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9.53K

論文摘要: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諸如農村教育觀念落後、教育經費投入較少、師資力量薄弱、以及農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等。為了促進農村教育進一步發展,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從管理體制、經費投入、師資力量以及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等方面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行改革。本文主要介紹了目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相關問題給出的對策。

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村義務教育教育;存在問題;對策

我國人口眾多、生產力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在這種條件下我國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農村義務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質的勞動者。但我國農村義務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辦學條件較差、師資水平較低以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等需要我們加以解決。

一、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較差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在對農村中國小的抽樣調查報告中指出,“在樣本國小、國中,課桌椅殘缺不全的分別佔37.8%和45.1%;實驗教學儀器不全的佔59.5%和70.3%;教室或辦公室有危房的分別佔22.3%和28.8%;教具、墨水、紙筆、粉筆不足的分別佔到32.55%和35%。截止2002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廣東6省市以外,全國其他地區中國小D級危房總面積為4000萬平方米。”[1]隨著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比例的不斷增加,危房面積在逐年減少,基本的教學設施也日趨完善。但現有農村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只能勉強滿足學科教學的基本需要,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多媒體教室、語音室以及機房等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仍很難普及和應用,再加上教育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國農村教育的質量遠遠低於城市。

(二)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與管理亟待加強

農村教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依據農村教師隊伍目前的狀況,遠遠沒有達到農村教育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建設和管理。

首先,農村教師短缺以及農村教師學歷層次偏低。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國小教師,大多憑藉以往的教學經驗來進行教學,教育教學觀念陳舊。與城市教師相比,農村中國小教師進修學習和培訓的機會相對缺乏,不利於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學水平。近年來,隨著教師結構老齡化和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一些教師已不再勝任教學工作,而由於受當地財政水平的影響,師範類畢業生和正規本科畢業生願意到農村進行教學的卻聊聊無幾。因此農村教師的教學水平是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對農村教師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致使農村教師代課現象普遍,不利於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廣大農村,教師的工資與城市教師相比普遍較低,而隨著居民消費指數的不斷上漲,一些農村教師對目前的生活現狀越來越為之不滿。迫於生計,一些教師將自己的教學任務交給一些並無教學資格的人,而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做別的事情,每月只需支付一些代課費用。從代課這一現象一方面可以看出農村教師的待遇需要加以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的管理,要對教師進行不定期的在崗抽查和教學水平的定期評估,嚴查教師找人代課的現象,以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三)新的讀書無用論影響著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學習動機

近些年來,大學生畢業後就業難以及收入低等現象致使人們在頭腦中形成了一種新的讀書無用論,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家長們也因此產生了學習無用或讓子女提前就業學門手藝的想法,所以就導致了大量學生輟學和厭學現象的發生。在廣大農村,讀書無用論至今仍被一些家長認同並加以推崇。雖然也有許多農民希望子女成才,但因受到農村的經濟條件的制約,一些學生仍無緣和城市學生一起進入高校繼續深造。

(四)外出民工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偏低

對於留守子女的定義,學術界一般將其界定為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生活和學習的16週歲以下的孩子,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06年底,中國已有2295萬的留守子女,佔到農村同齡人口的20%。與此同時,學生父母同時外出打工的比例佔外出民工總數的56.70%,是外出打工家庭總數的一半;而在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中,父親外出打工數明顯多於母親。統計結果還顯示外出民工家庭教育中進行隔代教育的佔留守兒童總數為41.24%,而長期處於這種隔代教育環境下的學生,更容易產生依賴、懶惰、自私、的習慣,同時也更容易憂鬱和自卑。隨著留守兒童的數量越來越多,對於這些特殊兒童的教育也日益成為教育界以及學術界廣泛探討的話題。

二、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對策

(一)提高教師素質,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農村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較低仍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必須調整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隊伍質量。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工作待遇和社會地位;嚴格實施教師資格管理制度,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有效地開展農村教師的培訓工作;繼續鼓勵優秀大學生到農村支教工作;繼續做好東西部地區和城鄉之間的教師幫扶工作等。   (二)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並指導他們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

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僅侷限在學校的範圍之內,培養學生也不僅僅只是教師的職責,同時也是家長的職責。只有教師與家長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而在廣大農村,因經濟落後,社會文化發展落後,農村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在農村的發展中,很容易形成惡性迴圈,所以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大力要推動農村的經濟,提高農村的文化水平,使農村家長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從而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培養。

(三)開展關愛活動,關注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對於父母外出打工學生,因其父母長期不在家中,長期缺少家庭的關愛,留守兒童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作為教師,要多關心他們,多進行師生交流。通過一些積極的交流,可以瞭解和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並及時的加以減輕和消除他們的心理困惑。同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留守兒童在集體活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集體中感受溫暖。

(四)培養和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的習慣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外界的影響來塑造和培養學生使之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在其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有利於留守兒童心理矛盾的自我疏解以及自我控制。廣大家長、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從而逐步養成在學習、生活中進行自我教育的習慣。

(五)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解決留守子女教育問題

從我國現階段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已經成為解決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的選擇。

所謂寄宿制學校,是實行全日制、封閉式的管理,對在校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統一管理的學校。寄宿制學校可以對留守兒童進行統一的生活管理,一方面有利於提高留守兒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利於留守兒童開展校園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因此寄宿式學校是當前農村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家庭教育缺失對留守兒童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據統計資料顯示,自中央和各地大力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以來,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2006年,全國國小寄宿生人數達704萬人,佔國小在校生總數的6.6%,西部地區國小寄宿生比例明顯高於東部和中部地區。全國國中階段寄宿生總規模已達2221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37.3%,中西部農村國中寄宿生分別達到44.9%和52.4%。”[3]

隨著寄宿制學校的推廣,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將會擺脫隔代教育帶來的種種弊端,在寄宿學校學校中充分體驗學校教師和同學們的關愛,健康茁壯的成長。

綜上所述,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重要作用,關係到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的健全和發展。它與解決好“三農”問題有著密切的關係,關係到農村勞動者文化素質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從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優先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在新形勢下,要增強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將農村義務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發展與改革並舉,努力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使之更好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國教育綠皮書:中國教育政策年度分析報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唐斌.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新農村建設,2007.

[3]楊東平.教育藍皮書:深入推進教育公平,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