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才智咖 人氣:3.03W

關鍵詞: 媒介生態學 基本原則 媒介生態

媒介生態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所謂媒介生態學(Media ecology),是指用生態學的觀點和方法來探索和揭示人與媒介、社會、自然四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發展變化的本質和規律科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媒介生態學是人類在處理“人—媒介—社會—自然系統”相互關係的生態智慧的結晶。它既反映了人類對媒介生態現象和媒介生態規律的漫長認識過程,也反映了人類對媒介生態經驗和媒介生態知識的逐步積累和系統建構。

當前的媒介生態研究已經幾乎滲透到傳播學研究的方方面面:包括方法論、媒介組織、資訊傳播與接受、受眾與文化、媒介政治、媒介管理等等。因此,如果歸納和總結出一套正確、合理的媒介生態研究的原則,無疑對現在和未來的媒介生態研究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都具有一定的規範作用、導向作用、定勢作用和保證作用。我們認為,在現時代,成功而有效的媒介生態研究必須遵循和堅持以下六條原則:

一、整體優化原則

媒介生態系統具有“自然的有機整體性”。“這一領域的特點是不僅把傳播作為其研究主題,而且把注意力轉向與傳播有關的整個領域。”[1]媒介生態學面對的是一個充滿活力、飽含生機、擁有自己的意志和情感的有機整體,當然,那也是一個充滿神祕和魅力、令人尊敬又令人畏懼的媒介生態領域。平時,媒介似乎有點散漫,甚至有點各自為政,然而一旦面臨危機,它們就會立即形成具有整體特徵的一座堡壘、一道長城,充滿鬥志和激情。“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說的是不經約束的部分之和會小於整體,但也要認識到優化組合的部分也可能等於或大於整體。整體與部分有緊密的內在聯絡,但並非不可分割,只要依據分割同一性、同質性、科學性的原則進行分析完全可以再現整體性。因此,不論是從媒介生態學的角度,還是從媒介管理學或傳播學的角度,我們都應該用系統論和整體論的觀念來研究媒介生態,強調媒介的資訊傳播、經營管理要與社會系統的生態需求保持協調一致、和諧融洽,既有利於人類的物質文明,也有利於人類的精神文明,使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整體效益達到最佳。

二、互動共進原則

萬物相互關聯。作為綠色生態研究的媒介生態學,主張人與媒介、媒介與媒介、媒介與社會、社會與環境之間和諧協調、互動互助、共進共演、攜手並進。恩格斯早就對人類征服自然“雄心壯志”提出過質疑:“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在第一線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線和第三線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它常常把第一個結果重新消除。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別的地方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他們夢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荒蕪不毛之地……”。“因此我們必須在每一步都記住:我們統治自然界,決不象徵服者統治異民族那樣,決不同於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個人,——相反,我們連同肉、血和腦都是屬於自然界並存在於其中的;我們對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們比其他一切生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2]在人類發展歷史上,人類對自然的許多勝利都是有代價的',並且代價往往過高,經常是得不償失。所以,我們應該改變觀念,科學利用人—媒介—社會—自然之間互利共生的生態關係,保持媒介生態系統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有序和動態平衡,尋求建立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新型“競合關係”,達到各方的互惠互利、和諧共贏。

三、差異多樣原則

早在2000多年以前,周太史史伯就提出了“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國語•鄭語》)的著名命題,指明瞭系統的和生性、差異性和多樣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和”作為差異性、多樣性的統一和異質差分要素的有機統一,是以異質對立要素的存在為前提的。沒有差異和對立就沒有“和”,“和”是在差異和對立中存在的,也是在差異和對立中發展的。“以他平他”,相異事物的相互協調就能發展;“以同裨同”,相同事物的重複疊加,就會窒息生機。差異性和多樣性既是生態動態平衡的重要標誌和生態合理序級的必要條件,也是豐富資源生態位、滿足不同資訊需求的正確對策。目前,尊重差異,提倡多樣,已成為當代人的共識。義大利著名思想家恩貝託•埃柯 (Umberto Eco,1999) 甚至認為,歐洲大陸第三個千年的目標就是“相互尊重與差別共存”。他說,人們發現的差別越多,能夠承認和尊重的差別越多,就越能更好地相聚在一種互相理解的氛圍之中。因此,無論是為了維護一個多元文化的和諧社會,還是為了遵循媒介生態學研究的原則,重視差異,提倡多樣,都是當前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四、平衡和諧原則

《禮記•中庸》說:“中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