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杜甫與李白在安史之亂中的遭遇

才智咖 人氣:1.25W
論杜甫與李白在安史之亂中的遭遇
讀杜甫的《麗人行》、《自京至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作品,對詩聖憂國憂民的精神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就杜甫和李白兩人的性格來作個比較,李白代表的是隱遁出世的放浪態度,而杜甫代表的卻是積極入世的精神,因此更能接近人民。用他們二人的作品來作對比:一個是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一個卻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個是“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一個卻是“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在當時被唐玄宗封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的都是楊貴妃的姐妹,杜甫這樣辛辣的句子真是夠大膽的。據考證《麗人行》和《自京至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兩首詩均作於安史之亂未發之前,那末寫這樣諷刺的句子是極有可能會遭到殺身之禍,說明杜甫憂國憂民的精神是置自己生死於度外的。他的心中裝滿了人民的憂患,所以敢直言刺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衡量,當時李隆基還算是很開明的,能容納他這種犯上的言語,所以稱得上是“開元天寶盛世”,安史之亂以後就由盛入衰了。 杜甫從他個人貧苦的經驗裡體會出人生的實際情況,這個敢冒生死為民請命的瘦詩人,對人世間看不慣的事情十分較真,他的'性格天生就是如此。真如他自己所說:“許身一何愚,老大意轉拙”(作者將他的原詩句前後倒置)。他在自己的“幼子飢已卒……無食致夭折”眼前這一重大打擊極度悲痛的情況下,卻還在為更多的被害人著想:“默思失業徒,因念邊戍卒”。同樣他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裡所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考慮的全是別人,自己即使凍死了亦無所謂。這是何等博大的胸境! 他對房琯反攻長安,在咸陽陳濤斜戰敗,被肅宗罷相的事所表現的性格也是如此。因房琯和杜甫本是布衣之交,他深知房琯的為人,更何況房的戰敗後來被賀蘭進明等所讒,便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竟致觸怒了皇帝,連自己也被受斥貶謫。這亦充分表現了他這一“愚”和“拙”的性格。 關於李白,由於他生性有一種高傲狂放的意氣,平素蔑視權貴,是個超然出世的隱逸詩人。直到他近五十歲時才以隱居道士的資格被召見,雖然他想從此平步青雲能被唐玄宗賞識重用,殊不知他這個待詔翰林,只是在皇帝歌宴玩賞時命其寫些詩歌來配樂的御用文人。這與他的性格大相徑庭,未能施展其才,內心上充滿矛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因此大失所望,在京城裡只呆了一年多時間,便毅然離開了,過著他隱逸山林的生活。 雖然他是個“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山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與杜甫的性格似乎不同,但是他畢竟有一顆濟世拯物之心。有時他竟然也說:“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因此在安史之亂時,見北方陷落,兩京殘破,其時明皇奔蜀,玄宗的五子永王李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李白去投靠他以聲討安史,誰知站錯了隊伍,事後被流放夜郎。雖然後來被赦還,但當時在政治上給打上了一個極大的烙印,精神上不但受到挫折,生活上也從而窮困潦倒,感到前途毫無出路!此時的境況,便遠不如杜甫,終以飲酒過度,醉死在宣城,落得一個悲慘的結局。說白了無非是做了一個統治集團內部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吧了!論文出處(作者):風雨樓
柯倫泰和蘇聯的性文學
論陸游的悲哀