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論文

才智咖 人氣:3.22W

一、人才培養模式和應用型人才的概念

淺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論文

社會可以對不同的人才在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四類分別為理論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它是通過工作和活動的目的來進行分析的。

在1997 年,以頒佈的世界教育分類標準,普通高等教育重在培養理論型和工程型人才,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更偏重於應用型人才。那麼我們所說的應用型人才其實就是把成熟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那麼對於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想被塑造成應用型人才,往往取決於你就讀的院校是怎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但在通常情況下,所謂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教育理論指導下,為了培養目標所採取的教育手段和組織模式。那麼人才培養的模式的主要構成是培養目標、教育培養內容、教育培養過程(方式和方法)、教育培養制度(保障)和教育培養評價等。那麼高職院校要先培養什麼樣的人,通過什麼方式去培養是其關鍵,如果在某些不足的地方得以調整,那麼就會對人才型別的培養有非常大的影響。

二、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

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主要是有個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包括教育培養目標、課程與教學原則、方式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和體現,這也是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的關鍵。但是在目前,對於許多高職院校來說,沒有對培養目標有準確定位,一方面也因為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過高和過廣,都是以培養寬口徑、厚功底的通才為目標,且更多的是需要會計實務工作、教學和科研人才的培養。但是這些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往往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現在大多的畢業生他們的理論知識不紮實,且又缺乏實際工作的經驗和一些熟練技能。另一方面又會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強調最多的是多證書教育,其導致的結果就是偏向了高職教育。在我們認為,應用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的目標的準確定位更多的是要把握市場的需求,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所以首先要認識到如今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程度在不斷的提高,那麼我們就要立足學校地方性這一根本特點。再一個因為我國正面臨激烈的國內和國際的競爭,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目標它就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根據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專業規範、標準的更新作及時的調整。總的來說,要具備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的條件,就必須按照各層次會計人才目標,培養學生紮實的理論知識,且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意識,並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和領導企業能力。

三、高職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途徑和對策

1.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建立專業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要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會計就業崗位群及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會計類人才。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探索“ 就業導向、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內涵式發展”。並且要對其進行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的準確定位,並要做到在充分的行業調研、市場人才需求調研和專業分析的基礎上。二是要建立專業特色,實施差異化的“錯位策略”,避免專業設定和建設的同質化。根據《上大學網》高等院校最愛的專業排行榜顯示,會計電算化專業可以算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在高職__院校和本科的專業,它的點選量是非常高的,可以算是“同源共流”。在近些年會計專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專業,招生火爆甚至呈現“一窩蜂”現象。但是學校的一些教育和裝置還有場地都沒有什麼改善,還是侷限於一般性的常規教學,缺乏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戰略思考,這很不利於這個專業建設的持續發展。所以個高職院校要建立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專業特色,實施差異化的“錯位策略”,避免專業設定和建設的同質化,做到以特色化求發展。三是要推進課程建設。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和關鍵,也是專業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要做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內容,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那麼課程的建設和開發不僅是體現對社會需要的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也是體現了會計職業資格的標準與課程內容的對接,重構和優化課程體系。

2.將會計工作過程設為主線,把實際工作任務作為導向並按技能專案進行構建課程體系,使實際的教學工作和教學內容保持一致性,這也可以說是將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改造。其次就是將會計準則、制度、政策法規的新變化以及會計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新方法,對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納稅實務、財務管理、會計綜合實訓、審計實務等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改造。

3.要拿專業教學的標準來規範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並建立以能以培養為目標來評判的特色鮮明的課程標準。將職業崗位標準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與職業崗位標準有機融合。使之更容易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需要,建立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聯動開發機制,也可以將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證內容放入到現實的教學內容中去,實行“課證結合”,推進專業設定、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

4.將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形成對接,把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做到不斷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也可以利用會計是一個專業實踐性很強的一個專業,其就業對工作經驗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可以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作為會計專業建設的重頭戲和特色,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

5.做到改革實踐教育的環節並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的教學環節,採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實行“任務驅動、專案導向”的教學模式、教學做一體化,當然在教學裝置、軟體配置、功能齊全、能滿足會計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專案化教學的需要的校內實訓室,支援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模擬實訓系統開發與應用。

6.要以職業能力培養和就業能力提升為核心,不斷地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推行“工學交替”、“訂單育人”,與企業合作建設會計訂單班,建設產學研結合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縮國小校專業教育與就業的距離,為學生打造一個“培訓+實習+就業”的職業發展平臺,拓寬就業渠道。

7.適應會計行業技術的新發展,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路資訊資源的利用。要充分利用現代的資訊科技,可以通過各大資訊網路課程的教學方式,將課程大綱、授課計劃、學習指導、教學課件、電子教案、各章習題、實踐教學指導書與報告、學習實習實踐成果、課程錄影、操作錄影等資源全部上網。做到加強網路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構建利用資訊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這樣學生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在網路課程上進行預習,先自學再複習,教師也可以佈置學生在課餘時間通過網路上的教學資源進行對課程的預習,並佈置課程作業。學生在預習中遇到什麼線上答疑區,在課程中,師生之間可以展開互動,拓寬學習渠道。

8.教學的方法要通過精講多練,採用案例式、啟發式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主要以書本為主,單一的以教學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現在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練並重,教學統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多的採用案例教學法、問答教學法、技能模擬訓練等,也要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更多的激勵和鼓勵學生做獨立思考,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是主導地位,師生之間也要相互互動,把教學方法全部改革,開設高階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訓、出國進修、下企業鍛鍊、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

9.不斷加強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使師資隊伍成為高水平的團隊,要不斷的改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同時去提高教師行業的企業經驗和職教能力。不斷的加強師資隊伍培訓工作,可以通過將教師派出學習高階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訓、出國進修、下企業鍛鍊和加強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培訓能力。更要以老換新,不斷的有年輕的血液,也是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教育、科研能力水平的一大關鍵。在教師進入工作中,要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訓基地(實訓室)、培訓青年教師、指導實訓等方面積極作用。共同打造具有社會培訓服務能力的“雙師型”專兼職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