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積極、痛苦、逍遙

才智咖 人氣:8.51K
道家:積極、痛苦、逍遙

  [論文關鍵詞]:; ; 無為; ; 逍遙
  [論文摘要]:
道家思想經常被誤解為消極避世,而事實恰恰相反。文章試圖從由老子“無為”思想望文生義的錯解,莊子文字汪洋恣肆的文風使思想內涵被深藏,而被理解為逃避以及道家思想被髮展為道教的教義導致把二者等同看待三個方面進行論證。

  
  道家思想不應被誤解的如此之深。
  儘管道家思想已被哲學界深入研究系統闡發,但是道家思想還是常被誤解。提到道家、老子總是和消極、避世聯絡起來。我也一直理解道家是消極的,然而仔細深入閱讀後,發現從整體角度來看很多章節在表面被我理解為消極的意思背後藏著深刻的思想,我意識到己之前的理解對道家的誤解之深。
  一向是較關注人生和問題的,儒道兩家都是如此。關注強調以德為政;道家則是從宇宙論及人生進而論述政治。道家的政治思想由於沒有向儒家那樣被統治階級所採納,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人生觀問題。這則導致了對道家的誤解主要集中在認為道家是一門消極避世的學問。
  道家被誤解的原因是複雜的。我理解主要是由老子“無為”思想的望文生義的錯解,莊子文字汪洋恣肆的文風使思想內涵被深藏,而被理解為逃避以及道家思想被髮展為道教的教義導致把二者等同看待。我也將從此三方面加以論述。
  老子關於“無為”的論述, 歷來為後學所爭議。
  多數人都認為他的這一觀點是消極處世的。在一個主流哲學以索取並滿足人類慾望為目標的中, 開發和競爭是硬道理, 追求成了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家庭乃至每一個的昂揚鬥志和理想。從這樣的立足點出發, 老子的“無為”當然要屬消極。
  但如果我們剝開主流意識的哲學觀念, 立足於宇宙的全人類立場上看, 這一觀點無疑是十分積極的。老子是第一個悟透人性致命弱點的人, 他了解人的貪得無厭、爭強好勝, 知道人會為了贏得尊貴和安逸而不惜互相殘殺, 爾虞我詐,因而提出了“無為”的觀點。所謂“無為”便是對自身慾望的抑制。
  老子認為人的生命是平等的, 享有同樣的尊嚴。“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 以百姓為芻狗”[1]。人是沒有貧富貴賤高下之分的,而人是最不把別的生命尊嚴當回事的種群, 隨意踐踏其他的生命, 而且對於同類也是用盡心計加以荼毒。老子的“無為”就是從這一點出發, 要求人類彼此尊重,平等相處, 要處下居後, 抱朴守缺, 不要去追逐生命之外的東西。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2]。老子認為:“無為”就是不爭, 不索取,不競爭, 對任何事、人聽之任之,就是“無所作為”。在老子看來,無所作就是對自己的剋制, 就是對地球有限資源的節約, 就是“小國寡民”理想的實現。在“道常”的帶領下, “無為”以至於“無不為”。你什麼也沒作為, 你就是大作為, 沒有不作為。你抑制了慾望, 你才是大智者, 你的生命才能在樸素中放射出最燦爛的光輝。
  由是觀之, 老子的無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如果說對於老子誤解在與對老子文字,對於莊子的理解則在於莊子的人生。莊子更多的時候是以遺世高蹈,不食人間煙火的出世者形象出現在我們的印象中,其實在內心深處莊子是一個積極的入世者。
  儒家的入世態度一望即知, 而莊子的入世卻潛藏在深層, 不易發覺。張鬆輝先生曾斷言:“莊子從本質上講是一位積極的入世者。”[3]士人的內心深處, 無不交織著入世與出世兩種意識。儒家是將出世意識擠進深層心理而張揚入世意識的士人; 莊子是將入世意識擠進深層心理而強化出世意識的士人。
  如果說構建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體系, 莊子則發展為以“道”為核心的倫理體系, 提倡更高標準的“大仁”、“大義”、“至仁”、“至親”、“至禮”、“至孝”。莊子從未忘記入世, 忘懷政治, 忘卻“內聖外王之道”, 他也在追求“三不朽”。至於立言, 孔子是述而不作, 整理典籍, 莊子卻有了一本儀態萬方, 汪洋恣肆的《莊子》。莊子同儒家士人一樣, 浸淫於先王典籍, 不滿於“昏上亂相”的社會, 都追求內聖外王之道, 希望實現人生價值, 對於現實,持相同的批判態度, 是典型的入世者。
  然而莊子看到“昏上亂相”的現實,也看到了自己入世的不可能,而才最終走向了“逍遙遊”的`出世。陳鼓應認為莊子處於人世間表現為一種與先是保持一定距離的性的遊世態度[4]。我理解這是在強調莊子提出的精神至上的思想。莊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齊同萬物精神至上, 超越現實的思想,為出世者保持獨立人格開闢了一個心靈綠洲。
  為了保持人格的獨立,莊子痛苦的放棄了入世的夢想,“虛己以遊世”,“獨於天地精神相往來”。
TAGS:道家 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