在審計過程中運用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 對重要性作出初步判定

  對重要性作出初步判定,就是對會計報表中答應出現的錯誤作出上限規定,對於超過上限規定的錯誤,即以為是重要錯誤,不能接受。由於會計報表的讀者不同,的具體情況不同,因此,對重要性的初步判定也沒有同一的標準。在國外,各國權威部分或審計準則也未對重要性作同一規定。一般來說,在實際工作中對重要性作初步判定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企業規模。企業規模的大小對重要性的判定有重要影響。同樣數額的錯誤,對小企業來說可能很重要,但對大企業來說就可能不重要。在審計實務中,純粹從金額上對重要性進行規定是不行的,還必須考慮錯誤的相對數,只有把盡對數與相對數結合起來,對重要性作出判定才有意義。一般來說,規模大的企業,重要性的盡對數較大,相對數較小;規模小的企業,重要性的盡對數較小,相對數較大。

  2.專案。專案內容對重要性同樣有重要影響。由於不同的專案內容,其數額大小不同。此外, 不同的專案審計本錢不同,錯誤可能性也不同,等等。因此,對不同的專案,就有不同的重要性標準。根據國外的經驗,一般以為,資產負債表和收進專案重要性標準為1%~5%,5%以上的錯誤為重要錯誤,1%以下的為不重要錯誤,介於1%至5%之間的,依靠審計職員的職業判定,如較大企業可用較小的百分比;損益表專案(除收進外)重要性標準為5%~10%,10%以上的為重要錯誤, 5%以下的為不重要錯誤,介於5%至10%之間的依靠審計職員的職業判定。但以上只是數值,實際運用仍然可有較大的差異。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我們可以對不同的專案作出不同的重要性判定,並用不同的重要性標準來評價不同專案的錯誤,但假如某項錯誤涉及不同的專案,還是應該採用同一的、這些專案中最小的`重要性標準來評價該項錯誤。例如,審計職員初步判定活動資產重要性標準為15萬元,即15萬元以上的錯誤均屬重要錯誤;利潤重要性標準為10萬元,即10萬元以上的錯誤均為重要錯誤。假定審計職員在審查中發現了一項虛增活動資產12萬元導致利潤虛減12萬元的錯誤,則該項錯誤即為重要錯誤,由於12萬元超過了對利潤專案規定的10萬元的重要性標準。而假如該項虛增活動資產12萬元的錯誤是由於虛減了長期資產12萬元引起的,由於這種資產分類錯誤對利潤專案無影響,因此不屬重要錯誤,由於沒有超過對活動資產規定的15萬元的重要性標準。

  3.錯誤性質。判定重要性標準,還要考慮錯誤性質。假如錯誤性質嚴重, 哪怕錯誤金額較小,也可看作重要錯誤。例如,存貨短缺了1000公斤,價值10000元,假如短缺是由於盤點差錯引起的, 則屬不重要錯誤;假如短缺是由於保管職員監守自盜引起的,就屬重要錯誤。因此,可以這樣判定:故意的錯誤比無意的錯誤重要。由於故意的錯誤說明治理不善,而治理不善可能隱含著更嚴重的題目。此外,可能引起嚴重後果的錯誤,也可看作是重要錯誤。例如,某業務職員未經特定授權而與客戶簽訂了的一項協議,而該協議的簽訂將使企業承擔某些重大的義務,如賠償損失或借款擔保等,假如賠償或擔保損失很可能發生,則該錯誤也屬重要錯誤。
TAGS: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